今年已是我县攻坚“三改一拆”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创建基本“无违建县”的冲刺之年,全县上下继续发扬啃硬骨头的勇气、创新破难的决心,轰轰烈烈地推进这场战役。
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完成“三改一拆”356.05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4.8%,其中“三改”274.39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1.5%;拆除违建面积81.66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6.65%,提前完成年初市下达任务。
直面难点重拳出击
“圈占公共用地的行为终于有人管了,真是大快人心!”溪山美墅一名业主感慨道。日前,舞阳街道联合城管、社区、业委会、物业工作人员,对溪山美墅十二户新违建户实施了强拆。
住宅小区控新拆违行动的全面启动,充分展示了我县与各类违章建筑一战到底的决心。截至目前,已拆除小区违建86户,拆除面积1959平方米,恢复公共用地、绿地1435平方米。
消防违建更要拆!开发区一家企业在厂区通道搭建了违建屋棚,面积达6285平方米,严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开发区管委会安监站人员发现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企业在6月全部自行拆除。上半年,各镇(街道)、平台开展“无违建”企业自查自纠,列出问题清单,共排摸问题点57个,目前整治率已达92.98%。
要让环境更美,除了拆除违建,专项整改也不能松懈。在下渚湖,水塘交错、白鹭翩舞,却有几处彩钢简易棚突兀地破坏了美丽景致,这些钢棚是从事鱼虾养殖的农户为了堆放生产工具、看护虾塘而建,属于违法搭建,但是只是简单拆除,养殖户怎么办,慎重考虑后,下渚湖街道结合农业部门的“美丽田园”项目,为养殖户建起白墙黛瓦的养殖用房,不仅顺利完成了拆改,更将诗意江南的特色融入下渚湖的水乡图景。
彩钢房(棚)整治工作正是今年的一项整治重点,截至6月15日,前期排摸出的32.61万平方米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省下达任务的401.9%、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8%。
强化防控巩固成果
5月,武康街道城建办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对河口村多了一处村民违法搭建的彩钢棚,马上联合村委上门做工作,终于说动该村民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拆除了近300平方米的违建。
实际上,除了有镇(街道)人员巡查控新,县级层面也从公安、规划、城管、国土等部门抽调了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的巡查整改督导组,每周开展2~3次暗访,每半月对全县各镇(街道)开展一次全面巡查,并制定了相关标准,确保第一时间认定疑似违建性质、第一时间制止新增违建,明确了“从产生到发现不超过7日、从发现到拆除不超过30日”控新严规。
违建拆除后,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拍照上传到暗访巡查管理信息系统,经督查人员实地踏看验收后,收集拆除前后两张同角度的照片存档后,违建拆除工作才算完成,真正做到“一户一档,对账销号”。同时,利用数字城管、卫星遥感监测、电子政务网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齐上阵,“合力”夯实防违防控基础。
拆用结合惠民利民
晚饭后,雷甸镇东港欣苑的住户就会来到小区对面的休闲公园,在体育设施上活动筋骨,在绿地边相携散步。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3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因为位于304省道沿线,地理位置较好,有人偷偷开起了汽车修理厂、钢筋加工厂等,去年9月,雷甸镇下重拳全部拆除,今年,休闲公园正式启用。
像这样的小型公园、健身场所和停车场等民生设施,已经出现在镇(街道)各个角落,成为我县拆后土地利用、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缩影。
只有拆改用结合,才能赢得发展新空间。“我们把‘拆绿、拆改、拆建、拆创’四者相结合,因地制宜抓改用。”县“三改一拆办”有关负责人说,务必让拆后土地利用尽快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效率,工作机制立起来。按要求,在拆除违法建筑后,一个月内要清理完建筑垃圾并平整土地,接受检查组的现场验收;在拆后土地利用上,从乡镇、街道到村庄、社区,基层干部都需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建设何种公共设施;同时公开拆后利用项目信息,确保开发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拆后土地利用率已达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