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与萤火虫合影
宁静的夏夜,天空中繁星点点,清风吹拂暑热渐退。在河岸边、竹林里、草木丛中,萤火虫闪闪舞动,犹如一盏盏小小的灯笼。这是多少人童年时的记忆,然而不知何时开始已经难以见到。不过最近,在武康街道对河口村,发现了一片萤火虫栖息地,一到夜晚便成群出现。置身其间,流萤翻飞,如梦如幻。
竹林里发现萤火虫
人称海哥的吴金海在对河口村与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民宿,他是一位疯狂的昆虫迷,又是一位技术过硬的摄影爱好者。近日,一组美妙的萤火虫照片发在其民宿的公众号上,被众多人转发评论,成为朋友圈里的话题。
这片萤火虫栖息地就在海哥的民宿门前的竹林,竹林郁郁葱葱,草木繁盛,近日连续的降水,显得格外潮湿而幽静。入夜,天色完全黑了,竹林里渐渐升起来一只只萤火虫,一闪一闪穿行其间。放眼望去,无数的萤火虫令人眼花缭乱,似乎是天上的繁星掉落在竹林间。
海哥生长于浙江丽水的农村,童年时砍柴割草,放牛牧羊,农村的生活始终是他记忆中不会淡忘的一部分,特别是夏夜里的萤火虫。长大后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求学工作,虽然已经离开农村,但海哥依然保留了那份对自然的真情。“像我们这样童年成长在农村、又在城市中求生的人,内心始终有一份荒野乡愁。”他说。在杭州的时候,偶然地认识了“江南蝶王”楼信权,成为忘年交,一同寻找拍摄各种蝴蝶、蜻蜓等昆虫,大大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这片竹林能有这么多的萤火虫,也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关于萤火虫,海哥又聊了很多,十足给记者上了一次课。
萤火虫的“冷”知识
萤火虫,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大约有2000余种,我国大约有100种。根据幼虫的生活习性,一般可分为陆栖、水栖和两栖三种。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身体末端带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不仅成虫可以发光,萤火虫的卵、幼虫、蛹也能发光,成虫发光是吸引异性,进行繁殖。“这次我们看到的萤火虫,是一个叫黑萤的品种,在中国比较常见。”海哥告诉记者。
萤火虫会发光的特性给了人类学习和探索的灵感。萤火虫利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生成亮光,其反应产生的能量大部分都以光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达到95%,这对节能灯等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在环境污染检测、太空生命探测等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萤火虫的幼虫以蜗牛、蛞蝓等为食,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小小虫儿有人文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在《诗经》中有诗句“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后半句描述的就是萤火虫飞舞的场景。在古代,萤火虫的名字有很多,如夜光、夜照、耀夜、熠耀、景天等,在古人眼中是一种具有诗意和美感的昆虫。
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借萤火虫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写成了千古绝唱。“诗仙”李白写过一首五绝《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该诗之妙,妙在句句写萤,却未见一个“萤”字。唐代“诗圣”杜甫《见萤火》诗云:“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囊萤夜读”故事就更是家喻户晓,说的是晋朝学子车胤因家中贫困无钱买灯油,每到夏天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借荧光来看书,最后官拜礼部尚书,故《三字经》中有“如囊萤,如映雪”。清朝的康熙皇帝还曾捉萤模仿,求证这个故事的真伪。
萤火虫遭遇困境
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作为一种夜行性昆虫,萤火虫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经历着完全变态的生活史。它们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一旦栖息地环境被破坏,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近年来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大部分种类的萤火虫都是不迁徙的,一旦栖息地遭破坏,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顶之灾。这里,尤其以光污染和农药使用对其影响最大。”海哥告诉记者。
萤火虫主要利用闪光进行求偶,雌雄之间发出特异性的闪光信号以寻找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里各色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近年来工业化带来的各种污染、城市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一些地方土壤、水和空气质量恶化,自然环境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这使得萤火虫的生存也遭受到严重的威胁,特别是河流的污染和岸坡水泥化,对水生类萤火虫影响很大。
萤火虫需要呵护
近年来,萤火虫栖息地保护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海哥在发现了这片萤火虫栖息地后,也立刻采取了保护措施。“我们民宿入口的路两边、庭院内原本都有灯光的,现在我们都已经关掉了所有灯光,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影响。另外,我们民宿里也不使用任何杀虫剂,不使用除草剂等农药,保证这片竹林的干净。”海哥告诉记者。
海哥还特别提醒,在观赏萤火虫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很多人会带着孩子来看萤火虫,然后用玻璃瓶捉很多带回家,这是非常不对的。”他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的一个房客也捉了一瓶子,他发现之后非常气愤,多次劝说下才放归山林,所以现在他会对每个新来的房客告诫再三,不能捉萤火虫。“另外,竹林里多蛇类、毒虫,走进去也是相当不安全。”据了解,在日本,为保护萤火虫,先后指定了10个萤火虫保护区,萤火虫受到日本法律的保护。在保护区内,还建立了一个个赏萤点,每年都有相当多游客前去赏萤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再投入到萤火虫保护工作中。这种保护方式,也值得我们国家引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