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在演出
工作日的傍晚六点半,华灯初上,贵州女孩肖丹走进“虹舞馆”舞房,开始她这一天的舞蹈课。肖丹教的是儿童街舞,这两年,她的学生在各种大型活动现场登台亮相,成为家长们的骄傲。
因韩流爱上街舞
肖丹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母亲是能歌善舞的土家族,父亲是汉族有着一副好歌喉。遗传父母亲的音乐天赋,肖丹从小对音乐舞蹈特别喜欢。从幼儿班开始,家里人就送她去学习民族舞,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因为跳舞的原因,肖丹自上学起就是班里的文艺骨干。班级里或者学校里要排文艺演出,肖丹都是舞蹈类节目的骨干。
肖丹上小学五六年级时,韩国偶像明星开始在中国大地流行,以HOT为首,随后宝儿、李孝利等等,形成了一股“韩流”,影响了众多中国青少年。他们的歌曲节奏明快激烈,拍摄的MV多为火热的街舞,青春活泼。“我当时超喜欢韩国偶像,唱他们的歌,学他们MV里跳舞的样子。”肖丹常常一放学就待在自己的房间,一个人对着电视机学习跳舞。“那时候都是VCD,拿着遥控器一点点前进倒退,仔细看每个动作,恨不得能钻进电视机里。”
起初,肖丹也曾向家里人要求去学习街舞,不过都被以学习为重拒绝了。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奶奶身上,肖丹说:“那时候,我奶奶经常从门缝中偷偷看我练舞,有时看我练得太久,就会拿些点心给我,让我休息一下。后来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她就对我说,要是你真的喜欢,那就去学一下吧。”在高二年级的时候,肖丹找到了当时贵阳最好的街舞老师荆鑫,开始系统学习街舞。
街舞为业不容易
肖丹说她是一个没有学习天赋的人,好像把天赋移到了舞蹈上。高中毕业后的肖丹,街舞水平已经大有进步,正好原来的舞团在贵阳另一个区成立分部,她就开始教授新学员。
万事开头难,那个分部并没有招到太多学生,跟着肖丹学习的始终只有两三人。每上一堂课,肖丹能挣50块钱,一个月最多只有24节课,没有别的收入。刚刚毕业的高中女孩,要靠自己独立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一个月一千多的收入,除去房租、吃饭以及其他日常消费,基本上只能刚刚维持生活,不敢有其他任何想法。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其间很多次都想过放弃。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她去酒吧做了一位舞者,随后又在贵阳多个酒吧辗转,收入也逐渐提高。酒吧夜店是一般人眼中的风月场所,过眼云烟,然而肖丹在这里遇到了真爱,直到步入婚姻殿堂。
梦想在德清实现
2010年末,肖丹的一位朋友在德清一家酒吧做舞蹈总监,他邀请肖丹来德清发展。初来德清,她先在一家酒吧做舞者,随后又兼职给一些大型企业做编舞。2011年夏天,肖丹的朋友介绍她跟沈超认识,而此时沈超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开一家街舞房。两人虽第一次见,但谈得非常投机,当即决定合作,马上开始寻找合适的场地。
2011年12月17日,肖丹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就是虹舞馆诞生的日子。“那天天气很冷,我们的舞房在恒生大厦的高层,风很大很冷,我跑去沃尔玛买了一个取暖器,抱回来给来捧场的朋友取暖。”
舞房刚开张,没有生意,她就和沈超去街上发传单。为了宣传,她和沈超以及舞房的舞者到大街上表演,毯子一铺就是舞台,有人来赶卷毯子就走,到下一个地方继续跳舞。“刚开始那段真的特别艰难,没有生源,没钱做不起广告,挖空心思想做宣传。”回想起那段经历,肖丹感慨地说。
2012年暑假,虹舞馆的第一批儿童街舞班毕业,肖丹答应家长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汇报演出。就在正翔商业广场,场地费交好了,舞台搭起来了,正要开演时出现了情况。“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演出还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等城管来了才知道晚了。为了那场演出,孩子们的父母还专门买了演出服,满心期待孩子的精彩演出。我感觉特别对不起这些父母的付出和信任。”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肖丹和沈超找了专业的视频制作和场地,给孩子们拍了一个非常棒的演出视频。此后,肖丹和沈超还争取到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单位的合作机会,这给了他们不少公开演出的机会,知名度也逐渐打开。2015年11月,虹舞馆搬了新地方,地段更好,场地更大,装修也更好了。“前两天有个年轻的妈妈加我微信,她说她孩子只有17个月,以后长大了就过来学舞。”肖丹说,现在虹舞馆已经走上了正轨,学员每年都在增加,而且还和杭州的舞房开展合作,师资力量也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