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曾经写道: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他的笔下,桥成了饱经沧桑和离乱的见证。在我县,有位市民徐惠中,今年2月拿起相机,寻寻觅觅桥的踪影,或是桥上光滑锃亮的石板路、或是桥下的波光粼粼、或者河岸两边水乡居民的俯身浣洗……在他的摄影作品里,桥如同一位沧桑的老人,静卧在那里,透出洗尽铅华的静谧。
谈及为何要选择桥作为摄影对象,徐惠中直言:“我想呼唤人们的精神桥梁。”他说现在手机、网络通讯发达,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却少了,心与心之间的交映也少了。无论是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都需要一座心灵上的桥梁,而他想做的就是通过寻找古桥,用相机记录历史的同时,使桥成为心灵的载体,筑起人们内心一座无形的桥。
翻开徐惠中的影集,一座座熟悉的古桥如一部历史画卷般缓缓展开,耐人寻味。晚霞轻轻地笼罩着乾元镇的东门城桥,落日长辉在湖面上闪动,船筏来往荡起层层涟漪,落日下的东门城桥在相片里化为宁静和遐思,它见证了无数德清人上学读书、外出工作迈向未来的第一步,见证了德清水运的辉煌。
在洛舍镇的南市桥,雨后初晴的下午,天朗气清,潮湿散去。勤劳的水乡主妇们迫不及待地把家里堆积已久的棉被、毯子一股脑儿地翻出来,在古桥上一字排开,瞬间这座古桥被五颜六色的被子点缀成了“彩虹桥”。桥下的河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有村民伐舟轻过,如同一轴画卷满眼都是水乡闲情。
船筏拐了一个弯,前面就是钟管镇蠡山村的普济桥,这是一座历史古桥,桥面外沿两端刻着花卉图案,正中刻着楷书“普济”二字,古桥早已爬满绿藤,东西二桥头各有五级平缓的台阶,过往的村民如履缓坡。徐惠中相片中的古桥小巧玲珑、碧水环绕、悠然自得,更因范蠡与西施的浪漫爱情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还有承载着天伦之乐的小桥,爷爷奶奶接送孩子放学途中嬉闹玩耍;坐落在新市的广福桥,看着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倾听着一个古镇经历的岁月故事;站在桥上,看着婚船满载爱情与喜悦,驶向幸福的彼岸…… 100多年前西方游人从上海、杭州等地出发前来莫干山,最初仅有水路,而横跨在水面上的桥就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默默地倾听流水轻吟、桨橹浅唱,阅尽了小城的繁华沉淀。徐惠中对记者透露了自己一个心愿:我希望一边拍,一边记录桥的故事,打算出一本影集,希望能成为德清人文旅游的一张名片,让德清这座如今越来越被世人关注的小城焕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