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山岭和溪流隔不断乡情
www.dqnews.com.cn 2016-06-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余杭嫁到德清勤劳村百家坞自然村的周火英
 
老地图是从余杭档案局翻拍的100年前的手绘图
 

新地图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莫干山镇勤劳村与余杭、安吉接壤、相邻,或隔一座山,或连一条溪,民间往来历史悠久。你缺少的,我送过去;你不会的,我来教你。你来我往,随着岁月的流失,亲朋好友牵线搭桥,又成就了一桩桩好婚姻,于是好邻居变成了好亲戚。据粗略估算,全村400多户人家中,90%的都有亲戚在余杭、安吉。

  好邻居、好亲戚的故事很多,让我们看看这里独特的边界风情吧。

  一岭相隔姻缘连

  初夏的勤劳村,静谧而清新。“我们村位于余杭、德清、安吉三地交界,1956年前一直属于余杭,之后并入德清。”73岁的村民郎永财说起村史滔滔不绝:“这里开门就是山,迈步就是坡,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依靠竹山繁衍生息,到百丈、黄湖、递铺、武康等地贩卖毛竹、毛料以及竹制品等山货。生意上的交往渐渐蔓延到人情世故上的来往了。

  今年65岁的周火英是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人,1972年出嫁到勤劳村的百家坞。“其实,我翻过一个叫甘岭的山头就到娘家了,全程不过6公里路。”周火英说:介绍我嫁到百家坞的是陈米毛,她是溪口村的邻居,早我两年先嫁给百家坞的郎锦顺。随后我随陈米毛翻山来这里玩,相中了郎玉顺,结成一家人。不久,郎玉顺的亲弟弟郎苗顺也迎娶了百丈镇小南庄的老婆周彩英。

  “余杭的姑娘喜欢嫁到德清,主要是我们这里年底分红好,在余杭干农活每天工分0.7元,而勤劳村每天1.5元,甚至2元。在勤劳村干一天的收入,可以顶替余杭两天的收入。德清山里的溪坑、河道都比较平缓,放竹排运毛竹比较省力。百丈的溪流一路险滩重重,弯道漫漫,相当危险。”谈起当年的生活,郎锦顺至今都显得很自豪。

  “岭的这边是婆家,那边是娘家,过去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是翻越甘岭。现在故道依旧,但是来来往往都是汽车,因为过去的山道都拓宽成柏油路、水泥路面了。”周火英说。

  有难同担情相牵

  今年41岁的勤劳村妇女主任沈琴是安吉凤凰山乡人,1998年嫁到勤劳村。18年来,她深深地感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厚道、相互帮助的风气。她特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是在10年前,下郎自然村村民周银根、周银福兄弟俩的三间两层木楼不慎遭受火灾。因为是干燥天气,一场大火夺去了兄弟俩的全部家当,仅剩下两个煤气瓶。当时,勤劳村的村支书章土财就召集了村干部商议救助办法,村干部带头捐款,热心的企业主也积极捐助。同一自然村的村民为周家兄弟送来了衣服、棉被和大米,村民郎志方将周银根一家接到了自己家住。这场火灾引起村民互相帮助献爱心,迅速在勤劳村周边传开。

  东沈村村干部专门在村民来往密集的地方设置了捐款箱,20元、50元、100元……过往村民纷纷掏钱塞进捐款箱里,从早上7时一直到下午4时,共为周家兄弟募得6000多元。更难得的是,远在余杭、安吉的亲戚朋友也送来了许多捐款,就连在大山顶上的孙家舍都有人捎来捐款。

  “过去文化生活贫乏,最多的就是看电影、文艺演出。”周火英说:由于勤劳村的亲戚往来多,所以无论是安吉还是余杭的乡镇,只要有什么文艺活动,消息都会很快传到勤劳这边,这边的村民就会开上拖拉机翻过山岭颇有兴致地去“哄热闹”。

  沈琴告诉记者:45年前,周火英阿姨从余杭嫁到勤劳。现在,她的两个女儿却都嫁回到了余杭百丈,特别是小女儿郎燕萍担任百丈村妇女主任、计生协会秘书长后,认真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今年五月份还当选为“十大最美余杭计生协会人”。每当回勤劳村时,总喜欢与自己交流两地工作情况,像亲姐妹一样密切。

  致富路上携起手

  “地处天目山脉,苕溪是共同的母亲河。”勤劳村主任章勇说:勤劳村与安吉、余杭,不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更是资源相连、产业相同。

  千百年来,漫山遍野的毛竹,是勤劳村靠山吃山的唯一出路,也是与安吉、余杭邻近乡村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后,竹制品加工产业特别是竹拉丝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毛竹交易市场。

  今年74岁的杜楚云祖籍在余杭,12岁时被领养到勤劳村的上郎自然村。从1977年开始,连续担任了23年的大队长,他的大儿媳妇是安吉大村人、小儿媳妇是安吉小村人。两亲家造房子互相帮助,相互协商开办家庭作坊。2012年4月,全县整治竹拉丝企业后,小儿子一家外迁到安徽开办起了竹制品厂。

  “致富信息共同交流,发家窍门互相学习。”百家坞郎玉顺说:过去办竹拉丝厂,还是老婆从余杭带来的技术。许多产品也是通过百丈市场销售出去的。兴办休闲度假的农家乐,余杭甘岭那边发展比较早、比较快,但是,我们德清这边发展的档次比较高。竹林滴翠、溪水潺潺,勤劳村依靠生态优势和环境资源,引进的“天真乐园”度假酒店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还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前,许多农家都准备对自己家的住房改造、计划兴办民宿,借助邻近杭州优势的吸引更多的游客。”勤劳村支书黄立忠说:随着林道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更便捷了,勤劳村与与安吉、余杭的经济交往更加密切,几乎每天都有骑行者从村里穿过、逗留,节假日更是接连不断。三地交界的勤劳村正成为“金三角”。

作者: | 记者 王福田 文 楼其梁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