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村民周月萍 珠编手艺令人赞叹
www.dqnews.com.cn 2016-06-1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初次来到下渚湖街道双桥村村民周月萍家中,不少人会被满屋的手工艺品所吸引,大到墙上挂着的百岁图,小到随处可见的鞋垫刺绣,一幅幅,一件件,无不令人赞叹连连。而这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还得数大小不一的珠编饰品。

  买珠子、串珠子、看着样品编造型、编完造型再添装饰……一个个步骤在69岁的周月萍老人手上娴熟地进行着,房间里、橱柜内、饭桌上满满当当的珠编饰品让人目不暇接。

  钟意珠编纯属偶然

  “你看,这是十二生肖,这是圣诞老人,这是白雪公主……”昨天,在周月萍家里,谈起自己的一件件作品,老人如数家珍。“从小就喜爱手工,19岁就当裁缝学徒了,做了一辈子的衣服,后来开始绣花,近些年才开始接触串珠。”周月萍告诉记者,要论起和这珠编的缘分,还得从十年前的一次偶遇说起。

  “儿子、儿媳结婚后住在武康,平日里上班繁忙,孙女就自然而然地托付给我们老两口了,老伴带孩子,我烧饭。”周月萍老伴须想孙说,老两口过惯了农村生活,刚来小区,邻里之间互不相识的生活让他俩有点不适应,这不,一有空,老伴就会带着孙女去周边逛逛。说来也巧,某天在逛街途中,周月萍偶然发现了一家珠编饰品店,顿时就被这些五颜六色、惟妙惟肖的珠编饰品吸引了。

  “当时看着漂亮,自己也有时间琢磨,就想着买一些回家自己动手编些小玩意,好给孙女把玩。”周月萍坦言,带了孩子以后,裁缝、刺绣的活就搁置了好几年,看到这些珠编作品后,自己就有点手痒痒了,喜欢做些手工的爱好再一次得到了满足。

  看似简单其实困难

  跟当下流行的十字绣作品一样,看到店内琳琅满目的展品不少市民跃跃欲试,不过往往是看看容易做做难,周月萍的珠编手艺也是如此。

  “十年前这些珠编饰品也流行了一段时间,跟我一块儿买珠子原料的朋友有四五个,不过后来他们都把珠子给我,请我帮忙编了。”周月萍回忆,这小小的珠串,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制作中,首先要将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珠子串在一起,再用巧劲拉扯丝线,在反转中,珠子会跟着丝线变换成不同的形状,编织成各种造型,整个过程需要手、眼、脑的高度配合。

  “另外,串珠子还得讲究结构造型和颜色的搭配。”周月萍表示,开始的时候她都是照着样品模仿着做,现在慢慢熟练了,还会来点创新,比如使用不同的颜色搭配或者尝试新的造型。

  记者发现,十余年下来,周月萍制作珠编饰品的双手手掌、手指上早已老茧遍布、伤痕累累。“这也是最大的难点之一,很多人就是吃不消这一点才放弃的。”周月萍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对手工的独特爱好外,还得归功于早些年纳鞋底的基础。原来,近三十年的裁缝工作让周月萍的手劲优于他人,老茧的遍布使得她能用力串紧珠子并忍受住尼龙线扎肉的疼痛。

  希望传递手工快乐

  在多彩绚烂的串珠作品映衬下,今年69岁的周月萍气色非常好。“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待在家里做些东西,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多动动手、活动活动对身体好。”周月萍说,她不喜欢搓麻将,做做珠编饰品,动动手、动动脑,既是锻炼,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除了憨态可掬的动物模型,周月萍制作出的珠编饰品当中还有餐巾纸盒、手提包、花瓶等生活用品。“餐巾纸盒、简易手包这些东西平时也能用上,既环保、又实用。每次村里组织举行活动,她就会拿上一些赠送给左邻右舍,看着自己的珠编饰品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她也是喜滋滋的。”双桥村妇女主任潘金仙说,一来二去,月萍阿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如今,周月萍的生活已越发离不开珠编这门手艺,时时刻刻享受着串珠给她带来的幸福与感动。采访中,她还告诉记者,除了珠编外,接下去还打算利用一些破碎布料,尝试制作一些坐垫、香包等,希望通过这些手工小玩意儿,把手工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者: | 记者 王煜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