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彩云之南走来德清大爱
www.dqnews.com.cn 2016-06-0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六一节,朱老师当起孩子们的“化妆师
 
走在家访的山路上
 

   朱老师到法果村家访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彩云之南,归去的地方。”湛蓝的天空下,人在路上。

  千秋外国语学校退休后,朱丽芬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自费来到了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的方摆小学,用热情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

  爱,正在被大山里的孩子们期待着,而朱老师从云南传回的一篇篇支教见闻,读起来如同春风化雨……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方摆小学地处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区,山高林不密,青山无绿水,没有想象中的山中小溪,也没有林中水潭,连小水沟都毫无踪迹,是一个干旱缺水地区,完全颠覆了来自江南地区的朱老师对“青山绿水”“高山流水”的传统印象。

  学校一至五年级共有五个班,共有来自五个自然村的89名学生,六年级的孩子则集中到乡政府所在地柴村读书。原有10位老师,有些也因为个人原因各奔东西,严重缺少师资。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孩子们在水龙头下用手捧点水,往脸上一扑,回到寝室再用干毛巾擦干就算完成早上的洗漱工作。孩子们只有一块毛巾,等到天冷了干脆就不洗。宿舍里摆放的牙膏牙刷也因为长久不用而成了摆设。早餐周一至周三永远是米线,周四和周五是一个保质期半年以上的面包、早餐奶和火腿肠,几年如一日的食谱却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流露出无限的幸福与满足。

  学校太小没有就餐的食堂,孩子们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蹲着吃饭,即使饭菜再简单,他们也吃得颗粒不剩。孩子们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五个宿舍分住着70多名学生,每个寝室有四五张双层床,大部分学生是两人合睡一张床,铺盖是自备的绒,床垫是稻草垫子。然而,学习环境的艰苦却并没有磨去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童年的快乐,一块毫无用处的荒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乐园里跳皮筋、跳房子、玩抓石子游戏、玩石子、踢足球……

  5月11日这天下午放学后,朱老师与方摆小学其他老师一起翻山越岭步行到法果村家访,考虑到朱老师的身体状况,学校本来不想安排她前往法果村,但是执拗的朱老师想亲自体会孩子们上学的路,为此,她始终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崖壁、猛烈的太阳都没有阻挡住朱老师前进的步伐,累了路边歇歇脚、喝口水,二话没说继续赶路。

  来到法果村,家长见到老师非常惊喜,纷纷在家门口迎接,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感谢。走进亚永怀家,砖头和石棉瓦建成的房子是客厅也是厨房,屋子里漆黑一片,屋顶上挂着两三块腊肉,一般等孩子周末放假回家,母亲才舍得烧点腊肉来改善伙食。

  亚琼芬,十几岁的孩子默默忍受着咳血的病痛近半月,“家里没钱。”她苦苦地央求老师不要带她去医院治病,惹得朱老师心疼万分。

  这次朱老师迈进她家门,听说亚琼芬的弟弟久病住院需要动手术,家里经济实在拮据,临走时默默塞给亚琼芬弟弟两百元。在一贫如洗的亚永金家,父亲只会干农活,母亲身有残疾,他们的房子可以称为“危房中的危房”,无可奈何的父亲也只是说:以后日子好些再修修。

  还有路遇的放牛女孩唐光花,朱老师一次又一次地与家长沟通,表示只要来读书便设法提供上学的相关费用,父亲却始终没能理解,一个劲地说着:我们没钱……面对一家家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大山里的家长,朱老师心中泛起波澜,一丝感伤与无奈让她陷入深深的沉思:希望能帮助他们,好好教学生们读书,让他们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亲友同事纷纷献爱心

  其实朱丽芬老师此次前去云南支教并不是一时兴起,去年她跟一个公益组织来过方摆小学短期支教,在亲身体会学校艰苦的环境、得知学校缺少老师的情况后,为了却她心中的愿望,今年退休后,她没有与人多谈及此事,背上行囊默默起程。

  就在今年“六一”前夕,朱老师想着前几天去过的一个教学点,一个老师带着五名学生,其中姐弟两人连书包都没有,只有一个土黄色布袋子。

  她很想送孩子们一个书包作为节日礼物,却得知下山的路非常陡峭险峻,途中为了让刹车片冷却还要停下来休息两三次,如果步行,没有五六个小时也是到不了目的地,现实的困难无可奈何地挡住了年过半百的朱老师为孩子添置礼物的脚步。她在“支教见闻”里深深地写下了一行愧疚:孩子,原谅我,这个属于你的节日我可能没法给你我想要给你的礼物了!

  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德清亲友,在朱老师的字里行间里体会到了远方的艰辛与不易。大家觉得,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贫困落后带来的苦难,不能剥夺属于童年的欢乐。

  朱老师在千秋外国语学校的前同事们,还有高中同学纷纷表示朱老师在“前线”,他们愿意在德清后方做朱老师坚实的后盾。他们或用微信红包转账给朱老师,或精心采购文具用品快递到学校里,“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们提。”成了亲友团们最直接也是最实在的表达方式。

  远方传来幸福笑声

  今年“六一”节的清晨,方摆小学操场上传来的鼓声把朱老师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学校有鼓乐队的朱老师好奇地赶紧起了床,只见晨曦中孩子们正认真地在操场上转圈练习击鼓,原来孩子们知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便早已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教室里,孩子们早已炸开了锅,桌子上摆放着从德清寄来的漂亮文具,款式新颖的书包、包装精美的书本都让这些淳朴的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欢乐。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兴奋地拿着礼物比划着“耶”的手势,黑板上写着“谢谢来自德清的礼物,我们一定努力学习。”的字样。

  为了让孩子们在节日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德清的叔叔阿姨发来了红包。孩子们排着队伍等待着炸鸡腿、红烧肉出锅,纷纷探出了好奇的小脑袋不住观望,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期待。

  最让孩子们期待的是当天下午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朱老师充当起了“化妆师”,在中午抽时间给孩子们涂脂抹粉,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笑作一团。

  下午的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了足球操表演、诗歌朗诵、舞蹈表演、拔河比赛等,还分享了用来自德清善款购买的糖果,教学楼上挂起的横幅:“感谢德清的叔叔阿姨们给予我们的资助,给予我们的爱。”,道出了孩子们最质朴的谢意,操场上传来的笑声里有着毫不掩饰的童真快乐。

  此刻,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真实。一款书包、一支笔、一颗糖、一点腮红,一点唇彩都可以是这里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孩子们爽朗欢乐的笑声响彻山谷、响彻云端,久久地回荡着……

 
作者: | 实习记者 王钰涵 记者 王福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