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新市有家老月妹面店
www.dqnews.com.cn 2016-05-3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初中时我就在他们家店里吃面,现在我参加工作都有十几年了。”吃客俞先生这样说道。近日,当记者走进这家位于新市镇药王路上的新市老月妹牛肉面馆时,7张四方桌旁坐满了顾客,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因为一碗面凑成了相识。

  面店1983年在北街开业,其间因为道路扩建,经营者卖过几个月水果,又搬到十景塘。考虑到养老,她又进入玻璃厂工作了两年,最终面店选在药王路再次开张。算下来,老月妹面店开店迎客也有三十年了。

  老店三十年

  “老月妹”是老板娘吴月妹的绰号,街坊四邻和丈夫都叫她“老月妹”。因为吴月妹是家中三姐妹里的老幺,是父母的老来子,从小又是最瘦小的那一个,“所以都叫我‘老月妹’。”吴月妹笑着说。这一称呼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面店的名字,慢慢叫得响亮。

  1983年儿子出生后,吴月妹和正在开办煤球厂的丈夫孟建华商量,想开一家店贴补家用。“家里苦,真的是无路可走了,想到开个面店。”吴月妹回忆时说。17岁就学厨师的孟建华便教会吴月妹做干挑面和汤面。

  面店开张时,新市还没几家小吃店。吴月妹说,营业执照在小吃类里的编号显示,他们是在新市开出的第4家小吃店。

  每天不到五点,吴月妹就得起床做准备,烧水、洗菜、切菜、包馄饨,凭借着好口味老月妹面店迅速积攒起老顾客,丈夫有空的时候会去店里帮忙。近三十年时间里,吴月妹熟能生巧,也练就了把面煮到恰到好处的技艺。

  把面扔进滚水中打散,捞起后用冷水冲过,面下锅以后捞起来的时间是最难把握的,但这却是决定面条口感的主要条件。正是因为这样,吴月妹只能自己管煮面的灶台,招进来的小工总是做不到同她一样的手脚利索。

  忙碌的时候,一碗干挑面、又一碗牛肉面,一个个顾客接踵而至纷纷下单,老板娘吴月妹眼快手快,认人的功夫堪称一绝。只要是老顾客来店里,不用说话,吴月妹就能知道要什么面、加不加葱、素油还是加辣,每个熟客的喜好她都门儿清。

  三十年来,店里的一碗青菜肉丝面,价格随着物价变迁,从最初的一毛一到如今的8元。老顾客们说,这味道却像是坐上了时光机器,仍是多年前最初尝到的味道。

  招牌牛肉面

  现在店里每天能够卖出200多碗面,冬天的时候,每天能卖出300多碗面。其中,早上干挑面最受欢迎,中午吃牛肉面的顾客很多。

  不过,这一招牌牛肉面是五年前才加进菜单的。五年前,面店搬迁到了药王路,吴月妹觉得位置偏了,像以前一样光靠普通的青菜肉丝面和咸菜肉丝面就能卖出400多碗比较困难,要做点和其他面店不一样的面来吸引顾客。

  在家时烧过的牛肉面味道不错,吴月妹和孟建华想到,做牛肉面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孟建华开始根据口味摸索改进,发明了独家配方。牛肉面的成功最重要的是牛肉和汤底,老月妹面店的牛肉面汤底是熬制一夜的牛骨汤,而牛肉制作更考究。

  孟建华早上从菜场买来新鲜的牛肉,在水里浸泡4个小时,出水沥干后加入十几种中草药开始烧制,大火烧至45分钟,将牛肉烧至七成熟,然后关火焖上7个小时。拿出来的时候,牛肉表面黑黢黢的,切开后纹理清晰,尝起来肉质松软、香气四溢。

  一碗牛肉面牛肉有1.3两,要价只要12元,味美又平价是顾客们一致给出的称赞,新店又迅速积累了人气,新老顾客都来捧场。店内的牛肉也能单独出售,每斤要价65元,三四天可以售出100斤。

  吴月妹很自信,一旦吃过自家面条的顾客,就会认准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还有新市围巾工厂的老板来店里买牛肉送给日本客户做礼物。

  杭州开分店

  杭州的中山北路上,老月妹牛肉面的分店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店里请了几位退休的阿姨在做,能拿到分红的阿姨们把店铺经营得挺好,每天的营业额有5000多元,而秘制牛肉过几天就会送过去一次,保留与新市同步的口味。

  杭州的多家媒体报道过这家分店,也寻根而来,到新市的老店里拍摄报道。店铺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早上7点左右和中午11点左右,吴月妹总是忙碌得歇口气都难。不过,面店只在早上和中午开张,到晚上就关门谢客了。到了晚上,吴月妹就会去跳跳广场舞,放松身心,也尽情享受一下生活。

  “分店开起来,是因为儿子的朋友来我这边吃面觉得好吃,说要去杭州给我扬名气。”吴月妹提起儿子,笑得眉眼弯弯。

  家里开面店就是为了儿子,如今儿子有了出息,在杭州做高级设计师。吴月妹感慨:“好生活全靠十个手指头做出来的。”

  当初风雨飘摇的生活中,这家面店就是吴月妹一家人的明灯。而如今,这家面店更像是“老月妹”的情感寄托。虽然开面店辛苦,现在的生活也有了改善,但今年57岁的她还想继续做下去,“我觉得和顾客们接触很有意思。”

  有哪家“挑食”的小孩,只喜欢吃“老月妹”的牛肉;有哪个顾客是“老月妹”看着长大的,从稚嫩的学生长大成了一家之主;就连不开店的那几年,总有顾客碰到她就说:“阿姨你来开店呀。”吴月妹觉得,这份人情味她不舍得放弃。(请报料人朱惠颖前来领取现金80元)

作者: | 记者 陆晨晖 文 李杰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