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浙ET8209在斑马线前为行人让行
5月25日上午,“迎接G20—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活动在武康街道千秋广场上正式启动,作为文明礼让的先行者,公交车与出租车的文明礼让现状又是如何?昨日上午,记者走上街头,就公交车、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的情况进行体验及采访。
一辆公交也有两张“脸”
“哎呀!吓死我了!”昨天上午11时许,中兴南路与和睦巷的交叉口,蔡女士正抱怨着刚刚突发的惊险一幕。她说,刚打算穿过斑马线到马路对面的快餐店吃饭,没想到一辆公交车迎面开来,眼看不到2米的距离,但公交车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吓得蔡女士赶忙收回了脚。
据蔡女士回忆,刚刚从身前开过去的车就是每天往返于杭州至德清的K588公交车,而其当时所在的位置就是近日新设立的爱心斑马线。
“这车我看在杭州也挺文明的,怎么到了德清就变样了?”蔡女士表示,因为女儿在杭州,自己经常乘坐K588公交车往返于杭州与德清。在乘坐公交时,蔡女士表示明显感觉到,公交车在杭州行驶时很有文明意识,遇到斑马线上有行人就及时礼让。但一到德清,就立马忘了文明礼让的重要性。
部分车辆能够礼让
为了解我县其他公运车辆的实际情况,自当天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许,记者在武康街道、舞阳街道内多个地点通过乘坐公交车、出租车进行体验。
中午11时15分许,记者从世纪联华超市门口乘坐105路公交车途经中兴南路,距离和睦巷口约15米处时,刚好是站点。公交车及时减速慢行,等待行人上车后,公交车缓缓启动。
正要加速时,距离公交车约5米远的爱心斑马线上刚好有行人出现,并站在斑马线旁等候,记者发现,公交车司机立即开始减速,缓缓停下,并按了一下喇叭,示意行人通过。
在皮研所下车口,记者乘坐出租车再次来到中兴南路进行体验。车辆途经两处爱心斑马线,在幼儿园门口时,出租车司机看到有三名行人在斑马线上行走,于是减速礼让,但到达第二处爱心斑马线时,有多名行人及电瓶车驾驶人在斑马线前等候,但该司机并未减速,快速驶过了斑马线。
在当天记者乘坐的9辆出租车及5辆公交车中,出租车经过斑马线次数16次,文明礼让现象4次,7次路口无人等待,5次并未礼让。公交车经过斑马线次数6次,文明礼让现象2次,2次路口无人等待,2次并未礼让。
司机吐糟停车礼让
“我是宁愿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可一停车,总是停出许多尴尬。”体验中,出租车司机周武及时做到了2次礼让,但在事后采访时,周先生却忍不住吐糟。
一次,周先生车开到一段斑马线前,见几位行人要过马路,就把车停了下来打算让行人先通过。可有的行人见车停了下来,竟明显减慢走路速度。与此同时,背后车辆鸣笛,催促周先生快走。就连坐在周先生车上的乘客也说:“你不会按喇叭啊,停车干什么?”周先生表示,希望行人与司机都能有这个意识,做到相互配合,这样就会少一些礼让后的尴尬事,文明礼让也能得到更好的普及。
编者的话
在车流滚滚的汽车社会,斑马线是城市道路的生命线。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驾驶员开车时无视斑马线存在,生命线不时变身“夺命线”。在德清,这样的惨痛事故并不鲜见。
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是一基本礼仪,更是一条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然而,即使有法律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甚至冲抢斑马线、逼停行人却无时不在上演,而行人过马路只有“左顾右盼,胆战心惊”的份了。
“礼让斑马线”是机动车的道德与法律义务。在行人面前,车辆始终不能“称霸”。汽车社会,需要普及人性化的汽车文化,确保行人的“路权”,构筑一顶生命安全的保护伞。因为车是人造的,是服务于人的物,无论何时、何地都需以人为本。斑马线前对行人的礼让,实质就是对弱者的尊重与保护。
5月25日,德清正式启动迎接“G20——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活动,义工现场劝导、公交出租车驾驶员率先承诺,吹响了斑马线前文明礼让“集结号”。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现象。编者认为,要让礼让斑马线在德清蔚然成风,一方面是自律,强化司机的道德自律,树立文明驾车理念,另一方面是“他律”,社会舆论、交警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或缺。
每个市民都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每个市民也应是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斑马线前让一步,城市文明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