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宣宏 摄
新加坡有一种会呼吸的房子,一幢幢楼房被绿色植物所包裹,有幢36层高楼,青翠的攀藤植物从低层楼一路攀到顶楼,就连公寓的停车场墙面也都攀爬了花草树木。这样的绿色建筑其实德清也有,不过不是高楼,而是位于我县西部一个自然村的小木屋。
主人陈先生搭的木屋就是一片树林,而树林围合成了房子。树林怎么围成了房子?我们只听说过砍树建房的,也听说过树上盖房子的,可没听说过种树盖房的。在这里,虽然树木种下去的时间不很长,但它成了房屋的一部分。
按照陈先生的创意,20多棵肥皂树就能搭建一间小屋,小屋下的泥土仍然会呼吸的,是树木扎根的地方。
左右两排肥皂树,左边的向右边倾斜,右边的向左边倾斜,左边的树与右边的树相互交叉,一左一右两棵树就形成一个支架,支架上方是木屋。园林工人表示,新种下去的树支撑力还不强,木屋主要依靠钢轨材料支撑,但随着树木的生长,树木的形状会与木屋长成一体,根须也会牢固起来,20多棵树足以让木屋变成树屋。笔者在小木屋建造现场看到,虽然这些肥皂树倾斜着种,但棵棵生机勃勃,绿叶浓郁。可以预计,随着生长旺季到来,小木屋很快会被绿色包裹,与自然为邻的梦想就能实现。
无独有偶,不仅活着的树木可以变成木屋的一部分,这里就连院子的围墙、进出院子的门头都是活树长成的。令人称奇的是,做成围墙的紫薇树竟然树树相连,“手”牵着“手”,每棵树与相邻的树嫁接成连体树,几百棵紫薇树成了连成一体的同一棵树。
水泥森林多了,建筑密集了,绿化的场地一定会少。相信,当你看到这条活树变成建筑的信息,一定会改变观念。
据当地村民介绍,陈先生头脑活络,与绿化打了几十年交道。陈先生也说,种树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民宿的建筑再漂亮也可以模仿,但把活树做成建筑,别人即使模仿,也要等树一年一年长起来,永远比你落后几年。
可以想象,待到花季来临,满屋皆花,满墙皆花,屋变盆景,美景可期。绿树成了小屋,绿树成了围墙,这间屋是活的,这垛围墙也是活的。从生态角度讲,它有净化空气保护水土等的功效;而从经济角度看,它更有保值增值功能。如果是一垛砖石砌成的围墙,每年都有一个折旧的问题,而活树围墙,年年都能升值,树木越长越值钱。
由此,笔者也想到,目前我县西部的一些民宿建筑已经开始出现同质化的苗头。试想,如果这些民宿都注入类似“树与树手牵手”这样自然鲜活的元素,或许效仿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显而易见,活树创意成建筑的经验很有示范效应。许多建筑材料,不一定非得只用钢筋、水泥、塑料、木材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而可以用活着的树木、灌木代替。只要开动脑筋,建筑工地与绿化造林可以求得最大公约数,做建筑不一定非得把活树弄死,而可以让树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此,没有生命的钢筋水泥建筑也可以变成有生命的绿色丛林。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