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从下仁公路进入下渚湖景区可以看到这十个醒目的大字。
观光带中间2米宽的彩色沥青游步道建成并投入使用。
“日新月异”是每个市民进入下渚湖的第一印象。德清大道与下仁公路交会处一座极具古国风情的城楼已建造完毕,不少前往下渚湖景区的游客还会停下车来驻足留影。作为下渚湖的门面担当,整个方案经历了前后多次修改,眼下,这条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画廊初露风姿。
沿着下仁公路,记者也亲身感受到了下渚湖景区周边的变化。公路两旁,原先碰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5米宽的绿色景观带,景观带中间2米宽的彩色沥青游步道点缀其中,格外显眼。“现在这条近9公里长的防风湿地观光带基本成形,已经成为景区周边的又一景点了。”周边村民丁国荣说,周末节假日,景区人多,他经常看到午后沿着观光带悠闲散步的游客,很是惬意。
“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为的就是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最德清’的自然、人文风貌的双重体验,目前,‘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毕。”下渚湖街道城建办副主任潘胜伟说。
在潘胜伟的带领下,在通济桥节点处,对原先道路系统进行了梳理,增加了停车场,还设计了休闲廊架、景墙。值得一提的是,“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这首洪升创作的作品《下渚湖》,也将刻于山崖石壁上,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建设后,到底有了哪些转变?记者走访一圈后发现,有三个大的转变:基础提升、绿化整治和环境提升。村庄入口形象、村庄道路、河道、建筑立面、围墙等都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针对沿路民居宅旁围墙外的绿地还进行了景观提升,沿路村庄违章搭建点,改造成了公共建筑,并增加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 据了解,该条观光带全长约22.1公里,分主线与支线。主线为下渚湖街道下仁公路沿线(304省道到余杭区仁和镇交界处),支线则为三合乡八字桥集镇向西至科技新城,其中项目一期工程为304省道至三合青虾市场,全长约8.7公里,建设面积约为31.02万平方米,二期、三期工程也在按计划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