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只要患者在 节日也奔忙
www.dqnews.com.cn 2016-05-1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与护士一起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吸痰

 

  为传染病患者擦拭伤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像哄孩子一般给80多岁老人喂食需要怎样的耐心?为两百多斤且毫无知觉的患者翻身又是怎样的感受?

  “5·12”护士节上午,记者走进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体验做一名护士的真实感受,“天使”背后究竟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辛劳和付出。

   上班开始

   脚步根本停不下来

  “3床的病人吴阿奎夜间1点钟氧饱和度下降,体温升高,随伴着血压也偏底,我们及时给他做了雾化,还给他吸了氧,按要求给她服了药,目前体温降下来了,氧饱和度和血压也已经恢复正常……”早上7点30分,当记者换好护士服来到值班台时,夜班护士已开始给交班的医生护士汇报昨晚的情况。

  7点34分,就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随着一声铃响,墙上病床显示牌的红灯亮起,只见一名护士立即转身,娴熟地从房间内取出液剂,推起治疗车向病房走去。

  20分钟言简意赅的交流后,医护人员迅速解散,没有太多的停留,一晃眼,都已匆匆走向各自负责的病房。白班医护人员开始每天的例行查房,听诊、问诊、查看病例、简单的身体检查……这些都是查房时医生对每一名患者的检查工作。护士们忙碌的身影则出现在病区的各个角落,晨间护理、打针、换针、拍背……

  护士长钱美莲告诉记者,白班护士平均一人要负责9名患者。呼吸疾病的液剂量小,往往20分钟到半小时就要更换,当第一批输液开始后,护士的脚步就停下来了,一个患者平均一个上午就需要5瓶液剂,也就是除了查对、雾化、鼻饲、拍背、翻身之余,单单为患者输液也得去六次,往往屁股还未挨着凳子,下一轮的查看及更换液剂又开始了。看到一个个匆匆奔走的身影,第一感受就是“忙”。

   面对患者

   关心无微不至

  “老夏,我给你翻翻身,然后给你吃早饭哈。”工作开始后,记者跟随护士钮莹飞推着治疗车走进病房,来到32床患者身边,低下身,在患者身边一遍遍重复地喊着。直到老人睁开眼,嗯了一声,方才停止。匆匆的脚步中,记者发现,那一份耐心,全部给了患者。

  只见钮莹飞挽起袖子,呼唤了身边的人一起搭把手。80多岁的老人,除了肺衰竭,还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此时身体已经有些僵硬,三个人,双手都一起使力,才能将老人翻身挪位。而放下老人的那一刻,钮莹飞还仔细检查了埋在老人皮肤下的胃管与输液管,并查看了身体的腿部、脚腕处、腰部等地方是否有压疮,待一切检查完毕后,方才开始给老人喂食。

  “老夏,刷刷牙,不要咬。”一根白色的棉球棒,沾水,在一声声耐心的叮嘱中,清理口腔进行中。在观察了两遍后,记者按照提示,为老人开始清理,但实际操作并非那么容易,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有着几分“任性”,嘴巴不是紧闭,就是咬住棉棒不放,唯有像面对孩子一样一边哄着劝着,老人这才配合着完成了刷牙。随后,钮莹飞通过胃管开始测试胃液分泌度。待胃液正常后,将老人需要服用的药物,缓缓注进胃管通道,随后将配比好的营养液接入胃管。

  9点半,距离上班已过去两小时,记者一路跟随钮莹飞穿梭在5个病房间,为9个病人做好一次次护理工作。看到钱美莲细心地为患者拍背,提醒患者多喝水时才想起,匆匆奔走的两个小时,两人自身都还未喝上一口水,而这似乎是护士们的一个常态。

   贵在理解

   累不累无所谓

  9点半,记者轮岗至住院部4楼重症监护室,与呼吸内科相比,这里多了一份安静,也多了一份沉重的气氛。病区内10位患者安静地躺着,身上插着各种导管,连接着各类仪器,安静的房间里,有仪器滴滴滴平稳响起的声音。

  在护士长俞连芳的安排下,记者开始跟随护士俞明莲开展护理工作,学习仪器操作,准备为一位肺衰竭患者排痰。俞明莲,从事监护室护理工作16年,因为工作时间最长,新来的小护士总爱称呼一声俞老师。面对记者的到来,俞明莲有几分惊讶,笑着说道:“看来体验真不是摆摆样子。”

  在俞明莲带领下,记者尝试着喉管吸痰、背部排痰、为患者更换床单等日常工作。但是面对患者的大小便清理,让记者不禁皱起了眉。俞明莲告诉记者,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没有家人陪伴和打理,所以护理工作十分繁重,清理大小便、擦身、翻身这些家人都未必愿意干的事情,却是护士的日常工作之一。除了体力、耐力的考验,实时更新的仪器设备学习也是对护士的一大考验。说起这么累,但为何还在坚持,俞明莲的脸上舒展了几分,因为有理解,所以值得。

  对俞明莲来说,除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家人理解是坚强的后盾,最后还有一剂“强心剂”,便是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理解。工作16年,虽然每天面对着无法沟通的危重患者,默默地付出或许等不来患者的一个微笑,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全科室都不会轻易言弃。“曾经有一个康复的患者前来感谢,但是我都记不清他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在我们这昏迷了一个多月,那时我们每天与他讲话,为他护理,而这些,在他清醒后,竟然还记在了心里。”俞明莲有些哽咽,但最终还是说道,医院里的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份不易,能有坚持,最终还是因为一份理解。

  记者手记

  一个上午的角色转换,让我“零距离”接触了护士这份工作。穿上制服,起初还感觉几分新鲜,可连续几个小时不沾凳子,明显感觉到腰酸腿疼。都说护士是“白衣天使”,但这样奔走的每一天,或许真正的护士应该会羡慕天使会飞。

  尽管当天是她们的节日,但只要患者在,这一份忙碌和往常一样。 重复着繁琐枯燥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协助医生,耕耘在与病魔抗争的一线,多苦多累多脏的活都要去完成,他们敬业的态度和精神让人不禁竖起拇指点赞,也愿社会多给护士一些理解。

 
作者: | 记者 俞晓勤 通讯员 小满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