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菜,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已经营得风生水起。2014年10月,由茅建凯创办的我县第一个卖菜公众号“武康微菜市”上线,这个90后小伙试图通过他的耕耘,解决农户卖菜难、白领买菜难的问题。如今一年半过去,“武康微菜市”发展如何?记者又进行了回访。
两年耕耘
微菜市变模样
茅建凯是1991年生,今年26岁。两年前大学毕业,他看到外婆家私人菜地上种的菜吃不完,有空就拎着一两篮菜去市场边摆摊儿卖,觉得外婆好辛苦。尔后,他还想到很多人想买农家新鲜蔬菜却苦于找不到门路。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武康微菜市”应运而生。小茅从外婆这样的私人农家手中收菜,送到有需要的顾客手里,自己则从中赚取跑腿费和差价。公众号创办之初,这是茅建凯做的所有的事。
市场不可能一成不变,经过两年的耕耘,“武康微菜市”已变了一番模样。经营者不再是一个人,多了两位同是90后的小伙子:李鹏诚和张扬。三人分工明确,一人管网络微信客户端,一人负责业务和采购,一人负责配送。
“两年下来,最大的感触是坚持。”茅建凯说,德清能接受微信买菜的客户集中在新生家庭,因此业务拓展很慢,很考验人的耐心,“老年人喜欢自己买,年轻人不开火。”
2015年,和自己一起创业的亲戚退出时,茅建凯也一度很迷惘:“这个生意还有没有得做。”正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朋友李鹏诚加入了,还拉来了张扬,三个人理念一致,认为微信菜市是一个朝阳行业,坚持做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两位新人的加入,让茅建凯重新燃起了斗志。三人投入数十万,在南方家园租下了两间配货仓库,配备了两台冰柜、一辆冷藏货车、五辆三轮电瓶车,打算大干一场。
采购端升级
微菜市与种植户双赢
新人新气象,新团队带来新改变。4月,“武康微菜市”微信公众号作了大改动,把以前繁琐的下单流程精简成两步:填写资料注册和下单付款,付款方式扩展到微信、银行卡、信用卡支付和货到付款等四种。用户只需要在公众号上选取想要的菜,放入购物车,结算即可。
不同于以往的,送货时间也从原先的当天下单当天送,修正到当天下单隔天送。如此一来,在保证菜品新鲜、减少蔬菜损失的同时,配送效率也大为提高。
两年来的客户积累让微菜市有了一定的基础。除了部分农户的蔬菜,微菜市开始找本地的一些种植户谈合作。“就像有一个加工笋干的农户,量大但销路一直没有打开,农贸市场很多经销商,却并不知道去哪里进货,矛盾源自信息不对称。”说起业务,李鹏诚是行家,“经过我们的搭台,一方面,我们帮基地打开销路,销货给老百姓;另一方面,农贸市场的经销商也通过我们向该农户采购笋干,既新鲜又实惠。”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禹越和乾元的大棚种植户身上,原先微菜市没有量的时候,并没有资格去谈,但现在微菜市日营业额过万,李鹏诚出马与两个种植基地进行洽谈并展开了合作,为他们代销各类蔬菜。“种植户的合作还在不断拓展,眼下,已有不少德清的种植基地、养殖户来找我们商谈了,我们还希望能与清溪稻米等各类本地的知名农副特产企业合作。”李鹏诚畅想。
十多家西部民宿
找他们配送
采购侧,微菜市为德清本土的种植户打开销路;销售侧,微菜市也打开了一大片市场——西部山区的十多家农家乐和洋家乐的生鲜配送由他们承担,今年业务范围还在不断拓展。
李鹏诚说,很多西部山区民宿的饮食需求并没有像饭店那么多,很多情况下专门设置后厨采购并不划算,因此和我们这样的合作算是双赢的。“冷藏货车的配备,就是为了这块业务,保证民宿的食材新鲜。”
考虑到单身、年轻客户,不愿意受洗菜、配菜之苦,5月1日起,微菜市还与德清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净菜”系列,把“鱼香肉丝”、“酸辣土豆丝”等菜式切配好,并用保鲜盒包装,确保安全卫生。至于未来的方向,茅建凯说,微菜市还将和更多的农户、种植户合作,积极拓展销路,把本土的农副特产卖到德清各地,甚至卖到德清以外,真正实现自己创业之初的愿望,解决农户卖菜难、小白领买菜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