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和负责人周亚飞在流动图书馆前合影
流动图书馆内部
孩子们制作的阅读笔记
展示着以往各站的照片
近日,由卡车改造而成的“流动图书馆”开进了莫干山镇中心学校,为学生们送来了5000册优秀少儿书籍,供他们在课余时间免费借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贪玩的孩子也爱看书了
看到这么多新书,孩子们眼睛发亮,欢呼雀跃,尤其是沿着台阶走到一辆大卡车上去看书,让孩子们觉得十分新奇。吃完午饭以后,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来到了车厢里。
602班的盛玮杰在明信片上写道:“谢谢你们的图书,我看过几本之后觉得非常好看,你们也要常来哦!”周亚飞说,不少学生已经和他混得很熟了,前几天在公交车上,该校的两名男生认出了他,不仅把手里的巧克力分给他吃,还和他聊起了图书中的内容,让他感觉十分开心。
莫干山镇中心学校校长朱琛说,该校图书馆有藏书1.5万册,学生人均藏书40余册,可以说学校并不缺书。但有的贪玩的孩子就是不愿意走进图书馆,而流动图书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可以坐在车上看书,而且借阅以后马上又可以再借,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连平时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这几天也成了流动图书馆的常客。
亮相赫尔辛基文化周
流动图书馆的理念来自于芬兰,卡车上的5000册书籍是由通力百年基金会出资购买,涉及文学、励志、写作以及科普等方面,适合孩子们阅读,课余时间免费开放。孩子们可按照流程进行书籍借阅,在馆阅览或离馆借阅。
在流动图书馆内,记者见到了莫干山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画的图画、手绘的“读书小报”,他们亲手写上了寄语、感受的明信片,还有德清县的地图以及关于德清的一些宣传资料。流动图书馆项目协调人周亚飞说,这些都是要展示给下一站的小读者们看的,以便直观地告诉他们流动图书馆上一站停留地是在浙江德清。
周亚飞还说,今年5月,芬兰赫尔辛基市将在北京举办文化周,庆祝赫尔辛基市和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10周年,届时,将选择一部分莫干山镇中心学校孩子们的绘画和“读书小报”在文化周上展示。孩子们手写的明信片,将寄到流动图书馆志愿者们的手中。
寻找与德清文化的结合点
在周亚飞的案头,放着《德清县志》、《莫干山》等书籍。他说,德清莫干山镇是流动图书馆在浙江省境内所走的最后一站,流动图书馆将在这里停留两周。今年3月,他们就和锦麟公益基金会的同道一起来这里走访过,了解到这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在德清的这几天里,周亚飞也在不停地了解德清、莫干山,寻找流动图书馆和德清历史文化之间的结合点。“黄郛提出来的校训‘耕不废读,读不废耕’,放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还有‘庾村’地名的由来是和庾信有关,我发现光是莫干山这个地方,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今天我在读《莫干山》一书时,在203页又有新发现,2014年在莫干山参加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的合影照片中,站在三排右三位置的是我的导师——江西财经大学的李春根教授。惊喜之余,我马上拍了照片微信发给他,告诉他我也正在莫干山脚下。”在流动图书馆的显眼位置,周亚飞放上了德清阅读节的宣传资料。“有学生来借书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们聊关于莫干山的历史、文化,并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莫干山的知识,就应该到固定图书馆里去找。我希望流动图书馆能够搭建起一座连接德清县图书馆、莫干山民国图书馆的桥梁,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发掘知识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