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场新的改革又在我县启动。作为全省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第一批推进县之一,我县农合联组建工作正式开始,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在不久后运作起来,服务农业经营,推动“三农”发展。
“三位一体”的农合联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简单地说,农合联就是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组织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以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的科技、流通、金融三重功能。
为何构建
新的“农合联”
放眼全省,“三位一体”的农合联已经在多地发挥着积极作用。着眼我县实际,虽然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在不断深入推进,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旨在破解现有的这些问题。
作为云鹤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我县莫干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云鹤对农合联改革颇为期待。“去年省里有些县市已经开始试点农合联,我觉得改革肯定比不改好。”这几年来,他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运营并不容易,“农民合作社现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组织化程度不够,资金问题,银行支持力度还是不大。”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茶叶合作社当中。我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整体来说,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功能不全,很多甚至是名存实亡的,分散、弱小的农民合作社没有能力到技术、资本相对密集的领域投资经营,更难以形成联合抱团发展的态势。
然而,新形势下农民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全产业链经营、分享全产业链利益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他们来说,技术创新、信贷供给、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连锁配送等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仅靠个体或是农民合作社各自为战的现行体系,无法更广泛地支持农业发展。
“多头管、都不管,现有体制中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明显。”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祝建春指出,由于之前条块分割问题,相互之间比较封闭,为农服务供给方式比较单一,同时一些社会组织功能发育不全,确实难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将农民合作社和各类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农合联,实行一体化的运行,让农业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更好地“归位”,更好地实现直接供给与间接供给相结合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就是破解现有问题的最好出路。新“农合联”,将实现涉农主体“一体融合”,体系构架上更加强化“农有”“农治”“农享”理念,从原来的从属于供销社转变为“平起平坐”,更加突出了农民的主体性,“让农民自己说了算”。
随着“农合联”改革的日渐成熟,生产合作劳动价值最大化,供销合作价格自己说了算,信用合作破“看天吃饭”困局都不是遥远的梦。
如何构建
新的“农合联”
根据《德清县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实施方案》,我县将组建成立县、镇(街道)两级“农合联”。同时县农合联将成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农民合作基金、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等,建立产权连接纽带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发展格局。
作为一个为农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农合联可以说是一个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服务综合体。这个特殊性,也是农合联发挥桥梁纽带的关键。同时作为一个重构中的机构,农合联的目的是联动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涉农部门职能转变及企事业单位改革,从而健全、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使农合联真正成为代表农民利益、农民服务的新型社会团体。
这次农合联改革对县供销联社来说,不仅要发挥重要作用,还将面临重大改革。
县农合联组建后,会以县供销联社投入的经营性资产、其他划入农合联的经营性资产为基础,组建股份制的资产经营公司,让资产经营公司发挥投资引领作用,承担投资服务功能。此外,县农合联的执行委员会将依托县供销联社,来承担农合联日常执行管理事务。 因此,对县供销联社来说,要在农合联中承担起、履行好“营利”与“非营利”的两个角色定位,就必须要深化改革。这涉及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难度很大,但这也是供销合作社重举合作大旗、回归农民怀抱的最有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