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老农做藤椅半个多世纪
www.dqnews.com.cn 2016-04-1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藤椅曾是居民的必备家具,现在却很少见到了,做藤椅的手艺人似乎已在德清绝迹。日前,记者在新市镇宋市村发现了一位老人还在做藤椅,而且他在那里默默坚守了半个多世纪。

  老人叫潘阿建,今年73岁,他做藤椅的手艺是父亲传授的。潘阿建的父亲是杭州武林门的藤椅师傅,有一定的知名度。潘阿建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学艺。上世纪60年代,在城市青年下放运动中,潘阿建回到了老家宋市。

  当时务农的收入非常低,累了一天活不到一元钱。于是潘阿建重操旧业,做起了藤椅,但是很快被扣上了搞资本主义的帽子,只好偷着干。改革开放后,终于获得了自由。

  潘阿建的藤椅一般都是四乡八邻的村民订做的,订多少,做多少,也不讨价还阶。近年来,买藤椅的人多了起来,余杭、桐乡也有人来订做。但潘阿建也不会因为要的人多而加班加点,他还是以自己的节奏干活,一天做一只藤椅。

  无论生意好坏,潘阿建始终恪守父亲的教诲:手艺人手中的活一定要讲究,绝对不可偷工减料。他每年冬天到武康毛竹市场挑选做藤椅骨架的竹子,到外地采购藤条。做架子、编藤条按部就班,父亲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不留一丝马虎。

  潘阿建家中有好几把自用的藤椅,有的已经用得乌黑发亮,可坐着仍然很结实。记者与他现在做的藤椅作比较,除了一新一旧,藤椅的结构造型一模一样。

  潘阿建告诉记者,他做藤椅也不完全为了赚钱,一是父亲传下了手艺丢了可惜;二是年纪大了,闲下来也不能成天晒太阳,人家打麻将、聊天,他做藤椅也是消遣。 现在有一件事令潘阿建颇感遗憾,父亲传给他,他又干了半个多世纪的做藤椅手艺,儿子不想学,别人也不要,他今年已经70多,干不了多少年了,这手艺可能要在他手里终止了。

作者: | 记者 宣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