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椅曾是居民的必备家具,现在却很少见到了,做藤椅的手艺人似乎已在德清绝迹。日前,记者在新市镇宋市村发现了一位老人还在做藤椅,而且他在那里默默坚守了半个多世纪。
老人叫潘阿建,今年73岁,他做藤椅的手艺是父亲传授的。潘阿建的父亲是杭州武林门的藤椅师傅,有一定的知名度。潘阿建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学艺。上世纪60年代,在城市青年下放运动中,潘阿建回到了老家宋市。
当时务农的收入非常低,累了一天活不到一元钱。于是潘阿建重操旧业,做起了藤椅,但是很快被扣上了搞资本主义的帽子,只好偷着干。改革开放后,终于获得了自由。
潘阿建的藤椅一般都是四乡八邻的村民订做的,订多少,做多少,也不讨价还阶。近年来,买藤椅的人多了起来,余杭、桐乡也有人来订做。但潘阿建也不会因为要的人多而加班加点,他还是以自己的节奏干活,一天做一只藤椅。
无论生意好坏,潘阿建始终恪守父亲的教诲:手艺人手中的活一定要讲究,绝对不可偷工减料。他每年冬天到武康毛竹市场挑选做藤椅骨架的竹子,到外地采购藤条。做架子、编藤条按部就班,父亲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不留一丝马虎。
潘阿建家中有好几把自用的藤椅,有的已经用得乌黑发亮,可坐着仍然很结实。记者与他现在做的藤椅作比较,除了一新一旧,藤椅的结构造型一模一样。
潘阿建告诉记者,他做藤椅也不完全为了赚钱,一是父亲传下了手艺丢了可惜;二是年纪大了,闲下来也不能成天晒太阳,人家打麻将、聊天,他做藤椅也是消遣。 现在有一件事令潘阿建颇感遗憾,父亲传给他,他又干了半个多世纪的做藤椅手艺,儿子不想学,别人也不要,他今年已经70多,干不了多少年了,这手艺可能要在他手里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