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水果界的一匹“黑马”——且看“鲜果”成长日记
www.dqnews.com.cn 2016-04-07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医院急诊室输液厅里,刚“下班”的褚燕丹挂着点滴,脸色稍显苍白,王敏则在一旁陪着她,不时咳嗽几下。输液厅里只有他们两人,还有两人养的一条贵宾犬。

  说实话,在医院采访创业者,记者还真是第一次碰到。所幸王敏两人都还善言辞,即便有病在身,也能把创业经历讲得圆满。

  连续两个多月来,两人清早开门,凌晨歇业,一天都没休息过。“鲜果记”就这样在两人的努力下,野蛮生长起来,成为武康水果业界的一匹黑马。

  创业缘于一次

  不经意的发现

  “做鲜果记,坦白说也是自己喜欢折腾,受不了上班那种约束。”王敏说自己从学校出来,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房地产销售员。

  那些年没什么经验,就靠着年轻,王敏在街头小巷、楼梯过道里发传单、做调研,从最初的销售员一直做到开房产代理公司。四五年间的社会经验,创业经历,为他如今做鲜果记打下了基础。

  2014年,王敏在宁波认识了妻子褚燕丹,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想法,慢慢走到了一起。“她怀孕后,我们都休息了一段时间,那几个月,我们就在宁波的大街小巷转悠,发现大城市里的零售业竞争已经白热化,常常能看到四五家水果店,五六家早餐店聚集在一条街上。”但让王敏感到奇怪的是,有一家水果店,每次去都是人满为患,生意比同街的水果店要好得多。

  “要不也开一家水果店?”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成了女儿出生后,两人考虑最多的创业方向。

  数十家批发市场

  淘物美价廉好货

  “我们就每天去那家水果店,看哪个水果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王敏笑着说。然后再上网查资料,到各个地方的水果批发市场去找货,“大的批发市场一天根本转不完,我们就去两次、三次、四次,不停地转。”

  慢慢地,王敏手上就有了数十家水果批发市场的信息。有一次,他在宁波的那家水果店里,看到一款芒果,外观漂亮,吃起来又甜,买的人多得不得了。他就用手机拍下了包装、式样,然后买了一个回去,到各个批发市场比对,“批发市场里面芒果多得不得了,要找到一样的,那可真是有点累,更何况还不知道要去哪个市场找。”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转了三四天,跑了四个批发市场,总算让他给找到了,“标签一样、包装箱一样、外观味道都一样,这个高兴就不用说了。”

  微信特色营销

  顾客踏破门槛

  有了货源,就要找市场。“大城市模式多样,竞争太激烈,对于我们这样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鸟,还是德清这样的小城市比较合适。”基于这种考量,王敏和褚燕丹回到了武康。2016年1月17日,鲜果记正式开业。

  在此之前,两人满街跑,一个个水果店去看,产品、价格、店面装修,一个装模作样地谈价格,一个偷偷摸摸地拍照片,“真的像做贼一样,很搞笑的。”想起调研武康水果市场的那半个月,两个人还会心地笑起来,“晚上回到家里,再把白天调查到的信息统计起来,做成表格,有几个顾客怀疑我们的价格,我们就把武康每个水果店,同一种水果的价格给他报了个遍,他直接惊呆了,哈哈哈。”

  开业第一天,第一车货17日下午到店,成箱的雪梨、苹果,让路过的行人、周边的商家都看呆了,怎么这家看起来像奶茶店,里面毫无装修,就放了两台保鲜柜的店是卖水果的?刚开业就进那么多货卖得完吗?老板倒是看起来很年轻……

  “两箱梨35元,一箱苹果20元……”刚开始名不见经传,鲜果记就打价格牌,基本上赚个一两块就卖,还承诺满80元送货上门。“其实刚开始,便宜也没多少人知道,开业时开的微信号,也没几个好友,而且自己也不懂熟的水果要先卖,第一车货亏了上万。”王敏说好在开业时间选得准,年底采购的单位多,加上成箱的水果送人、发给员工,接下去的一个月,鲜果记有惊无险地渡过了第一个难关。“到过年前几天,每天的销售额都能接近一万元,虽然实际上并没赚到钱。”

  开年后,销售一下子回落,但鲜果记的微信号通过前期的活动,慢慢地有了知名度,好友数也上了千。“做高端水果,然后搞活动,各种活动,猜谜送水果、转发送水果、秒杀一块钱一箱水果……”24岁的年纪,加上房产公司的经历,让王敏和妻子都有着出色的策划头脑,每天层出不穷的活动,色泽艳丽的照片,惊爆眼球的价格,现在鲜果记的微信号好友数已接近5000人,每一次活动,都有数百位微友参与。

  “现在我说的最多的其实不是价格,而是‘卖完了’三个字。每进一车货,4吨,近30个品类,基本两天内卖完。”王敏说,有个客户,因为到货的当天上班太累了,于是就偷个懒第二天来买,当时他要的芒果已经没货了。

  开业至今只有两个半月,但鲜果记已经名满康城,王敏说自己正打算开第二家店。“有好多人跟自己谈合作,希望跟我们一起卖,有开水果店的,也有做其他生意的,但我觉得还是两个人效率更高,想任性的时候也能任性一把。”说的时候,褚燕丹还表示,无论做活动还是进货,五分钟就能做决定,如果有了合伙人那就不好说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年轻人应该是“两创”的主力军。王敏两人年轻的脸上,记者看到了他们对创业的激情和对事业的认真,希望鲜果记之类的小店能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一人点评

  创业初成的背后

  创业初成的原因,其背后是肯吃苦还是懂策划,似乎都有相关理由。但是,关键之处在于抓准了消费升级的时机。

  现在的水果店随处可见,没有买不到的水果,只有买错了的水果。德清人不会买外地产的枇杷,因为非常熟悉雷甸一带产的枇杷最好吃。但是,对其它水果就知之甚少,想买真正好吃的水果并不容易,这时候怎么办?希望店家能够成为水果美食专家,且价格公道。

  德清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品尝外地水果,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温饱解决了,交通发达了,市场放开了,外地水果源源不断进入德清市场。许多水果虽闻其名却是头一回品尝,时间一久便发现还有那么多的品种和不同的产地,有的口感好有的口感差,那么怎样才能买到更好的水果呢?消费者开始有了消息升级的需求。如何把握消费者的升级需求?应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恰恰是年轻人创业的优势,从微信中反馈信息轻松快捷,这又恰恰是传统的大妈大爷们并不熟悉的领域。

作者: | 记者 何水根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