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寻英烈 峰回路转
www.dqnews.com.cn 2016-04-0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德清新闻》先后刊发报道10篇,社会反响强烈

 

  “寻英烈峰回路转感媒体全力帮助”这是日前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举行落成、祭奠仪式后,烈士陈明亲属向《德清新闻》赠送锦旗中的赠言。回想这次寻找英烈的过程,记者不胜感慨。

  去年5月的一天,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信息,说洛舍砂村红色经典文化礼堂得到一张新四军的合影照片。隔了一段时间,记者去砂村采访,顺便向文化礼堂工作人员询问此事。她便给记者看了一幅照片,是新四军彭林和郎玉麟的合影照。采访后,刊发了一篇《合影照前的合影》。

  之后,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所说的并不是这张照片,便又去砂村。村干部拿出了一份材料,上面果然有一张身着戎装的新四军男女合影照。这份材料的作者叫林陵,材料介绍, 1945年4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独立二团进驻德清时,林陵的父亲林胜国,母亲陈迪在洛舍结婚,在德清一家照相馆拍了这张结婚照。材料还提及他母亲陈迪的堂弟陈明等战士在攻打德清与余杭交界的东塘战斗中牺牲,陈明等五名战士遗体运回德清,埋葬在德清小南门外的山上。当年因战事频繁,部队马上转移北上,后来埋葬地一直未能找到,寻找墓地是烈士亲属多年的夙愿。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记者预感,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题材,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决定采访材料作者林陵。

  本想既然有材料,找到作者容易,但是却颇费周折。经了解,这份材料是一批新四军后代参观砂村红色经典文化礼堂时留下的。可是材料的作者林陵并不在其中,参观人员也不认识他。天南地北几经辗转,终于在德清高铁站找到了一个叫张其梅的人,材料是他留下的,通过他联系到了家住南京的林陵。至此,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才渐渐显露。2015年6月11日《德清新闻》报道了《70年前结婚照演绎“战地恋曲”》的新闻,拉开了寻找陈明等烈士墓葬地的序幕。

  就在这时,县老干部局杨杏山局长与记者取得联系。他正在写一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书——《德清1945》,对新四军的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于是交流频繁,获得了不少帮助。为了掌握更多的细节,记者与杨杏山局长去南京登门拜访林陵和他母亲陈迪。陈迪就是当年的新娘,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精神矍铄。她讲述了当年在德清的战斗经历和自己的“战地恋曲”,还仔细回忆了堂弟陈明牺牲和埋葬的过程,为寻找烈士墓葬地提供了线索。6月23日,《德清新闻》就此又作了较大篇幅报道,希望市民共同参于寻找烈士墓。

  报道一出,反响热烈,市民纷纷提供线索,但是时间毕竟已过去70年,记者与相关人员对市民提供的线索进行核实,难有突破。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家住乾元镇乾元山下,一位叫陈顺宝的老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告知,新四军的墓还在。记者立即赶往乾元镇见陈顺宝,仔细询问后,令记者激动,因为他讲述的情况与陈迪的回忆是吻合的。即随陈顺宝去乾元山。山坡上灌木丛中果然排列着好几个墓,有的已经残缺不全,中间长出粗大的树。《德清新闻》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这一情况。

  随后,民政部门介入,了解情况,现场踏勘,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发现的墓葬进行勘察、评判,认为该处为新四军墓的可能很大。为了慎重起见,邀请当年的亲历者,新四军老战士陈迪前来确认。

  7月21日,88岁的陈迪从南京赶到德清。当她来到乾元镇小南门时,便说:“有感觉,有感觉。”沿着老路上山,老人更加兴奋,仿佛回到了70年前。到达墓地,陈迪神情凝重,她环顾四周后表示,这里的情形确像当年的墓葬地,应该是。当天,根据陈迪现场的考察,综合各种因素,陈明等五位烈士的墓葬地被确定。

  随同陈迪前来的还有陈明烈士的胞弟陈荫麟及其他亲属,他们对德清政府和百姓努力寻找他哥哥等烈士墓一事深表感谢。他们提出,希望烈士仍在原地安葬。8月19日,乾元镇政府、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专门就此事进行商讨。决定修缮烈士坟墓,建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以告慰烈士英灵,教育后人。并提出了建造陵园的初步方案,计划于2016年清明节前建成。

  找到烈士墓葬地和筹建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的新闻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表示高兴,也为德清人寻找烈士埋葬地所作出不懈努力而点赞。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很多德清市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此事。

  今年春节过后,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开始动工建设,施工人员克服雨季和运输等困难,如期在清明节前竣工。建成后的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坐落于乾元镇乾元山西北坡,修缮一新的五位新四军烈士墓掩映在绿荫之下,庄严肃穆。

  3月29日清明前夕,举行乾元山新四军烈士陵园落成、祭奠仪式,陈明烈士的亲属参加仪式时,对德清县寻找烈士之事感激不尽,请记者一定要代为感谢。为寻找烈士墓提供重要线索的陈顺宝老人作为市民代表也参加了祭奠仪式,他对记者说,这几个新四军墓的事放在我心里已经很多年,现在终于有了这么好的结局,我放心了,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他们的。与陈顺宝一样,许多当地老百姓得知此事后,前往陵园,他们赞颂政府办成了这件事。

  从一张老照片,引出了70年前新四军的故事,并找到了烈士的墓葬地,这个过程是曲折的,有着许多偶然因素。如果高铁职工张其梅没有把林陵的材料交给砂村文化礼堂,寻找无从谈起;如果媒体没有抓住此新闻,不会有那么多市民关心、参与寻找;如果没有热心市民陈顺宝提供的线索,寻找的路会渺茫……但是,每每前面似乎无路时,总会出现新路,正如锦旗上所说“寻英烈峰回路转”。而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他们的英勇事迹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因此获得圆满结局是必然的。

  在这次寻找英烈活动中,《德清新闻》陆续刊发了10篇报道,社会反响热烈。一位姓陈的读者说,这件事的新闻报道一开始就吸引了他,读了一篇,盼着下一篇,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在真的如愿了,他为之高兴。为了这组报道,《德清新闻》编辑部作了周密安排。应该说,每一篇报道都倾注热情,从采访到编辑,从印刷到读者手中,都追求第一时间,它们是热的。

作者: | 记者 宣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