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钟管镇绿丰水产养殖场场长沈金根夫妇繁育的泥鳅苗,发货10亿尾价值1000万元,让自己和周边农户大赚特赚。就几天前,沈金根夫妇繁育的第一批2500万尾鲈鱼苗和第二批1800万尾鱼被周边农户抢购一空。当时,第二批鱼苗还在大棚里,细得像蚊子,就早早被订下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鱼苗卖得这么火?
把握时间差是沈金根成功的金钥匙。农产品销售有一个规律,就是价格依照供求关系上下浮动,鱼苗或鱼大量上市时,价格就会走低,抢得先机提前上市,价格自然走高。拿鲈鱼为例,如果在旺季也就是12月底大量上市,单价可能只有八九块一斤;如果在10月份就上市,因为货物奇缺,可能卖到十四五块一斤,每斤差价达六块之多。沈金根的鲈鱼苗恰恰是把握了这种规律,让鱼苗在10月上市,比大量上市的12月整整提前两个月!这正是鲈鱼养殖户要来抢苗的根本原因。今年,小鱼苗还未繁育成形的时候,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一个养殖大户就赶到了钟管,付了十万元订金,订购价值1千万元的1亿个片子(小鱼苗)。
为了让鱼苗提前两个月供应,沈金根夫妇动足了脑筋。沈金根表示,种鱼产卵的前提是外界气温22度左右,然而我县3月份的平均气温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让本地种鱼在3月份产卵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唯一的办法,是种鱼在广州产卵,然后再到德清来繁育。最后,沈金根联系了广州的鱼苗场,让种鱼在那里产卵,随后将鱼苗空运到德清,在我县的温室大棚进行繁育。
千万别小看这两地周转,光是3月底那一个星期,沈金根就操了不少心。3月21日,原定在广州白云机场登机的1800万尾鱼苗,突遇萧山机场大雾不能降落而停航,鱼苗却已经运到白云机场。耽搁48小时后,鱼苗全部死亡,损失9万元。第二批1800万尾鱼苗一上飞机,沈金根就开车去虹桥机场收货,当晚十点看着鱼苗全部放进温室大棚,他的心才落下。“这些鱼苗早就被订购了,没有它们,我交不了货啊。”沈金根拿起小盆舀起一盆小鱼苗对记者说。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要问,那本地的养殖户也可以直接从广州空运鱼苗来德清养殖,这样还可以省去绿丰水产养殖场的中转,省去更多成本。对这一问题,沈金根笑着说,这个办法本地一些养殖户也尝试过了,但基本都失败了。因为广州鱼苗空运到德清后,如果直接养殖,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存活率不到10%。
从广州运到德清的小鱼苗,到送到最终养殖户手里,有一个星期的过渡,就是沈金根夫妇的技术活。这期间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沈金根夫妇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鱼苗,600平米的温室大棚里,电加温的水体温度达到摄氏26度左右。除了温度,空气、水质的掌控也都要配合到位,这样才能让广州鱼苗成功本地化,最终让鱼苗在养殖户手中存活率达到50%以上。现在,沈金根的绿丰水产养殖场一天能产出鱼苗300万尾,但还是供不应求。
记者点评
沈金根的鱼苗繁育经难在哪里?
钟管农民沈金根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初中肄业。但他掌握的鱼苗繁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却是一般的鱼类养殖户望尘莫及。从成品鱼养殖,转型至鱼苗的繁殖经营,沈金根走在了众多养殖户的前列。除了对终端养殖户需求有足够的了解与体察外,沈金根的见多识广也是其他养殖户所缺乏的。从提前两个月上市的时间差的打法,到广州鱼苗本地化驯化的艰难过程,沈金根夫妇都已经顺利做到。为什么能够做到?沈金根说,几乎每年正月初七开始,他就赴广州、珠海、深圳等地,考察南方的鱼苗繁殖基地,研究南方鱼苗企业的市场方向与行情,然后作出今年德清鱼苗繁育的种类与数量,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鱼苗卖出好价钱。沈金根的妻子陆水萍同样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鱼苗繁殖专家,参加了数不清的省外鱼类繁育技术培训,对鱼药的科学使用有着独到的经验与技术。站在全国行业的前端与高度来考量德清鱼苗的行情趋势,这对夫妻的知识储备与深厚阅历,正是一般养殖户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