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清明节。连日降雨空气清新,马路两边油菜花盛放,鸟语花香,一派春天气息。当天,下渚湖街道塘泾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盛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往。
庙会祈福万人空巷
7点30分左右,塘泾村上已是人头攒动。不单是本村村民,还有来自其他镇(街道)以及从外地赶来的市民,只为一睹清明盛会。有些好客的村民早早置办了熏豆茶,搬出了自家的长凳,供游客休息。
“今年除了往年都有的舞龙队、排舞队、马灯腰鼓队、女子龙舟队和狮子灯外,还特别新增了鱼灯表演,希望能把传统风俗进一步保留下来。”现场负责人范杏林忙得不可开交,队伍怎么排列,绕村行走的路线怎么走,大小事宜他都要亲自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衔接顺利。
“咚咚锵、咚咚锵……”上午8时左右,随着两条青龙和黄龙在空中盘旋跃动,清明盛会正式拉开帷幕。紧接着,身着华服的马灯队、鱼灯队陆续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些队伍将穿梭在村庄内的大街小巷,为村民祈福。
女子龙舟泼水祈福
“来了,来了!”两艘女子龙舟缓缓驶入陆家洋,河岸边修筑起了生态帮岸,河道内也难觅丢弃的垃圾。
“咚咚咚!咚咚咚!”女子龙舟队领队施德琴擂响了锣鼓,龙舟就像两支离弦的箭,嗖嗖地划破水面,沿着河道驶去。岸上,摄影爱好者、村民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把龙舟的英姿定格在相机里。
83岁的王雪英是最早一批女子龙舟队的队员。在河道另一头,她早已将写有“蚕花廿四分”的蚕匾分发给8个蚕农,各自在河埠头等候龙舟。王雪英告诉记者,古往今来,每年清明当天都要举行文化活动,尤其是龙舟起水蚕花廿四分,有农业夺丰收的寓意。
龙舟行经河埠头时,龙舟上的妇女用船桨挑起水,泼向河岸上的蚕农;手提蚕匾的蚕农,也用蚕匾舀水泼向龙舟,这种互相泼蚕花水的方式,是每年盛会的一大特色,现场气氛高潮迭起。
捻泥清淤让水更净
“河水确实一年比一年干净、清澈啊!”女子龙舟队的队员们忍不住感慨道。拥有这般好水好风光,主要还得益于街道、村大力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 “我们一方面传承文化,将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也要融入更多的新文化,比如治水清淤,还村民一片美景。”塘泾村党总支书记沈如强谈及加入捻泥清淤的初衷。
这不,当天和赛龙舟一并进行的,还有捻河泥的队伍,选派的人员都是村里捻河泥的一把好手。师傅们带着河泥篰,将其插入水中,正忙着捻河泥。正在忙碌的捻河泥师傅告诉记者,这活得靠经验,同样的步骤,有经验的师傅能提上一筐的河泥,经验不够的,只能提上一点点。木船载满河泥后,将运送到有需要的农户那里,让它充当生态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