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白斑尾柳莺
白红尾鸲
黑水鸡
红嘴蓝鹊
牛背鹭
水雉
燕子
夜莺
今年58岁的李骅是德清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但他也是一位痴迷于摄影、醉心于拍鸟的艺术家。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贡献给了摄影,特别是在拍鸟中,创作出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展示了各种珍禽的可爱和美丽,进而唤起人们对鸟类的爱护。
从打鸟到拍鸟爱鸟
谈起为何拍鸟时,李骅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读初中期间,由于当时业余生活贫乏,平时用皮弹弓打鸟成了最大乐趣,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记不得当时打了多少鸟。但能清楚记得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打鸟回来,把打到的鸟用酱油腌制后挂在通风处晾干,聚餐会上小伙伴们戏称为”百鸟宴”。这些往事都过去了。
2011年4月的一天,李骅闲在家中拿着相机拍摄窗外的美景,突然一只小鸟闯入了镜头,他赶紧按下快门。不少人看完照片后,都认为这只小鸟拍得活灵活现,从那之后,李骅爱上了拍鸟。5年来,他拍摄的鸟类超过100种,从白头翁到伯劳鸟,从山雀到夜鹭……拍到的鸟种类越来越多,而他最爱去的是下渚湖,在这里拍的就达到六十余种。
“拍鸟的过程中,我特别喜欢观察鸟儿的身姿、习性和叫声,它们就像我的朋友。”李骅说:现在每每静下来看看自己拍到的那些美丽的鸟片,也常常会回想起少年时那打鸟的经历,经常反思当年的错误行为,总是带来深深地悔意,更激发起爱鸟的情怀。拍鸟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在向人们展示各类珍禽的曼妙,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章。
虽然辛苦其乐无穷
“观鸟拍鸟是一件苦差事,经常跋山涉水,有时为了寻找跟踪一种稀有鸟类顾不上吃饭喝水是常有的事。”李骅说。从最初的风光摄影、人文摄影到后来的拍鸟,李骅心里也有过多次矛盾。由于鸟的飞翔、警觉、习性等千差万别,所以不容易拍摄,也导致拍鸟具有挑战性。一度也想放弃,但是每当听到清脆的鸟鸣,看到他人的好片子,总能燃烧起激情。正因为如此,李骅每每拍到好的片子后,与同行交流,也更有成就感,也更加坚定地爱上了拍鸟。
起早摸黑,为了拍到一张好片,有时一个位子上守候几个小时也是常事。不过,能拍到一张好片所付出的辛劳也值得了。去年五一假期,李骅为了拍小白鹭,连续三天、每天早上五点就出发到下渚湖。由于经常去拍,已经掌握了鸟的生活规律,他到岛上,先找到一个鸟儿喜欢驻留的落脚点,再计算各时间段的进光角度,选取合适的机位、构图。同时选好背景,等待日出和鸟儿出现。最终创作出了晨光穿透鸟羽毛的画面。
鸟儿拍多了,他渐渐地能叫出好多鸟名,能听明白许多鸟亡妻伤子的哀鸣声、谈情说爱的欢叫声,一个人待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聆听鸟儿叫声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偶尔遇到一只不知名的鸟,回家后就上网查找比对,查出鸟儿的学名以及生活习性,既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又学到许多鸟类的知识。
拍鸟之路无止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爱护鸟类、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愈发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美丽的德清吸引了越来越多鸟儿的停留栖息。为了获取更多珍禽的照片,李骅更加忙碌起来,他说:“莫干山、下渚湖湿地是鸟类的天堂,目前生存着白鹭、夜鹭、朱鹮、伯劳、鹌鹑、竹鸡、野鸭、水雉、小云雀、翠鸟等160余种鸟类,特别是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栖息,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是大自然的特别礼物。生态保护之路还很漫长,我的拍鸟之路也无止境。”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李骅的摄影器材从当初的18mm~200mm镜头,换成了佳能100mm~400mm镜头;相机换了一台又一台,相册集满了一册又一册。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他先后在“清丽江南、浙江德清”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等十余类比赛中获奖,并于2014年下半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会员。特别是他的多幅鸟类作品也陆续获得奖项,其中《犹恐巢中饥》获全国“天之翼”摄影大赛优秀奖并结集出版。
闪光的荣誉记录的是他对鸟类的珍爱,“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我就打算再换个500mm定焦专业拍鸟镜头”。李骅深情地说:自己的孩子已长大成家了,自己痴迷于拍鸟爱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