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德清有支排球“特攻队”
www.dqnews.com.cn 2016-03-3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接球,传球,起跳,扣杀……在格兰维亚小区排球场上,时常能听到阵阵欢声笑语。每周六晚,德清排球俱乐部的队员们都会相聚在这里,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出一把汗。

  “每周六和周二晚上我们都会聚在一起打球。”2014年,家住洛舍的80后小伙沈国亮拉起了德清排球俱乐部,球队成员从起初的四个人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九十多人。

  用热情克服困难

  俱乐部刚刚发起时只是十余人的一个小组织,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统一球服,没有场地,没有教练指导,遇到的困难真不少。

  “起初,我们一有时间就两三人找空地垫球,俱乐部的第一场球,还是球友们联系许久后才有的场地。”在沈国亮看来,俱乐部的成长,离不开每个队员的积极参与。

  “第一次组织起排球赛,大家兴奋得忘了时间,早晨9点多开打,到了中午12点多还在继续,等学校工作人员来清场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沈国亮回忆说。

  “排球在德清是个半冷门的运动,能组织起来实属不易,所以大家都很珍惜。”麻春雅是个地地道道的宅女,但加入排球俱乐部的QQ群后很快就被队员们的热情感染,抛开怕生的尴尬念头,身着运动服与队友们欣然见面。

  像麻春雅这样的队员还有不少,“有些人脚崴了,受伤了,可每次训练的时候你都能见到他们,不能上场打球,来看看别人打也很开心。”沈国亮说。

  俱乐部一天天壮大。大家的热情参与,帮助球队渡过了最初的难关。因为人员的逐渐增加,后来借用场地也变得方便了许多。

  队伍逐渐壮大

  去年德清体育中心举办了多场浙江男排比赛,比赛现场火爆的人气给了沈国良新启发,原来在德清也有这么多热爱排球的市民。

  去年6月份,为了把德清排球爱好者都聚集起来,沈国亮在QQ群上发布了同城活动。只要是德清本地上线的QQ,点击过同城活动的都会收到这则消息。

  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德清排球爱好者加入其中,他们中有老师、警察、医生、学生等等,队伍逐渐壮大。

  去年9月份,团队更名为德清排球俱乐部。同时,还制作了专门的队服,组织规范了,球服也统一了,队员们打球练球的信心更坚定了。

  今年1月,他们长期租用了一中的场地,并和格兰维亚的物业协商,将网球场改为排球场,整个团队的运营步入了正轨。

  “昵称”让队员更默契

  如今,不仅仅有德清人,俱乐部里还有不少来自湖州、长兴、安吉等地的球友。

  “现在我们每位队员,队服后面都有各自的昵称,平时大家都以昵称互相称呼。”沈国亮说,打球过程中他们相互间认识很多球友,昵称更是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边打球边说笑,既锻炼了身体,又交到了朋友。

  邢兴峰家住安吉,每周六都会特地赶到德清参加排球比赛,“从小我就喜欢排球,一直苦于没有队友,好不容易找到这个组织,路程远点也无妨。”邢兴峰笑着说。现在他认识了很多德清的朋友,队员们都热情地称他“安吉哥”。

  昵称让人很快互相熟稔。场下相约的聚餐、旅游,更是让这个俱乐部感情升温。由此,球队的默契度战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往只是想法子把球打过网,现在每个人都身手不凡,更主要的是形成了团队配合,如何打快攻,攻守如何配合,相互之间都有了默契。”沈国亮说。 “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强训练,找机会去参加大型排球比赛。”谈及俱乐部的将来,沈国亮信心满怀。

作者: | 见习记者 张志炜 通讯员 连潇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