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麦圆子是浙北水乡特有的点心,又只限于德清东部和桐乡一带。它是清明前后的时令食品,因为做芽麦圆子要用到的棉线草只有在清明时节才生长得茂盛鲜嫩。
如今,清明节还没到,棉线草只是冒了点芽尖儿,而新市镇孟溪村里已经飘出了芽麦圆子的香气。这些日子,这户人家每天要做1200多个芽麦圆子销往桐乡、上海等地,甚至有些饭店也来预订。近日,记者找到了制作芽麦圆子的陈新根家。
依托微商卖得俏
去年开始,陈新根和妻子、兄弟搭档制作芽麦圆子,销售则是女儿和儿子在负责。儿子陈海涛介绍,姐姐在洲泉工作,去年碰巧有同事想吃芽麦圆子,她就从家里拿了一些父母做的芽麦圆子分给大家吃,没想到同事们都称赞味道好,想要购买,姐弟俩这才萌生了出售的想法。
在孟溪村,陈新根家算得上是第一户制作出售芽麦圆子的,现在村里已经有三户人家在制作了。芽麦圆子主要分为原味、豆沙馅、芝麻核桃馅三种,一般盒装出售,价格是10个20元、30元、40元。
今年,25岁的陈海涛尝试利用微商模式进行销售,没想到在朋友圈反响轰动,每天的销量增加了500个左右。除此之外,和去年一样,桐乡的食品店、奶茶店也会寄卖这些芽麦圆子。
这些日子,陈海涛每天忙着在微信上接单,晚上家人一起制作,第二天由顾客上门自取或者陈海涛开车送货。“江浙沪地区我们也可以邮寄,考虑到食物保质期,太远的地方是不寄的。”陈海涛说,每天邮寄出去的芽麦圆子也有两三百个。
记者到的时候,正巧遇上从桐乡和练市开车过来的两位顾客。看到满屋已经被预订、整齐排列着的芽麦圆子,顾客沈飞飞激动地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我在微信上看到的,就摸索着找过来了。”
沈飞飞说,芽麦圆子是她儿时记忆中的难忘味道,一直思念却遍寻不到,这次在微信上看到就马上找来了。
软香、清甜的芽麦圆子,同样也是59岁的陈新根甜蜜的儿时回忆。从他记事开始,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芽麦圆子,采撷来春日阳光下鲜嫩欲滴的棉线草,揉进自家的粉团子里。陈新根在灶台旁看着,自然也就学会了。他笑着回忆:“当时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能吃到芽麦圆子就快活得很。”
两位顾客最终带了22盒芽麦圆子回去,有不少是帮朋友带的,本来还想多买一些,但是现有的存量不多,只能约定好下次让陈海涛再送些过去。
多道工序制作繁
陈新根一家能在年初七开始做芽麦圆子,秘密就是角落里放着的几袋棉线草。去年家里就收购了这些棉线草,晒干后保存,来加长制作销售的时间。不过,棉线草只能在野外生长,无法种植,所以清明节后陈新根就不再做芽麦圆子了,要等到明年年后才能接着做。
“芽麦圆子做起来很麻烦。”陈新根一边介绍,一边捋起衣袖示范制作工序。首先要将糯米和粳米以1:1的比例掺在一起,加入白糖后揉捏,同时把提前理好、泡开的棉线草煮到半熟,沥干水后再加水煮熟,将棉线草的苦味去除。
接着要将切细的棉线草和米粉混合,陈新根吃力地揉捏着,只见洁白的米粉团子逐渐染成了翠绿色。陈新根把粉团捏成了一个个环柱状的生坯子,生坯子放进蒸笼蒸上约半小时。
煮熟后的粉团还得放进铺着白糖的盆中再揉捏,同时加入麦芽粉,“麦芽粉可以把米粉变得更软更甜。”揉捏到松软后,就要把粉团分成一个个小圆子,速度还得要快,否则米粉很快就软塌塌的,不好上手。
接下来的步骤就跟做普通圆子一样,陈新根把小圆子握在手心,捏成碗状,加入馅料,陈海涛接过父亲手里的圆子,用模具压成圆饼状,在上边撒上芝麻就成型了。最后一步就是上饼铛烙,撒上菜油,把一个个芽麦圆子放进饼铛,两面各煎上2分钟,等到表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一套工序下来,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每天晚上6点,一家人分工合作,等到做完1000多个芽麦圆子已经是凌晨两三点。
这款春天里的水乡点心,散发着春草的清香,又装填着无数人的童年回忆,现在又搭上了微商的“便车”,销量似乎不用发愁。不过陈新根也提醒,芽麦圆子不易消化,一次不能吃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