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东门城桥曾经发过“妖风”
www.dqnews.com.cn 2016-02-2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美国知名汉学家孔飞力教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逝世,享年83岁。

病故的消息沉寂几天传到中国后,舆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国内学术泰斗级人物的辞世。其受到国内众多媒体和大众的关注程度,被媒体评论为“令人颇觉惊讶”。出人意料的是,对于德清,孔飞力或可称之为“老德清通”,因为他曾写过乾隆年间的“德清故事”。因为恰逢春节,德清人多未关注到这一伟大作者的离世。

 孔飞力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威尔逊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哈佛大学。系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

孔飞力有三部成名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其中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的开头就写到了“德清县的石匠们”。当年,德清东门城桥需要重修,石匠们开始修建东门城桥,一些谣言竟然与修桥沾染上了关系,这一“小事”又竟然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大事”。人民网中的一篇相关文章介绍说,此书描述了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百姓人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皇帝寝食不宁。该书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揭示封建王朝背后的官权和皇权博弈逻辑,对中国读者来说,无论是写法还是视角,都称得上是一种巨大的震撼。

而那个“叫魂”妖术,恰恰发端于德清人熟知的东门城桥。近年来,孔飞力的作品也引起了部分德清学者、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我县的中国古船古桥领域的权威专家、作家朱惠勇便是其中之一。

朱惠勇对德清的东门城桥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东门城桥初建于南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开始重修。清同治七年(1868年),东门城桥重建。就在1767年的那次重修时,与东门城桥相关的谣言竟然让乾隆皇帝寝食不安,这一史料成为孔飞力教授研究的对象,同时也增加了东门城桥的史学价值。

那么,究竟是什么“大事”惊动了乾隆?竟然是毫无依据的“小事”。在孔飞力的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以乾隆33年(1768年)发生在江南的“剪辫案”为引子,分析清朝政府从皇帝到地方官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挖掘清代社会的危机。当时社会上流传,一些不法术士通过剪别人的辫子来吸走别人灵魂。地方官员面对这一恐怖事件,应该层层上报,但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的作祟,地方官员并没有如实向皇帝奏报。乾隆通过眼线知道后,大为恼怒,下令地方官严查。

据记载,具体故事大致如此:乾隆时期,德清东门城桥的水门坍塌,阮知县从邻近的仁和县雇用了一位名叫吴东明的塘栖石匠。吴石匠和他的班子开始了打木桩入河的繁重工作。打桩时,长桥河水位很高,工匠们奋力赶工以完成任务。

赶了两个月工期后,吴东明发现带的粮食不够吃了,便打算回家乡塘栖镇采购。回家之后,乡亲们告诉他,有个名叫沈士良的想找他帮忙。谁也没想到,此后竟然引发三桩千古奇案。

沈士良是个农夫,当年43岁,跟两个侄子住在一起。这俩年轻的侄子心眼很坏,经常欺负沈士良。沈士良是长辈,感觉很丢人,没脸活了。后来,沈士良听说德清县修桥的石匠有一种特异功能:把写有活人名字(那些名字就是偷来的灵魂)的纸片贴在木桩顶端,可以给打桩的锤子注入更多“精神动力”,让打桩更加有力。这种特异功能就被称为“叫魂”。那些被偷走灵魂的人非病即死。沈士良受够了窝囊气,就想用这法子报复两个侄子。听说吴东明回家,沈士良就登门求教。

吴东明根本不认识沈士良,当然也没有这种特异功能。但他听过“叫魂”的传说,生怕牵涉其间,招惹麻烦,就找保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职位)把沈士良扭送到德清县衙。阮知县一通审问,下令将沈士良打板子、戴枷示众了事。

阮知县和吴东明以为案结事了,其实远非如此。德清石匠会“叫魂”的说法却不胫而走,连整个浙江都传开了。

一个名叫计兆美的德清人因叔叔疑心他在外面赌钱,被打了一顿。计兆美从家里逃了出去,走了六十多里路到了省府杭州。一个春天的三更时分,他不知怎么来到了杭州净慈寺前。一个路人对他的口音起了疑心。“你是德清人,半夜三更到此,不是做贼,定是因为你们那里造桥,来到这里叫魂的!”人们的怒火被煽动起来,计兆美被拳脚相加打了一顿。

之后,计兆美还被带到了杭州府钱塘县衙门受审,一位姓赵的县官向计兆美盘问:“是谁在指使你干这叫魂的勾当?”计兆美曾经听说过有关德清县城桥工程的种种谣传,竟然开始胡编乱造。用刑后,计供认他的全部故事都是出于害怕而编造出来的。

还有,同年春天的一天,一位三十五岁、名叫穆方周的采药人找到了吴石匠的副手郭廷秀,企图诱使他将一个纸包植入桥桩后打入河里,这样,穆方周便可以把他当作术士交出去,向当局邀功请赏。郭石匠大怒,揪住穆把他拖到了县衙门。在那里,这位告密者因为无事生非而受到重杖,并带枷示众。

不料,这些谣言依然搞得人心惶惶,省当局因而决定举办一次质询,让原告与被告当面对质,以便将此事作个了结。巡抚熊学鹏命令地方长官设立了一个由钱塘与德清两县知县组成的法庭。原来所谓的妖术竟是如此!姓穆的采药人、沈农夫以及倒了大霉的计兆美都被置于杭州城门口带枷示众,作为对于盲目迷信的大众的一种警告。

然而,因妖术谣言引起的民间恐慌并未因带枷示众结束,类似的恐慌萧山有了,省外的苏州也有了,山东也发生了,反而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对于民众的骚动,各级官员一开始采取瞒报上级的态度,但乾隆被惊动并高度关注后,整部国家机器被开动起来,从朝廷到省、府、县,都在清查“叫魂犯”,一些乞丐、僧人和社会底层人员成为假想敌,一些地方官员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反而放大了恐慌。

发端于东门城桥 “叫魂”妖术恐慌从德清逐渐向全国蔓延。事实上,东门城桥并无任何妖术发生。这样的无厘头“捉妖”故事让孔飞力“洞见”了清代中国社会的深处。

德清人对东门城桥怀有深深的感情。那么德清人熟悉的东门城桥是怎样一座桥?朱惠勇介绍说,如今的德清人看到过的东门城桥先后已有三座。乾隆年间吴东明修造的那座东门城桥早已不在。也就是吴东明修桥后的100年后,即1868年(同治七年),德清的老百姓募款重建了东门城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德清人看到的这座重建的东门城桥为五孔石梁和石拱组成的水城门桥,桥长76米多,桥面宽4米,中孔跨径7米6。桥东面为下游,设有水门,桥西侧为上游,设有4个分水墩,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门城桥由于数百年的洪水冲刷,桥墩基础下沉倾斜。1981年10月,德清县成立东门大桥工程领导小组,委托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由德清县桥工队施工,改成单孔净跨50米的肋拱桥,1984年元旦竣工。2011年,水陆交通繁忙的东门城桥再次成为险桥,又一次重建,2014年建成了现在的新东门城桥。新东门城桥为下承式钢桁架梁桥,主桥跨度为75米,宽15.5米。长桥河中不设桥墩,实行一孔跨越。

朱惠勇先生的作品中,介绍了乾隆年间东门城桥维修的一些情节。朱惠勇说,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孔飞力教授的《叫魂》一书,里面有德清石匠造桥的内容,对于桥文化及家乡文化热爱的他当即对此书予以高度关注。前些日子,传来孔飞力逝世的消息,让他重新想起了东门城桥的一些往事。无论如何,东门城桥已经成为德清的一张不朽名片。
 

 

作者: | 记者 吴志豪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