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漫步德清 >> 天下德清人
文字:   打印

沈玉明:小五金闯出大市场
时间: 2015-12-31 来源: 作者: | 记者 董华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沈玉明   出生于1973年,德清新安人,目前定居上海,是上海浙联德五金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上海,有成百上千家五金建材销售公司。这其中,有一家名叫“上海浙联德”的五金建材有限公司却长期占领着上海五金行业的一席地。公司仅某一品牌铁钉的销售量占据全上海市场销售量的1/4,所有电焊条销售量也占20%。

这家上海浙联德五金建材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就是沈玉明,我县新安镇人。“我之所以把公司取名为‘上海浙联德’,是作为新上海人对家乡的一份牵挂。”这个长期定居上海、看起来有些内敛的男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思乡情怀。

从国企员工到下海创业

 1990年,沈玉明高中毕业。当时沈玉明的父亲是新安镇人民金属制品厂供销科科长,沈玉明也因此进入人民金属制品厂上班。在当时,国营企业岗位被看作铁饭碗,人们眼中的香饽饽。沈玉明知道进入国企机会难得,于是就踏踏实实地做起了一名普通供销员。

 这期间,新安人民金属制品厂因销售渠道的限制,经营并不景气,于是在当时刚刚开发的上海浦东新区开设门市部。

 沈玉明随父亲前往上海,负责上海浦东新区的门市部经营管理。就这样,门市部在不温不火中经营了3年。转眼到了1995年,国营企业面临改制,新安人民金属制品厂也毫不例外地卷入了改制大潮,各个门市部开始面向个人承包。

 “与其下岗待业,不如自己创业。”当时,沈玉明所在的上海门市部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客户资源,沈玉明决定承包下上海门市部自己经营。然而,考虑到上海离家远,没有亲戚朋友相助,家里人并不支持沈玉明承包门市部的想法,母亲更是劝他早点回乡找工作。

 而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上海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战略,要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沈玉明深知家人的良苦用心,却更想抓牢“浦东新区开发的机遇”。

 就这样,1995年1月1日元旦节,沈玉明的上海浦东新区德清五金经营部正式开张。

从一年结余5万到销售1.5亿

 经营部开张后,沈玉明的父母亲、哥哥也前往上海帮他打理经营。一间面积不大的店铺,成了一家四口人在上海的第一个家。

 “那店铺既是店面又是仓库,还是我们吃喝拉撒睡的地方。”沈玉明回忆说,为了节约开支,一家人没有租房居住,而是挤在了店铺里,就连床旁边堆的也都是铁钉、铁丝。

 记得有一次,沈玉明正睡得熟,突然身旁的一箱铁钉倒了下来,他故意不做声,这可吓坏了母亲。“我就是故意逗她。”说完,沈玉明笑了起来,“那时候虽然艰辛但也快乐。”

 当时,经营部主要经营铁丝,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无论路程远近,送货全靠一辆人力三轮。有时候,送货地点远在十几公里外,货物又重达四五百公斤,全家人只能全部上阵,轮流蹬三轮车,轮流推。“当时各种酸甜苦辣,现在回想起来,也就那么回事情。”沈玉明笑道。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年经营下来,除去所有的开支,结余仅仅5万元。但也是这5万元,让一家人看到希望,咬牙坚持下来。

 “当时也没想生意能做多大,就想着一家人能在上海生活下去,或者生活得好一点。”冲着这一点,沈玉明更是一心扑在了生意上。经营部也开始拓宽了经营范围,开始涉及五金的方方面面。为了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沈玉明四处寻找供应商,拿最低的价格,为了留住客户,沈家人坚持诚信做生意。渐渐地,沈玉明经营部积攒的客户也越来越多,销售量越来越大,第二年,一家人又在上海北蔡区开出了第二家分店。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眼看生意一点点步入规模和正规,1997年初,沈玉明在独自送货回家途中,却不幸遭遇车祸,当场不省人事。沈玉明整整昏迷了48个小时,好在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这一次意外,让爱子心切的母亲,再次动摇了上海创业的心。但是,沈玉明不忍放弃,依然坚持留在上海打拼。近一年多的修养后,大病初愈的沈玉明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到1998年年底,沈家在上海开出了5家分店,销售达到5000万元。

 2003年,沈玉明成立了上海浙联德五金建材有限公司。目前,公司销售已经达1.5亿元。“这在以前根本没想过,也不敢想,也就是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沈玉明说,做生意没什么投机取巧的,靠的就是肯吃苦,脚踏实地。

从游子到乡贤

 虽然已经长期定居上海,但是沈玉明一直心系家乡。

如今在沈玉明的企业里,大部分员工都是家乡人。在他的带动下,也有人自立门户开始创业,其中不乏从打工仔变成身价百万的老板。

 “老家有人没找好工作的,如果愿意,我都可以让他们到我这里来工作。”沈玉明对待家乡员工也如同家人。有人生病就资助医药费、有人要造新房就帮助垫付周转……不管谁有困难,只要开口他都会尽力帮助。

 不仅如此,沈玉明为了家乡新安镇的经济发展,更是不遗余力。除了为基础设施建设带头捐款,还为家乡招商引资做了不少工作。2012年,身为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商会会员的沈玉明带着十多位上海企业家来到新安考察,涉及房产、金融、装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沈玉明的牵线搭桥下,当年5月,新安镇党委领导及部分工作人员赴上海,在上海浦东举办的2012德清·新安接轨上海经贸合作恳谈会,与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商会缔结友好商会,为新安以企引企、招商引资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作为德清的游子,即便远离家乡,也应该为家乡经济发展作点贡献。”沈玉明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