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干山镇何村村有个叫马步里的小自然村,距离庾村大约7里路。东面有老鸦山,南接铜官山,北面紧挨劳岭村,西临是筏头乡兰树坑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中一座小村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仅有三十多户人家、很不起眼的小村庄,却有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名,这个地名就来自一个美妙的传说。
近日,记者在何村村第一书记沈燎原的陪同下,专门来到马步里察看村容村貌。刚进村口就看到一尊3米高的石雕:一匹扬蹄嘶鸣的骏马,威风凛凛,马蹄前还有一块习武之人练功用的石锁。雕塑下方有段竖排的文字,介绍着马步里地名的由来,文字撰写人是何村人、退休教师高志才。
在骏马雕塑前,毕业于杭州大学地理系的高志才详细讲述了雕塑以及传说的故事。在南宋度宗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朝廷抗元缺武举。马步里陈家青年陈贵谊,因从小拜师学武,被乡绅县衙举荐推为武举人,从军抗元。陈举人英勇善战。后升为校骑副将。十年后,元朝忽必烈灭南宋,陈将军宁死不降,解甲归回故里,只带来一匹跟随他身经百战的战马。逾年,老马常代主人到集市购物,只要主人在马背上驮一只竹筐,写上购物字条,放上银两,市镇上的店家就会按字条配货入筐。因为战马铁蹄很厚,村里老远能听到归来的马步声。久而久之,将军已逝,马步里却流传为村名。
听完高志才的讲述后,在一旁的村民还述说了类似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位姓盛的财主开有一家杂货店,因为生意好,刚进的货没几天就售罄,亟需再到县城进货。为了避免关门进货时影响生意,老板想起了家中乖巧聪明的大白马,就带这匹马到城里进了几次货,使马认识了进城的道路和进货的店家。有一次,他在马背上安上货架和背筐,里面贴上进货的清单,然后拍拍马头叫马到城里进货,老板则在马后远远地跟着观察。等大白马回家后,老板一一清点货物无一差错后,就对白马进货彻底放心了。从此,这个小村落经常有一匹白马驮着货物进村,伴随着由远而近的“笃!笃!笃!”的马蹄声。后来,人们干脆把村子的名称改成了“马步里”,一直沿用到现在。
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道路,记者慢慢向村庄深处走去。迎面碰到前任村民小组长胡子良,他说:马步里的地理位置很优越,背靠青山,一条溪流穿村而过。全村仅有37户人家,早园竹环绕着每一户人家,竹林掩映得像一幅画。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难得的空地上都栽种着蔬菜,绿油油的,特别惹人爱怜。
缓缓行走十多分钟后,我们看到一幢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胡子良说:这是陈氏旧宅,也就是传说中陈贵谊的后裔居住地,属于清晚期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坐东朝西,为重檐硬山造二层楼屋,占地面积110平方米,楼房面阔三间11.20米,其中明间4.00米,两次间均为3.60米,进深9.90米,明间梁架抬梁式,为五架前后单步连前廊用五柱,次间梁架穿斗式,装修朴素,明间后有楼梯。该旧宅整体结构完好,平面布局和建筑结构具有时代风格。
站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听着美妙的传说,看着村民美好的生活,记者不禁赞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真心祝愿马步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变得更加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