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新市古镇 >>
文字:   打印

古乡旧忆
www.dqnews.com.cn 2015-10-24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徐拙草
  我出生在新市镇东关,旧居是清风桥西阮家道地28号(庆余堂)墙门与明.胡琏进士府只相隔一墙,家门口左侧有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风,明月” 两桥成八字形,侧下有一深潭与河道形成T字,此潭水流清澈鱼虾翔底,我的童趣就是在这里赤脚罾鱼挽袖抓虾,童年的我喝的是清风桥下的水,吃是明月桥畔的鱼,明月桥它不仅有秀丽的造型,而且名字也很富有诗意,最大的亮点是它的桥栏浮雕,其两边青石桥拦上,嵌镶双面镂空 “喜鹊报春”和“松鹤长寿” 精美的浮雕,实属珍稀少见…,无非…是我孤陋寡闻。新市的七十二座半桥它不是最大,但它最精致美丽,悬生在桥两侧石隙中的枸杞郁葱浓密点缀着许多鲜红的果实显示出它古朴苍老。

  是那富有诗境的清风和明月陪伴着我成长,水是家乡的甜,人是故乡的亲,家乡的路,故乡的桥,使人终生难忘,故乡的情,故乡的恩,叫人此生难报。拙墨扶桑梓,草书寄乡情,这就是我的乡情,也就是我自资免费开办【仙潭吟】展馆初衷,让我先带头做个新市历史上为宏扬故乡历史文化第一人吧,更希望有更多的后来者做第二人第三人…使仙潭吟精神发扬广大为故乡添砖加瓦。

  回忆故乡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文化沉积让人难于遗忘,尽管众多散落的遗迹已离我们而去,但每当夜深人静时经常一幕一幕在脑海中回放,难于入睡也难能忘却…。

  南寺区:儿时所见那历经沧桑的明因寺断墙残垣,满处凌乱缺角少块的石经幢, 掩蔽在苍松丛林中的破烂钟楼,里面挂着大铜钟即是当年仙潭十景之“南寺晓钟”,当然仙潭二十胜之“钟楼雪望”胜景残缺不如当年。南寺前绿荫两岸的“花港帆影”虽依仍在,但桃花夹溪的帆船上已不再是那虔诚的香客…。右侧新庵很幽静,佛龛里端坐的金佛像庄严肃穆,琉璃青灯下手捏黄卷全神诵经的钟姓师太(辛亥革命志士遗孀)。几百年前留下的“明因修竹”仍在万象桥河边扶影,碧玉桥东堍的庄庵旁有棵高耸入云的古杏仍旧是像从前一样枝繁叶茂,正宁庵里香火己寂寥,顺济桥东的万寿庵也已破落,还有那座顺济桥独特的桥孔;(一面圆、一面方,拟喻道家理念‘天圆地方’是全国独有无二),庄庵左侧基督教堂的外国传教士已回西洋,当时已成为新市之江小学,明因寺东的长寿桥上的木瓜青藤印证它古老桥龄,四明会馆的高墙内庭落深深,大厅的中堂悬挂关公像,中堂案桌太师椅净亮,后天井平房内一排排叠放棺柩阴森可怕使人毛骨耸然。规模较大的长寿宫在四明会馆侧北,香火鼎盛,小时身子常不恙,祖母经常带我去吃菩萨的香灰(那时二进天井中央有只两只方耳朵的四脚香炉,香炉比我高,香灰取于此炉,不久此炉被一个徽州人买去,后传出这是一只年代久远的商鼎,这个徽州人识宝,这件文物在古镇就永远消失了,小时父亲常常讲徽州朝奉会‘识宝’那时我觉得很神秘,按照现在就是捣弄古董文物的业内人士。长寿宫后的五圣堂已败落,只剩下塌陷的屋脊和两扇底部有破洞的木门,从破门洞往里看天井里均是荒草藤蔓。五圣堂东边的万年桥已废,其周围均为荒冢,河只存南边接花园港T字形一小段,(四明会馆东沿河石驳岸下)三角潭水中央有一座废琴台(可能是杨家仓的遗迹),琴台上面的琴亭早屺,只存下水中基下的大缸和台基栏周围倾倒破碎大小高低不同的琴瓶,(弹奏时大缸和琴瓶会产生高低音共鸣,)这是新市古人在古声乐中独特创举,50年代因四明会馆改建粮库,在花园港拓宽时全毁,仙潭乐府的一绝遗迹就这样消失了。

  万年桥再向东去80米有座东西向的平桥(孩儿桥,)三块大条石宽约0.5米厚0.4米作桥梁,两头桥基上布满长青木瓜藤,遮掩了两头大部桥堍驳岸,桥下花园港通明月桥的河床已淤。 杨家仓(杨沂中军仓)已成桑梓杂地,但竹隙疏影中还时有袅烟偶闻犬声。
南寺西万象桥边的百岁石牌坊早毁,南梁留下的南楼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只能从史记中暇想那仙潭二十胜之“南楼观山”那孤帆只影随波去,尽处便是藕花洲的情景。

  往西走上回春桥头就可看见回春桥南堍孤墩上有荒冢和墓坊,(据说是宋.杨丹墓),一个孤墩既无民居又无明显的建筑荒芜之地,恰造了一座叫回春桥的桥使人费解,这孤墩上某段历史中肯定有究终也待史学界去探究。

  一年夏天父亲摇小船带我玩,从家门口进对岸顺济桥沿河两岸驳石整齐,庄庵后墙沿驳岸平整而砌,一棵古杏高耸入云,过深森的候家潭三角漾往南沿仙潭书院东墙驳岸下,(往西是入高家埭出会龙桥)穿经碧玉桥和万象桥向西右拐转入永丰桥下小潭,沿途一里多些均是浓荫杂树掩映,小船停在曲坊浜小潭内,潭内四周绿树环抱延伸的树杈将小潭遮得严严实实,只有中央一小块能看见白云青天,当时尽管赤日炎炎但身上恰有冷意。

  永灵东庙;那时东关口的永灵东庙在古镇三座永灵庙中规模最大,庙门前的东、西两辕门及辕门南侧的东、西司鼓房对称相视均很完整,山门前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原有万隆桥(湮)通对岸杨家仓(杨沂中军营),山门坐高二石级,门楼外侧是用木栅护栏,门楼天花板下彩绘图案,大门两边门神(秦叔宝尉迟公)相视威立,门前大鼓石一对歇山飞檐雕栋画梁保存完好,进东庙大门是戏台,大殿内设土主神像,西配殿中的十殿阎王和牛头马面黑白无尚十分狰狞可怕,没有大人陪伴是不敢冒然进去。

  向东出东辕门外是关帝庙(原称佑圣祠),二开二进,古代这里是驿马的入口(原这里商贾兴隆,有条南北向街即中坛弄通青龙桥),往东普济桥、阜民桥都均完好,阜民桥往南半里有座急水桥,阜民桥沿塘再往东是齐界桥(七十二座半桥的半座,三孔高跨京杭运河)七十二座半桥它属半座但跨度最大桥身最高,北堍有一座土地庙过桥便是桐乡县晚村了。

  东永灵庙北原有:亭台银妆数我高,楼榭素裹雪压桥;是仙潭二十胜之《东楼霁雪》和千缕残霞透群松,万丝云光映溪淙;即仙潭杂咏《蓬莱道院》的景点,这时已寻觅不见当年青龙桥上的厚雪和蓬莱道院在群松掩映下淙淙溪水。旁边道教的东方神青龙桥北的东、西庵两庵尚存,偶尔也有香火,但已无道姑。

  东庵向东即木桥头;木桥北约100米有大成堂它整体保存较好,高高的封墙包围了前半座大成堂,古朴的石库堂门。后殿早毁剩下了野草丛生的瓦砾地。殿堂内除了尚存的佛龛和鹤发长须手拿罗盘神像,六开间的堂屋已成小孩子的课堂,每年堂前那棵高大的分杈极低银杏树秋天都结满硕果,(银杏是靠风力授粉的,雄性那棵就在南寺后庄庵旁,两树直线距差千米以上,这就是大自然万物椼生平衡法则。)在秋实里大成堂当然也是成为我饱口福而经常光顾之地。

  大成堂再往北约500米属镇北水运要道乐安塘,昔日仙潭二十胜之‘北荡征帆’仍旧是帆影点点依空而尽如同当年史载,白鹜点浪风满帆,燕雨楼榭是江南,真谓是百舸争流,堤塘上的同伴们骑在牛背上抢数着远远而来的风帆…,回忆此境真有点像唐朝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景。

  东园(果山头宋游相府);新市十二园之一,过南寺长寿桥沿绍兴会馆西墙便进入南宋归蜀不便,寓居新市的游似府第,朝代更叠战火破坏,特别是灭宋的元夷,游相府几烬毁尽。,留下的是不受于火的残迹,那千年之后的果山仍然巍峨秀拔可仍可和苏州狮子林的假山媲美,沿荒草野藤中小径这里牌坊栉比,紧临运河塌毁墓坊下默默地沉寂了千年的游汶荒冢也有待史学界来考证,棘刺野树掩遮下的桃源洞仍可印证当年游似相府的辉煌,仙潭十景之“桃源春洞”洞穴内的石桌石凳仍保持着千年前的原貌,上面雕琢棋盘如有雅兴仍可对弈,从桃源洞地下用太湖石堆叠的蜿蜒曲径依旧通向果山,东山和美女峰虽已荡然无存,但已变成高土堆的米芾峰上仍苍松挺拔,青松上的白鹭在高高眺望,三贤祠内酌诗韵,洗墨池旁争文风的洗墨池除留下了几块太湖石已变剩荒池,仿兰亭曲水流觞的仙潭二十胜之“桃源春水”早已湮去了斟酒吟诗的律韵,可代表新市文化内涵极致底蕴极深的曲水流觞也湮存了几多间断沼泽水塘,另尚有三间粉墙黛瓦的破屋是否是明代的三贤祠也无人考证,三贤士是仙潭历史文化代表与典范,虽屋内尚有人迹,但满目疮痍杂物蛛网是说明三贤祠、洗墨池、米芾峰、曲水流觞古镇历史文化的极盛期至此已产生了深深的文化断层。

  仙潭书院;在永丰桥北,碧玉桥西,紫云桥东南,由冬青柏树遮掩的围墙内便是《仙潭书院》,历史载;书院前身是文昌阁由蒋家弄迁移到此。书院前的操场很大,书院为二进深,操场后围墙园洞门内第一进平房为教务室,前有花园,二进楼房是教室朱红宽大的楼梯朝北紧靠西墙,楼前也有花石,整个书院灰瓦朱漆什分气魄明亮,给我的感觉是宁静整洁雅致。原另有魁星楼一座供文曲星塑像(后将文曲星像迁至清风桥戴候祠)及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撰书仙潭书院碑。

  东关(阮家道地);从东永灵庙至仙潭湾的安康桥是古镇东关,从东起:清风桥上的戴候祠佛像端坐,从魁星楼迁移至此的文曲星全身镀金面目狰狞甚为怕人。美丽的明月桥在七十年代被拆毁,胡琏居前原有一座木牌坊那时上部脊檐已坍塌只剩高约5米宽6米还可看出是朱漆痕迹,参军回来也不见了(1969年春)。胡琏府的门楼很浅,《约4.5~5米》但很高 (瓦下闷砖歇山檐),一列排开的门上下两头为木栅中间是木板属于半开启式,门楼内中间朝街墙上有一块御赐竖匾,故胡府也叫竖头牌,门厅内大门设两块特大鼓石,深浮雕图案精致很美,夏天中午炎热经常我就腑趴在上面消暑纳凉,这件珍品现尚存,进入大门园内有一座浮雕大理石花台图案非常精美,现部份存,由于年代远久胡琏后裔近代名人无出,50年代胡府已很衰落了。

  吕梦飞宅是我家西邻,(吕医术高超的名医,也是一位有名的义医)吕宅是全镇最大最好的房子,整体为三层台基三级,(三层结构房子有三座,西城桥日军营,通市桥刘开江宅)中西结合,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里面结构复杂全部朱漆,房窗全部三层,外层白铁皮、中间百页窗、内层五彩玻璃,小时常在此楼躲迷藏(那时已无主人),(有一年我家和吕家住满了长胡碴子兵,听奶奶说是国民党的三十六师伤兵,我家厅里放满了机关枪和小钢炮,因小非常好奇我常去扶摸,长胡碴子的伤兵也不呵责。)门前一块大空地上有两棵全镇最大梧桐那一年曾系过军马,桐下有一宽大的河埠对岸就是桥洞“天园地方”的顺济桥(也称五马桥),退伍回来都不见了。

  宋家祠堂;祠堂前有旗杆石,说明其祠规制很高,现留有雕梁大厅三间,因所有的史志上均无提及该祠堂,所以不知其细究。

  谢家园;从通仙桥陆仙楼旁小巷进谢家园(历史上的十二园之一,)昔日的盛景已逝去,只留下上百亩的瓦砾和高矮荒冢,(我家后门外就是谢家园东块),那时黄鼠狼与野兔见有人影就快速逃窜,湖畔古墓四周的冬青树上白鹭在追逐扑腾,除了秋虫的鸣叫,唯一能够见证惜日盛景的是长在断垣古墙边一棵周长约四米高达二十五米绿荫掩遮枯杈的古树,小时最喜欢掏鸟窝,不管鸟窝有多高都能得心应手,但仰望着这棵树顶的鸟巢只好望树兴叹了!谢家园河对面便是‘桃园里’桃园里入口是紫金庵边的紫金桥小时的紫金桥已是木桥,但紫金庵仍有香火,每次奶奶到此烧香念佛我必随行,不是我对神灵的虔诚,其兴趣是童心好奇趁机闯入这块当时已无人迹的荒野,这里历史上是阮氏家族桃花盛开的‘水竹村庄’和仙潭六书院之‘露香园’,现已成了我们捉知了抓蟋蟀之地。

  陆仙楼;50年代的陆仙楼整体完好,彩塑的陆修静坐像神态逼真,仙楼檐下由明代刘允明所书“蓬莱仙境”匾额早已不知去向,通往谢家园小巷口园拱墙门砖雕上 有‘洞天福地’四字,往阮家道地一侧均为高高封墙,上面是‘老刀牌和美丽牌大幅香烟广告。通仙桥桥石宽厚紧依着陆仙楼,河流向狮子坟经桃园入北港,桥楼下是我们儿时夏天游泳玩耍之地,每当兴尽之后摸些螺丝抓些小蟹回家享用。

  东潭已非历史上的通仙潭,潭面已淤塞严重,只有那左前高高的环龙桥仍气势不凡,桥上也是童年的我们比赛投扔瓦片场地,每当有小船划经此桥时,船夫怕吃飞来‘肉丸子’会对我们大喊!我们扮着鬼脸自豪极了。桥下河水从南潭米漾桥傍沿着杨树湾岸边的会龙桥和飞龙桥流来,经罗木桥下西擦着安康桥(与罗木桥称东八字桥)右拐湾向东流入东潭,一路向东去明月桥,一路折北从通仙桥下去乐安塘《北荡征帆》。从东关过通仙桥40米右拐湾是横弄,左拐湾向前100米即环龙桥,过桥向左便是河泊所(东衙),向右50米是罗木桥(罗木桥东堍有英杰坊、中圣堂)和杨树湾,环龙桥北100米中间向西有一条T字形巷子叫通仙湾吴潜书额“仙潭”匾已不见,巷子中段原来是慧通寺山门口,通仙湾出口便是安康桥市中心。横弄中间有一座焚字纸的炉,它高约2.5米宽1.5米右,全用砖块依墙叠砌,上面嵌镶砖雕图案非常精致。,(古人非常珍惜字纸,惜字如子镇人不管远近均到此炉焚烧从不乱丢废字纸,小时奶奶也多次带我来此身教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从小对我影响很深)。

  陈家潭;青瓦流水处处桥,默立江南藏媚娇,浓荫叠翠映潭景,天成玉石何须雕。过安康桥往南经横街走过飞龙桥到米漾桥下堍便是元代新市慈善家刘宣教祠,里边刘姓夫妇坐像前尚有香火,他是开米店的,对邑人用小斗籴大斗粜数年,为新市老百姓散尽家业后跳入陈家潭而死,后人为纪念他的高尚品德为他立祠纪念。

  过米漾桥经直街是陈家潭南端驾仙桥,两侧是古茶馆财源楼和聚宝楼,(见电影林家铺子景头)南潭是镇南的闹市井酒楼茶馆环立,沿河水阁下乡船栉比鳞次。

  聚宝楼南去十几步右侧弄内便是五猖司祠,三间三进,祠门为石库门,进门天井不大约三四米两侧有厢房,第一进是神台佛像一字排坐在红漆神椅上,(中央神桌极为沉重图案均用浮雕,雕琢精美全部绯金,)神椅很结实两边有铁环(菩萨出巡时穿抬扛用,)后殿均为楼房,立放牛头马面、黑白无尚、夜叉鬼,后殿屋大约是庙祝起居用。因五猖司老爷是专门整治阴曹野鬼恶魔,保护地方平安,我小时多病奶奶将我承继给五猖司老爷(新市与我同辈的人很多人都这样)每个继子在他庙会时打扮成犯人胸口挂着一块桃木牌由大人抱着立街迎候,据说这样就得到他的荫庇不会生病了。传说新市五猖司老爷是三国刘备的小舅子糜竺,也是为拯救新市南栅外老百姓散财而为他立祠。
  
  步云桥是新市镇内最雄伟一座,京杭运河从桥下流过,站在桥顶西望;运河百舸点点,南望南栅洋碧波荡漾四周芦苇萋萋,夜晚夜月当空渔火闪烁著名的仙潭二十胜之‘南桥夜月’就指这里。诗曰:棹歌箫韵玉笛悠,南桥夜阑好泊舟,流星划如勾王剑,冷月高挂似吴钩。

  桥南堍南土地庙内香火寂寂,已成叫花子栖息之处,土地庙往南是新市五大会馆之徽州会馆它一式徽派,厅内高堂明烛,堂前花园亭台假山错落,长方形的长石条所砌荷塘内满池莲叶无穷碧依栏荷花别样红。步云桥南堍向西运河塘堤上云头桥仍印痕有历史长河沧桑这里已人迹稀少。

  步云桥北堍西去50米,长生庵里师太们明烛闪闪高香袅绕什分忙碌。过庵西行百米旌表石牌坊面朝运河十分壮观它是新市十六坊最雄伟的一座,坊下石驳岸挺直齐整,坊后二进深的大王庙保存完整,佛龛内坐像右手执长剑左手持元宝。西通古军营屠家坝的朱雀桥已湮没。

  大昌角和十景搪;小西门外多迎送,这里港面开阔,沿河朝街水阁从会仙桥向西错落一排,大昌角地处小西门前沿,历来是水路交通枢纽,所以这里快班船云集,快班船实际是大乌篷船是那个时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大部由绍兴师父执掌,听大人说从这里坐船可以去上海看洋房和海轮,还有那杭州西湖六雕桥,小时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只知道很遥远…。从大昌角西过聚福桥有一座贞节坊和大仙堂,还有地堡和米厂,田中央有一座很大很高的草房是冬天藏冰窖(那时没有制冷设备,)其实也不是很大只不过比一般的农家草房稍高些宽些,因小时的眼光很小所以为是庞然大物了。这就是真正原生态的生活。十景塘中段原有一座苑马桥这一带春天遍野桃花,夏天满池荷香,桃花落红清明近,纸鸢高飞悦童心,在春日艳阳天里十景塘上尽是我和同伴放风筝的欢叫声。

  西竺庵;也是奶奶常常去进香之地,从朱家弄向西前进100米就是两进深的药王庙,高高的封墙有三个拱形的门洞,两边小中间大,神台上站立的神像(手拿草药身披树叶神农氏)上灰尘污垢满脸已无香火了,里间门关着进不去,从门隙缝中看天井有石板通道,两边有小杂树,里屋门闭好像长久没有庙祝住了。再往西100米走出弄口眼前视野豁亮,这里野花小径左边稻田桑园,右侧小河清清对岸就是新市十二园之川刘府(西园)遗址。

  西竺庵给人感觉很有层次,庵宇整齐一字排开掩映在绿树丛中,前面近800平米的荷花塘四周条石驳岸,沿堤护栏一律青石刻线间隔浮雕,中央有石台阶河埠用于淘米洗菜,池内碧绿莲叶映日荷花,四周阵阵蛙声鸟语花香,后面扶竹疏影溪流淙淙,对岸就是马迹山残迹,西圣堂在西北150米隔溪相遥,西面山墙下蔡家洋碧波荡漾,烟树古樟白鹭翱翔,对岸西祖庵掩映在夕阳下。西竺庵中间三间佛堂,一排金身佛像全部端坐在玻璃佛龛内非常整洁,东房二间膳堂,西房一间是师太卧房,布局简洁又很有条理,西竺庵是小时跟奶奶烧香常常光顾之地。

  马迹山;太平桥西是保宁桥(今重建)往西有一块3万平米的空地,这就是已湮宋朝刘光祖的府第,千年前西园辉煌的风光早已被历史风雨荡尽,那仙潭十景之“马迹秋芜”只存下天目山延伸至处的余脉还可验证那惜日史迹存在,【马迹山是新市唯一的自然山体,每年一次达月余的烧香庙会‘跑马戏’‘拉洋片’都在这里表演,因小时没钱同伴们都趁收票员不注意时趁机从拉拦的布幔下偷钻进去,往往有时因马失前蹄被轰赶出来,扫兴的同伴们只好就近在这高低起伏光滑园溜武康石颜色巨石上攀爬以弥补心情,那整块联体起伏的巨石群(无砌缝)倾斜入河床底部(五十年代的河水清彻见底)】。

  西城桥仍那样的古朴完整,可桥下通往蔡家洋的河床已经半淤塞,日军的地堡和炮楼还在河南端蔡家洋口趴立着,三刃刀型的抗战烈士纪念碑耸立在光复桥南堍,它是新市陷沦和光复历史定格。

  西溪夕照;柳绿沙坡知春晓,桃红深处闻莺嘹的仙潭二十胜之“沙坡春晓”已无踪影只剩下伸入漾溪的牛舌头和瓦砾,夹在漾溪和梅林港的龙舌圩上,旷空下升起的炊烟袅袅透过落阳下的丛林,古树仍保持着那远古的苍老,夕阳下的老鸦噪叫在高枝上,此时此景古时使人沉醉的仙潭十景“西溪夕照”尚留有耕归农夫争野渡,牧童牛背泅为桥那历古画卷的余韵。远处的龙带桥的故事锁链着两岸悠悠的历史,桥头魏王庙的松柏乃保持着近千年的苍翠,为拯救新市跪嚎在龙带桥两岸的饥民几次叩跪求随船督粮钦差赈灾被喝拒,而抗命怒杀钦差将自己所押解一队皇粮赈尽,因再无法交差而自刎在龙带桥下的魏义士香火已延续了几百年,可见老百姓心中的天平何等的公正公平。

  刘王堂;刘王堂前览胜仙潭第一井不逊姑苏吴娃宫的仙潭第一井上石牌坊已半倾,带有碎石级的保宁桥已很苍老,桥旁沈凤轩照相馆与保宁桥中间夹有一很幽静的河埠,小时在照相馆拍过一张全家照。三元宫高大又雄伟,左宫脊少缺一角,屋脊整体类似永灵东庙大殿,但高度稍低,宫门条石上镌刻着《雄镇仙潭》四字,宫内空空已无道宫陈设痕迹,只有那构造精美古戏台仍记述那逝去的历史。三元宫后是新市道教中心东狱行宫《即镇中楼》儿时东狱庙已非盛期大部设施已湮没,只剩下大殿还很气魄,殿楼台基很高,内墙棱形青砖刻线贴面,地平砖很厚很大,两边墙有砖嵌辕门洞,洞上方折扇形砖雕图案上书有文字,(内容记不清了) 后墙中间有一大神台上面就是东狱大帝塑像平时罩有红布(因刘王堂已成小学以免影响学生,)。除外在行宫围墙(东面北面)有很多配殿里面佛像很多,也有很多碑石小时不识字不知什么内容。行宫西是刘王庙,当时已做粮库外人进不去,只有看到朝东一扇石库门。(因刘锜抗金,清王朝是金的后裔,一般不许刘庙存在但又不好违汉族民意,故允许庙保留但大门只许朝东)

  永灵西庙;永灵西庙是土主爷朱泗祀庙,我小时门楼和赵构勒建的永灵西庙匾尚在,但仙潭十景之“土祠银杏”两棵为晋.朱泗亲植的银杏树在清末己死去,门墙八字形三孔洞门,庙前已无旗杆,但旗杆石尚在,河对面照壁与庙坊较完整,从中间庙门进去头顶上朝北是戏台,戏楼较三元宫戏台高,台下看台场青石板铺地,走上高高的大殿台基(台阶约有六级),两侧均有四间抚廊,全堆满了做腊烛的蕊梗,接着就是土主大殿,有坐像三个中间大概是朱泗,后殿尚存供有女眷塑像。据说共有五进深,有后配殿及法事房等,不过在荒废的庙基中段当时有一个大水塘,叫《收污池》,凡镇内难产而死的产妇家属均要到西庙《收污池》边为其拜懴超渡。

  觉海寺;山门与金刚殿屋脊有局部塌落,(此殿四根立柱均为金丝楠木,四大天王塑像比现在的要精美逼真)过金刚殿是放生池,(也就是静夜星空望明月,碧海青天悬灵霄的仙潭二十胜之“仙池夜月”,)放生池内水质清彻,上面的接凡桥小巧玲珑长有苔藓小草保存很完整,当年有两只大鼋其中一只因大水逃走,另一只被中粮公司张斌用步枪打死和盛阿金烧熟偷吃了。放生池东有一块磨刀石据说是清末张文祥刺马(两江总督马新贻)用的,当50年代上海曲艺团到新市献艺《张文祥刺马》曾经察看过此石,走过放生池上的接凡桥后,眼前一块很大的广场均用青石板铺地,这里原来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及大部配殿已被太平军焚毁,若大的柱石凌乱散落在青砖殿基上,(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是分龙会,这一天全镇十一只救火水龙举行‘水龙会’各坊(街道)如:积善坊、保宁坊抬着各家水龙巡游、然后到这里举行比赛,水柱高高的冲过金刚殿屋脊,觉海寺里人山人海)。后面便是灵泉山,小时跟着父亲从灵泉山后山坡拾级而上,灵泉后山杂树小草,块石拾级逶迤坡缓而曲,进入后山门即是天井小石道,两边抚廊全是从其它镇上庵里移过来的佛像,从后山门过建在灵泉山上观音殿 (原仙潭十景:“佛舍灵芝”就在这殿里。) 下山穿金刚殿出山门全是大佛像,那时只有七八岁又是阴暗天,心里很害怕不敢多视,只低着头紧跟父亲快走,后来晚上曾做过怕梦。

  从灵泉山后北坡走百米过大顺桥,是原来的仙潭十景之“塔院松风”小时因这里离家远故不常来这里。那时除了几棵弯残的松树和几只大荷花缸(寺里和尚墓葬)塔院的双塔已无存,但高出地面掩藏在棘刺丛中的塔基砖块园座还有迹。

  灵泉山东北100米是仙潭二十胜之《虹桥瑞雪》,也是仙潭二十胜《北荡征帆终点》,桥上北端封墙上‘仙潭屏障’书法砖雕还在,桥下有一深潭(它在镇北闹市处北荡征帆终点也可称北潭)临桥洞河面有三角形木水栅 (五水栅唯存) ,桥西有北总管堂也叫半观一洞。

  过桥往东状元桥下钦旌坊破残的倒在地上,北圣堂也剩下半截残砖墙,玄武桥南堍(新马路右侧)的吴潜旧居已无迹(在南宋赵昀年代吴家园曾经是洛阳名园在江南的翻版曾名噪当时京都临安),剩下了一块荒废瓦砾地,留有一块大理石长约2.4米×1.2米×0.2米斜倒在小树杂草地上石碑,上面有文字小时不识字听四叔说;这是一块状元碑《吴潜》,这块碑印证了吴潜丞相是新市人。状元碑荒地南是酱园浜河道西端众安桥与龙安桥成八字形(这里已属闹市处),东端为木桥通紫金桥桃园,中间有一座吊桥是进入费同兴酱园通道,这里还有一座朱漆灰顶的更鼓楼,幼时全镇留下唯一的一座。

  童时镇区未湮古桥有:齐界桥.急水桥.阜民桥.普济桥.北桥(存屺迹).孩儿桥.清风桥.明月桥.顺济桥.长寿桥. 万象桥.碧玉桥.回春桥.永丰桥. 紫云桥. 米漾桥.驾仙桥.步云桥. 会仙桥.望仙桥.聚福桥.广福桥.通市桥.太平桥.保宁桥.跃龙桥.西城桥.万安桥.龙带桥.法祥桥.透溪桥.文运桥.大顺桥.永宁桥.虹桥.状元桥.龙安桥.众安桥.菩萨桥. 利通桥.迎圣桥.木桥.紫金桥.通仙桥.环龙桥.安康桥.罗木桥.会龙桥.飞龙桥.起龙桥。共五十桥。

  近郊:南坝桥.北坝桥.景明桥.云头桥.庙桥.南高桥.北高桥.东庄桥.木场桥.东板桥.斜风桥.安定桥.乐安桥.继兴桥。共十四桥。

  童时镇区未湮庵庙;关帝庙.大成堂.东、西庵.东庙.清风庙.陆仙祠.五圣堂.长寿宫.庄庵.正宁庵.新庵.太金堂.魁星楼.大观堂.总管堂.南土地庙.长生庵.大王庙.大仙堂.药王庙.西竺庵.西庙.刘王庙.三元宫.东狱庙.觉海寺.紫金庵.北总管堂.魏王庙。共三十处。

  以上文稿为1950年前后实景忆记,由于年代久远,时年尚幼,思维嫩稚难免失实望读者雅正。
                   徐拙草(徐传忠)写于仙潭吟展馆
                                     2012年春节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