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聊聊周边地区这些农事儿
www.dqnews.com.cn 2015-10-2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稻菽千层浪,谷粟映暖阳。金秋是收获的季节。

     如何确保现代农业高产高效,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这是农业工作一直关注的焦点。在我们周边,有的致力于打造放心农业,有的忙着线下播种线上来推广,有的因地制宜高效种植五谷杂粮,值得借鉴的鲜活典型还真不少。今天,本版精选了周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为大家进行解读。

临海  千名“橘二代”闯市场

    金秋十月,临海涌泉镇的4万余亩蜜橘渐次熟了。这几天,89年出生的冯倩倩,晚上微信接单,白天到果园采摘,周末还要张罗采摘游……

    在临海市涌泉柑橘示范区,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张青春靓丽的面孔。据涌泉镇初步统计,像冯倩倩这样的“橘二代”,该镇已有990多名。大学毕业后,他们回到故乡,接过父辈的橘园,精耕品牌,线上推广,发展观光采摘游……涌泉蜜橘市场风云再起。

观光采摘 风光无限

    涌泉镇沙渚村下岙自然村的一处山弯里,藏着一片面积达400亩的高山橘园,还有一块能同时停泊40多辆旅游大巴的平整空地。

    走进山谷橘园,一位穿破洞牛仔裤的漂亮女孩,提着采摘篮,迈着轻快的步伐迎了过来。这就是冯倩倩,2012年从杭州回到涌泉,专心帮父母经营橘园。

    成立临海涌之美柑橘专业合作社,当起“掌门人”;把废弃的一处矿地,平整成停车坪;水泥马路,直接修到山顶;石阶小道,布满橘园各个角落……作为橘园的小主人,冯倩倩的能量和胆识却不小。

    今年国庆节期间,她开始跨入微商行列,仅通过朋友圈,每天就能卖出100多箱蜜橘。待到11月销售旺季到来,她还打算开出淘宝店,把涌泉蜜橘卖到全国各地。

严守质量 打响品牌

    路过横山前村,一块巨型广告牌上,“浙江省第13届大运会指定蜜橘”、“中国农业百强品牌”等字眼显得格外瞩目。它们所指向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涌泉蜜橘新品牌——“玉满园”。而开创这个品牌的,是返乡大学生冯仁方。

    1986年出生的冯仁方,2011年回家后,就一直在做一件事:细分涌泉蜜橘市场,做强“玉满园”品牌。“让最好的涌泉蜜橘,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冯仁方说,他大学念的是市场营销,要把所学用在故乡。

    短短几年,通过参加台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青年创业大赛,赞助浙江省第13届大运会,参加省农博会,引入卡通形象等途径,冯仁方引领的专业合作社和“玉满园”品牌声名鹊起。

    为确保果品质量,早在2012年时,合作社就制定了一项近乎苛刻的流程标准:三道流水线纯人工分拣。凡是存在黑疤、平滑皮、太阳焦、厚皮、片斑、腐烂、黄胖等任何特征的柑橘,都要被筛选出列。

电商抱团 销售超六成

    年轻的冯倩倩和冯仁方,都是涌泉镇电子商务协会的会员。而协会会长,是更年轻的林东东——台州忘不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990年出生的“海归派”。

    如今,临海先后涌现出468家网店,其中大规模网店3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线上销售已占该镇蜜橘销售总额的六成多。

    “关于生鲜水果电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打响涌泉蜜橘的知名度,这些都要靠我们共同去努力。”林东东说,橘园里的故事已经翻开了新篇。

衢江 家庭农场里做放心农业

    一种蔬菜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不难,一个农场生产放心农产品也不稀奇。可如今在衢州衢江区,1000多家家庭农场在全域掀起了追逐“放心农业”的浪潮。

放心农产品种出来

    衢江区杜泽镇万亩水生蔬菜基地迎来大丰收,茭农采下茭白,送给第三方检测,191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符合出口日本的标准,杜泽茭白每斤高于市场价0.45元。

    在万亩茭白田边,廖建东家庭农场建起加工厂。“茭白收割后,茭白叶既可喂牲畜,又能做菌棒,还能加工成有机肥。”廖建东说。

    从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保护抓起,是产出放心农产品的第一步。为此,衢江区对全区1000多家家庭农场都进行了取土采样送检,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做到产地环境不达标不种果种菜。

放心农产品按标生产

    “十一”刚过,莲花现代农业园区内的陈建海家庭农场就为150亩蔬菜大棚开启智慧管控时代。

    如今陈建海只需要拿出手机进行简单操作,便可随时让大棚卷膜、放膜,实现浇水通风。“一旦下雨,30个工人关上26个大棚,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而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只需要7分钟。”不仅如此,陈建海还为每个棚分别建立了“生长档案”。

    家庭农场走在前列,带动普通农户你追我赶。在莲花镇五坦村,107户村民加入红艳草莓产销班,统一标准、统一经营。产销班制定的《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从水源使用、控肥控药到田间管理,每一步都清楚明白。如此种出的草莓,口感好价格高。

    目前,衢江已发展家庭农场1041家,经营面积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在他们的带动下,茭白、葡萄、草莓、柑橘等特色产业,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许多农民对绿色防控、使用有机肥等标准化技术了然于心。

放心农产品管出来

    截至目前,衢江区有95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二维码追溯管理。贴上二维码,亮出农产品“身份证”,在消费者眼中是品质保证,生产者心中则是警钟长鸣。

    此外,衢江区21个乡镇全部配备监测站,272行政村配备农产品检测协管员,负责抽检、送检工作。

    为了落实“放心农业”,衢江区在2014年更是搬出了“紧箍咒”——建立了涉农项目资金负面清单,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生产主体,终身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

磐安 五谷杂粮唱主角

    时过寒露,磐安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田头的临时仓库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番薯。刚过的长假,来自上海、杭州、金华等地的客户,从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拉走了35万斤迷你小番薯,看着一下子空了很多的仓库,合作社负责人厉秀月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几年,人们的饮食注重健康,五谷杂粮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磐安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迷你小番薯、甜糯玉米等五谷杂粮,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新路子。目前,旱粮播种面积占全县粮播总面积的73%,产量占总产量的62%,昔日作为粮食配角的旱粮,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一斤薯卖40元

    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大盘镇,是磐安县唯一以生产番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参加的农户有125户。

    地里的番薯大多已收获,说起收成,厉秀月颇为自得,他说,合作社采用订单模式,根据订单所需数量来安排种植面积和季数,小番薯夏季收购价每公斤3.6元,秋季每公斤3元,农户种一季亩产值3500元。所产的“翠都”牌迷你小番薯通过直销店和邮政配送,去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丰源”的迷你小番薯为何受欢迎?秘密就在于品种和生产过程。在“丰源”的墙上贴着迷你小番薯生产技术规程,这套规程由“丰源”合作社所创,目前已成为金华市农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

    而在附近一片农田一垄垄地上都搭起了架子,上面爬满了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厉秀月说,这是他们去年刚引进的新品种“美国豆薯”,目前只引种15亩,亩产量500斤左右,但因为口感好,去年卖到40元一斤,还是一抢而光。

一块地种三季

    国庆过后,就是农民排贝母种的季节。仁川镇方山村玉米基地里,卢万兴夫妇正忙着种贝母。他们准备了6000斤种子,以每亩排800斤算,他今年贝母种植面积有7亩多。

    正在田头指导生产的磐安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卢淑芳说,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量,近几年,磐安县农业部门积极帮助农民引进华珍、翠珍等甜糯玉米、心香小番薯等新品种,同时探索推广了“药材—玉米—大豆(甘薯)”、“马铃薯—甘薯”、“马铃薯—西瓜”等多种间作套种、林下套种种植新模式,农民种地收入大大提高。

    新渥镇池下村村民曹金添对“浙贝母—甜玉米—甘薯”的套种模式赞不绝口:“三季作物亩均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扣掉成本,亩效益起码能达到1.8万元左右。”

政策扶持再加码

    磐安县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今年磐安安排旱粮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对验收认定连片种植大豆等旱粮作物5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再享受政策外100元补贴;对套种100亩以上的,每亩再补20元;对新开发的耕地前三年种旱粮每亩补助300元。此外,在旱粮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里也加大了补助力度。

    目前,磐安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县里每年新增旱粮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但还是满足不了需要,许多农民只好到外地去包地种。

来源:综合《浙江日报》、《杭州日报》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