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武康广艺路有个打金世家
www.dqnews.com.cn 2015-10-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武康镇广艺路37号是一个不起眼的店铺,没有精美的装修,没有豪华的店门,甚至没有招牌。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店铺,却让许多人慕名而来,心甘情愿成为忠实粉丝。

 这是什么店铺?在这家店铺的左右门上,各有四个大字,其中北侧的门上是“打金世家”,原来这是一家打金铺,而且是世代打金。现在,这家打金铺主要是由汪小英和弟媳张春仙打理,父亲汪阿连偶尔帮把手。

    这家打金铺从哪一代流传下来?汪阿连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打金世家”的故事。“我现在所知最早是我爷爷辈开始了打金这门行当,而在他之前,可能也是打金为生,不过已经无法了解到了。”汪氏祖籍为绍兴,上世纪30年代初,打金匠人汪启祥已经在绍兴颇有名气,上海的知名金店老凤祥就把他请去做店里的师傅。“大概是1935年左右,我爷爷带着我13岁的父亲(汪掌法)去老凤祥,当时店里一共有六十多个师傅,我爷爷后来能排第三,我父亲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学艺入行。”

    随着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上海被日本占领,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人人忙于奔命。像样的公司都已经迁往内地,老凤祥这样的金铺也只能精简人员,以避世乱。“我爷爷原本可以继续留在店里,但是他自己觉得世道太乱,所以领着我父亲来到了德清城关(现乾元),在南门开了一家打金铺。”汪阿连说,这家店持续了有十一二年,解放后国家收紧金银流通,也就关闭了店铺。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家又被下放到原二都乡缸窑村,打金的师傅成了庄稼人,闲时在家里打打铁器、铜器、锡器等等。在现在的店铺中,货架上陈列着三只铜炉,每一只精雕细琢,款式精致大方,其中有一只顶上有一匹骏马栩栩如生,三条腿上各有兽首铜环颇有商周气息,令人叹为观止。“这都是我父亲在那个时候做的,都是纯手工一锤一钎打出来的。”汪阿连说,1968年的时候,省博物馆还邀请了他爷爷去,帮忙打造各种精美紫铜工艺品。

    改革开放后,金银加工逐渐恢复。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德清分行邀请汪掌法前去,进行金银饰品加工制作,而此时汪阿连13岁的儿子汪宇峰也开始跟着爷爷干起了这行。当时的店铺在德清饭店楼上,后来又在县桥、人民医院附近。“说起来我儿子比我入行早,而我是从我儿子手上学的,别人是子承父业,我们反而是儿子做了我的老师。”汪阿连说。1992年春,19岁的汪宇峰就在武康广爱路开起了自己的打金铺,父亲和姐姐汪小英成了他的帮手和学徒,后来到了1995年,张春仙成了汪宇峰的第三个学徒,也成了他的妻子。在这之后,店铺又搬迁过四五次,不过一直都在广爱路、广艺路这一带,直到2001年搬到现在的地址就一直没有动。

    这么些年来,汪阿连和他的家人也见证了整个金银加工业的变化。“形势最好的时候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连锁的金铺还没有现在这般遍地开花,德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金铺,加工的款式也不像现在这样多。”汪阿连说,“当时更多的是想我们这样的打金铺,顾客要什么首饰都是现打,我们是最大的一家,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都要排队的,不少人从南路、后坞等山里过来,在这里要待上一天,回去都要赶末班车。”进入新世纪,大量的连锁金铺进入德清,带来了更丰富的选择,昔日人潮熙攘的景象已经不再。

    不过,这家打金铺的生意并没有凋敝,而是仍然延续至今,店铺里经常也是很热闹。究其原因,那就是这南侧玻璃门上的四个字“诚信可靠”。采访的时候,有一对夫妻走进店铺里,是家住格兰维亚的姚先生和他妻子,他俩是这里的老主顾了。老到什么程度,姚先生告诉记者,从城关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一家,有将近30年的交情了。这一天,姚先生的妻子向汪小英展示了一块宝石,希望在店里做一条项链。汪小英一看就说,这是一块价值近两万元的坦桑石,于是她便拿出首饰样册,让姚先生的妻子挑选起来。确定了项链的样式之后,由于项链的打造以及宝石的镶嵌手工复杂,需要几天时间,于是便约定宝石留在店中,等项链打造完成后再通知取回。姚先生对记者说:“我们家的金银首饰,都是在这里打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非常可靠,留在这里我们很放心!”汪小英告诉记者,开店以来,从来没有顾客因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偷金黑金的问题闹上门来。

    正是因为这份诚信,现如今,许多已经安家杭州、上海的德清人都会回德清专程来店里打首饰,或者把身边的老首饰送来店里翻新修补。而正是这些老主顾们,使得这个不起眼的店铺充满了欢声笑语。

作者: | 记者  李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