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德清嫂》:道德大戏唱响中国好声音
时间: 2015-10-16 来源: 作者: 记者 董华 实习生 沈晓颜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昨晚,大型现代越剧《德清嫂》继2012年后二度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之际,《德清嫂》为何能入选全国优秀剧目进京汇演?其魅力何在?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嫂》正是在这样的道德土壤中孕育产生。作为“孟郊故里”和“游子文化”的发源地,我县的地域文明和精神传承代代延伸,具备深厚的道德基础。

  近年来,我县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成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建设遍布全县各乡村的“和美乡风馆”;由民间设立的38个“草根”奖项,奖出“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社会新风等等,联合构建了一座道德文明的“金字塔”。

  《德清嫂》恰是一部用生动艺术手法向社会传递道德温情的作品。

  它以我县道德文化为题材,以勇救21名落水者的钱素春、替夫还债10年的蒋引娣、捐肾救夫的封丽娟等本土道德模范为原型,通过艺术化的设计对道德群像进行了集聚刻画,将一个朴素本色、无私奉献的当代农家慈母形象惟妙惟肖地搬上了舞台。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曾说,《德清嫂》是一部呼唤真情的力作,讴歌了时代精神,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艺术魅力在模式创新中绽放

  《德清嫂》首创全国业界独一无二的“联合制作、双版互动”运作模式:由杭州越剧院和我县联合创排,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原杭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包朝赞担任编剧,拥有强大的编演团队、精致的舞美灯光制作,还首创了由“草根班”和“明星班”双套班底组成的运作模式。

  杭州越剧院三位梅花奖得主,以国家级越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领衔“明星班”,负责在各大城市剧院的重大演出任务;而由我县本地文化志愿者组成的“草根班”,则结合“文化走亲”“道德结亲”的形式,在基层开展演出。

  2012年7月8日,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杭州越剧院联合原创出品的现代越剧《德清嫂》首次亮相;同年8月18日,《德清嫂》首创戏剧联合演出模式——“草根班”拉开下乡巡演的序幕;同年9月18日,仅历时两个月的排练,《德清嫂》就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随后,文化部专门就此剧召开艺术研讨会,热议“《德清嫂》现象”;同年10月4日,《德清嫂》作为浙江省迎十八大剧目被搬上省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而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德清嫂》开展基层巡演了百余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达10万余人次。

《德清嫂》媲美《祥林嫂》

  2012年9月19日,文化部专门举行《德清嫂》赴京演出专家研讨会,在当年100多台进军演出的优秀剧目中,仅此一例。

  会上领导和专家为《德清嫂》叫好:“文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德清嫂》有三好:创作方向好,创作机制好,舞台呈现好!”

  荣誉接踵而至。2014年,《德清嫂》获得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并以第二名的佳绩,荣获2014年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专家们誉为中国现代戏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没有绚烂的特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煽情的宣传,一部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现代越剧为何能赢得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一部“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现代戏,剧中人物、情感、剧情,没有刻意拔高,而是贴地飞行,把人物原型的感人事迹置换为故事中的细节点滴,并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越剧,说出了老百姓想说的话、想听的话、想交流的情感,表达了众望所归的美好愿景,这正是它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主席季国平在《德清嫂》基层演出超百场座谈会上说:“每次看我都仍然非常感动,催人泪下,的确是一部好戏。观看《德清嫂》,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

  在文化部召开的艺术研讨会上,更有与会专家评价道:“越剧反映现代题材难度确实很大。《德清嫂》是继越剧《祥林嫂》之后,又一部能真正站得住脚的现代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