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漫步德清 >> 天下德清人
文字:   打印

郭夏娟:一直在读书,同时还在教人读书
时间: 2015-06-24 来源: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郭夏娟  1956年出生,从小生长于乾元镇。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哲学博士,行政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现任浙江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经主持中国女性参政与社会治理参与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等数十个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政府奖。

干过农活当过会计,但最开心的是当老师

        又是一年毕业季。郭夏娟又有一批学生要毕业了。这个夏天,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毕业季。不过,在自己热爱的教师、科研岗位上,现在的郭夏娟一如既往地忙碌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为毕业答辩做准备……

        当老师,是郭夏娟从小就有的情结。她说,从小学到高中,家乡德清的好老师让她受益匪浅,也让她对老师这个职业情有独钟。

        小学前四年,郭夏娟随父亲下乡,是在当时城关的农村小学读书。她还记得那位小学老师姓费,同学们都叫她费老师。“老师的普通话不太好,但她会用吟诵古文的方式,带着我们‘唱’课文。”在那个需要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年代,费老师是用“唱”的方式把课堂变得不一样,特别的教学方式让她至今印象深刻。

        那时候,根本没有课外书看,她就把“听说书”当作一种阅读,喜欢跟着大人去“听说书”。从说书人口中,她开始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并学说给同龄小伙伴听。

        进入德清一中读高中,郭夏娟觉得当时的每一位老师都特别好,学问、人品都让她十分敬佩。“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叫王伟才,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给我很多启发。美丽、聪慧的董秀华老师,总是能把复杂的数学难题讲解得特别清楚。还有,物理老师刘承龙,也是我们所崇拜的……”想起这些老师,她说,是他们给了自己很好的引导,让她喜爱坚持读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中断了高考。1973年高中毕业后,郭夏娟便被派到当时的城关公社红星大队。她在那里干农活,担任村小学复式班的代课老师,后来又当过会计,再后来还被推荐去当时的城东中学当老师。

        “我太有当老师的情结了,所以那时候当老师我很开心。”在中学当老师的那段时间里,郭夏娟教的是语文和音乐,更让她“如鱼得水”。

对学术的追求有着一颗“驿动的心”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1978年郭夏娟考入杭州大学哲学系。

        谈到当年的高考,郭夏娟依然记忆犹新。她说:“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我真的好激动。”这个消息是一直在心里期待的。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参加考试。“那次考试先是预考,合格者达到1000多人,这1000多人有资格参加正式高考。考试后还要通过政审。”她说,在城东中学当老师的时候,除了语文教材外,没有其他书可以看,她就翻来覆去地看高中时的课文和作业本,没想到都成了高考的一次次“复习”,考试也因此很顺利。

        “那时候我们是1977年秋季考试,1978年春季上学,跟现在不一样。”郭夏娟记得,那一年,高考上榜的学生,还在当时城关的老电影院门前挂出了大红榜。

        对于专业,郭夏娟说,当初没有特别地考虑,而选择政治系总是不会错的。作为特殊的一届大学生,郭夏娟特别珍惜、特别努力。她说,当时他们班上年纪最大的同学已经37岁,那都是心怀理想才奋斗到了一起的同学。一年后,政治系分为经济系和哲学系。“我凭兴趣选了哲学专业,哲学系当时报的人挺多。”郭夏娟说,当时的哲学系并不冷门,很多人对此都充满兴趣。

        大学毕业,郭夏娟进入了当时的浙医大的社科部教书。不过,很快她还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并且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师从罗国杰、宋希仁教授研究西方伦理思想史。研究生毕业,郭夏娟回到杭州工作。当时,本可以去社科院工作的她,在入职报到前的最后时刻,改变主意,又一次选择了她心爱的教师职业,转而选择了到母校杭州大学任教。

        可是对学术的追求,让郭夏娟一直有着一颗“驿动的心”。人到中年,孩子还小,郭夏娟又有了考博士的想法。“当时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去读了,安心做一个大学老师就好,我自己是很坚持的。”似乎在读书这件事上,郭夏娟就是这么固执。随后,她又考上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师从夏基松教授攻读现代外国哲学,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一步一步,郭夏娟不断努力积累学识,从一个小学代课老师完成了到大学教授的转变。

一直把老师和学者的身份结合在一起

        “小时候总有一种担心:万一没书读了怎么办?”幸运的是,郭夏娟一直能读书,而且还教人读书。

        但是,仅作为教书匠而不做研究,从来不是郭夏娟的选择。在浙江大学的岗位分类中,她就属于“教学科研并重岗”。回顾职业生涯,她说自己一直是把老师和学者合在一起,没有分离过。

        如今,郭夏娟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公共行政伦理学、性别政治与性别政策等。这些听起来就很陌生的专业,其实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德清有很多的民间设奖,这种形式很好,从行政伦理学来看就很实用。”对家乡,她并不陌生。

        当老师“教书育人”时,郭夏娟希望让自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在她的教学中,行政伦理学是一个重点。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MPA学生,她重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公共道德价值观,在职业道路上做一个有责任感、遵纪守法的人。

        作为一名学者,郭夏娟具有国际视野,也具有学术使命感。她翻译了国外多部学术著作,积极把国外学术成果引进国内。身为一名女性,作为浙江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她关注女性权益,并通过性别政治与性别政策方面的研究,积极为女性争取权益。

        近年来,她积极与国内政府部门合作互动,通过担任我省妇联政策法规性别评估机制专家,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性别理论与原则的评估意见。她还积极致力于将中国性别政策与成就介绍到国外,将中国性别政策的发展与成果介绍到国际层面。

        于家乡,郭夏娟特别关注德清妇联的工作,了解到了不少参与民间设奖的“德清嫂”。她认为社会治理中的道德手段,提倡多元参与,德清的“民间设奖”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虽然回家的时间不多,但郭夏娟一直觉得德清是个平和、务实、开拓、进取的地方。最近,她去了莫干山镇的庾村,感觉非常不错。尤其是看到县委统战部送给她的一本德清画册,她对家乡的美更是由衷赞叹。谈到退休后的打算,郭夏娟说,还没有时间细想,但应该会有更多的时间回家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