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山水德清 >> 德清美食
文字:   打印

藏在深处的老味道
www.dqnews.com.cn 2015-05-2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 前 语

老味道是历史,也是乡愁。我们的许多回忆总是和味道联系在一起,温馨而独特的“德清老味道”,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

未来的味道不再为满足温饱需求已足矣,而更在于满足文化上的需求,养生上的需求,心灵互动上的需求。餐饮业作为一个载体,既是大众的美食博物馆,也是食客们的心灵港湾。沿着传统美食的文化脉络,记者拜访了方方面面美食爱好者,延请相关人士追忆往事回味经典,以提高我们对德清传统文化的认知力,碰撞、激荡出更多智慧。

“德清老味道”是德清人的一种标识,也是一种财富。抢救这些老味道,让它更多地传承下去,继而转化成一种凝聚力,升华成一种竞争力,是我们的心愿所在。今天起,我们推出连续六篇系列报道《抢救“德清老味道”》

  许多老味道,似在又不在。说它还在,却不容易找到;说它不在,却又会与我们偶遇。总之,它们已处于消失的边缘。

  双休日的德清,许多家庭会像过节一样。最常见的场景是:在杭州工作的子女要回来了,父母双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同学之间会张罗一顿美餐——这时候,许多的深藏着的老味道会粉墨登场。

  武康镇山民村,山上山下长满竹子,村前屋后绿意盎然。湘溪港源头的山泉水快乐地向东奔流。

  周末,在杭州工作的王奕诚,逆着水流的方向驱车前往上游的山民村老家,除了看望父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端起酒杯,约上老同学,倒上自酿的红曲酒,慢悠悠享受一番。杭州的快节奏让年过半百的他越来越喜欢老家的味道。

  老同学相聚,王奕诚特意捧出珍藏的红曲酒请大家品尝,市场上的其它任何高档名酒在这种友情氛围下,都会黯然失色。

  王奕诚说,更喜欢他大伯酿制的红曲酒。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他的大伯会上山找来菌源,神奇地培育出胭脂般的红曲菌种,再用这些红曲菌发酵糯米,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就能喝上自酿的红曲酒了。他和父亲都会酿酒,但不会制作菌种,他大伯早年制作菌种时,因为自己还小并不在意,所以失传了。现在每次酿酒,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要来菌种。今年年初因为没能从邻里那要到菌种,特地请龙游的朋友稍带了一包菌种。

  其实,一个半世纪前,德清并没有红曲酒这种老味道。它是“上八府”人的最爱。但是,你今天走进许多武康家庭会发现,当贵客上门,他们会热情地拿出红曲酒招待客人。红曲酒已然演变成一种“德清老味道”。

  清朝末年,“长毛造反”后的武康县人口大减,许多美味厨艺随之断传。伴随着各地移民定居德清,深藏于民间的各种美食也随身带来,温州人给德清带来了红曲酒。

  每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会给德清带来新味道。这些新味道经过落地交流,就会沉淀成一种老味道。而时间一久,这些老味道又因为隐藏很深,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消失的边缘。

  大众熟知的番薯片,如今就处在消失的边缘。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元年,就有“外出打工”的温州人来到武康山区广种番薯。直至解放前夕,许多德清东部的居民尚未品尝过番薯的味道。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芝麻番薯片几乎是德清人家家户户必备零食。在哪个物质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芝麻番薯片的流行在今天有点不可想象。家家门前会晒出一匾又一匾的番薯片。春节到来之前,选择一个晴好天气,将番薯烧熟掏烂后加入芝麻和切碎的橘子皮,推成薄片,半干后切成片晒成微干状,然后放在柴灶里爆炒,让尚存在番薯片中的水汽冒泡,增加它的膨松度,炒成金黄微焦,咬一口香气四溢。

  像这样的番薯片,多在家里纯手工制作,市场上很难买到,今天已俨然成为一种老味道,成为不少90后、00后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绿色食品。这种市场上买不到的零食,容易保存和携带,是在外的德清游子喜爱的一种味道。但是,有些美食,手艺技法难于掌握,只能现做现吃,只有市场上才能买到。

  新市仙潭农贸市场。双休日的早晨是最热闹的。

  住在杭州的小孙女要来了,新市人沈强打算上新市仙潭农贸市场购买馄饨皮子,再买上些新鲜猪肉,自己动手裹上一碗“揩肉馄饨”。

“  揩肉馄饨”是新市人对当地一种小馄饨的特有称呼。从前,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因为这种馄饨皮薄肉少,馅料只是轻轻揩上一点肉沫星子,带有一定的嘲讽含意。但是,现在变了,做功、口感及漂亮的外观比足量更为食客看重。这种馄饨皮子超薄,如同蝉羽般透光,内裹的鲜肉似有未有,做成的馄饨刚入沸水立即捞起,放进已经预放葱花的碗中,当葱花的香味飘散开来,馄饨尚在后熟过程中,吞在口中滑爽无比不需咀嚼,非常适合牙齿还没长齐的幼童当点心吃。

  但是,许久没有去过馄饨皮摊头的沈强发现,那种超薄的馄饨皮子不见了。打听才知,去年起上了年纪的摊主不再卖了。虽然市场上仍有薄薄的馄饨皮零售,但在“超级纷丝”沈强看来,薄的程度依然达不到透光的要求,一道传统美食已在不经意中离他远去。

作者: 记者 吴志豪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