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相伴七十多年 沧桑岁月不了情
www.dqnews.com.cn 2015-04-1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人生的长河里,一对夫妻相依相伴70多年,听起来确实难得。居住在莫干山镇四合村的马炳章和马水珍,就以自己的故事证明了婚姻的美好,他们的婚姻令人感悟。

  老汉逃壮丁老婆当童养媳来到东山

  马炳章的祖籍在安吉递铺镇(过去的上关乡),出生于1919年11月。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后期,安吉是国民党统治区,南路片是日本人占领区。当时24岁的马炳章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他和同村的伙伴连夜从安吉翻过两座山逃到南路的东山村。

  马炳章谈起往事,满脸辛酸。他说:逃到东山不到十天,他的小伙伴想念家里的父母,实在忍受不住了,就翻山回安吉了。解放后听说,小伙伴回到家的第二天就被抓壮丁了,两年后就战死了。马炳章因为会烧饭,就留在当地的大户人家当起了火夫。

  马水珍出生在塘坑,因为家里贫困,1935年,7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东山村,在一个大户人家当起了童养媳。1944年,丈夫去世。第二年的冬天,经人撮合,就结识了马炳章,并组建起了新的家庭。从此,71年来携手度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并一直这样活着、走着、看着……

  生活的艰难 把两人磨练得越来越依恋

  采访马炳章时,他正在简陋的老房子里翻看历书。他说:清明节快到了,很想念已经去世的儿子和姑娘。马炳章和马水珍共养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去世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谈起孩子,马炳章的话语就有些哽咽,眼角里禁不住沁出泪水。老伴马水珍也显得郁郁寡欢。面对令人尴尬的场景,马炳章从衬衣口袋里夹出一支“双喜”牌香烟,一边抽着烟,一边回忆着难忘的生活。东山村处在德清、安吉、吴兴三县(区)交界处,深山连绵,偏僻荒凉,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连年的战争加之旱灾、水灾,导致山民苦不堪言。尽管老两口节衣缩食,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在50岁之前,都没有出过远门。“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政府有补助,子孙都孝顺。”马炳章指着墙角的一个新手杖说: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外孙专门给我买来的。
岁月无情,尽管马炳章的耳朵有点背,但眼睛不花,腿脚、身板还依然硬朗。两人相濡以沫,经常坐在一条板凳上。每日三餐都是自己料理,老婆烧火,老汉炒菜,相映成趣。

  饮食起居有规律喜欢劳动闲不住

  一般来说,长寿老人都有许多共性。比如:生活有规律、心态平和、家庭和睦、适当的运动等等。马炳章和老伴马水珍的长寿秘诀也是这样的。

  马炳章详细地讲述了老两口的起居情况:每天早上五点半左右,常年养成的习惯就像生物钟一样,自动叫人起床。各自穿好衣服鞋袜,沿着木制楼梯慢慢走下来。马炳章洗把脸就到山溪边溜达去了,大约半小时就回来了。这时候,老伴已经烧好早点,在陈旧的方桌上,两碗白米粥热气腾腾,一碟小菜、两双筷子都摆放好了。中午12点左右吃午饭,饭后半小时上床打盹20多分钟。晚饭都在五点左右,与孩子们聊聊天后,晚上七点多就睡觉了。按时吃饭、睡觉、起床,粗茶淡饭、简单朴素。

  离家有五十米远的老宅基地是老两口的菜园子。早饭后,马炳章就扛着农具在这里精心耕耘、播种、灌溉、收获。他说:种点小菜,自己吃吃,既新鲜,还锻炼身体。老伴则在家做一做剥豆子、擦桌子、扫地、喂鸡等简单的家务。

  周围的邻居都说:两位老人的性格十分开朗,从没有“隔夜愁”,遇到烦心事,很快就抛在一边,不往心里去。见到我们拍照,马水珍高兴得仿佛小姑娘,拉着记者的手说:你真好,来看我!一见人开口,就一定会乐呵呵地点头。

作者: 记者 王福田 通讯员 李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