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画着汉字“xxx到此一游”。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世界上令人崇敬的两大文明竟以这种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出于对神庙的喜爱,还是仅是一种炫耀,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给中国游客的出行记录抹上了污点,更是有损了人类文明。
相比于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行为更容易被放在公众视野下,更容易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不懂得礼让、不讲卫生、不守秩序、出口脏话、踩踏黄线……这些行为像是一盆盆脏水,兜头洒去,淋得满身污秽。素来被称为是“礼仪之邦”的中国,有一天竟也会在“文明礼仪”上出漏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竟也会因为“文明礼仪”而被人诟病。
“到此一游”的风波,成为了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人们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被素养撞了一下腰?是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给了人活生生的教材,还是“中国式过马路”的影响实在太深;是随手垃圾,随口脏话实在是稀松平常,还是“随处竞争”已经深入人心。于是,“到此一游”远涉重洋,各种行为也竞相出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的所有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透露出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有人礼让谦行;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有人自觉排在队尾;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有人彬彬有礼,畅谈人生;在大街小巷随手扔出垃圾时,有人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文明并不只是嘴上说说的,更应该体现在各种小事当中,讲文明并不只是一句空头大话,更警醒我们不要触碰到文明的红线。
现在的中国,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甚至世界各地都可能出现一些“中国制造”的字样。与此同时,当物质生活已经不再困扰人民时,是不是应该考虑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是不是也应该让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反映了,在社会管理者哪里,文明素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要想搞好发展,人们的文明素养就不能落下,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才会越来越友好。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每个人都代表了中国。为了不让祖国蒙羞,为了给外国友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人人称道的好公民。
现在,请问一下自己:今天,你被文明撞了一下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