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之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这是摘自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段对这个现实而又野蛮的世界的控诉。
想必下面两个事件大家也都略有耳闻。
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国内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国庆长假拉开大幕,旅游热潮持续走高。之前,多家电视媒体就曾报道,长假过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游客的“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严重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竟沾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吐”者快,游者痛。于是“文明旅游”成了网络热议的高频词汇,成了大家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
这几天,“我和国旗合个影”冲上微博话题榜,当我们都在怀疑,和平年代的“爱国”是否只是一句口号时,这个简单的活动给了我们最有力的答案。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爱国,不一定要豪言壮语,不一定要热泪盈眶。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份纯粹的情感,从不随地吐痰和不乱扔垃圾做起,从文明用语和礼貌谦让做起,你才具备了爱国的基本素质。
中国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无不讲求文明礼仪。如果有一天,我们走在大街上,听到的不再是满口的脏话;如果有一天,我们走上公交车时,看到的不再是汹涌的人群一拥而上;如果有一天,我们足迹所到之处,不再是满目的垃圾……那么我们才可以自豪地喊出:“中国乃文明古国,乃礼仪之邦。”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归根结底,文明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道德律令的驱动、发自内心的追求,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不管身处何方,面对何人,文明始终是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