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山水德清 >> 德清美食
文字:   打印

洛舍“老字号”小吃店舌尖上竖起“金招牌”
www.dqnews.com.cn 2014-12-1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洛舍集镇上有一家小吃店,一大早,不大的店内就坐满了来吃早点的顾客,店家在顾客座位间留出的细小夹缝中穿来穿去递盘子。顾客进进出出,收银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虽然这家店铺没有招牌,在洛舍街上却总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诚信经营和舌尖上的味道就是这家店的活招牌。

  店铺里屋有位姓嵇的老师傅,正包着馄饨,他是这家老店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告诉记者,这家店与新中国的年纪差不多,解放前叫做万福楼,解放后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成为集体财产。“当时这是洛舍镇唯一的一家小吃店,至今有五代历史了。”

  1974年嵇师傅到店里做起了收银员,也跟着学做小吃,1986年自己承包下来,小吃店这才有了嵇记小吃的名号。2010年想退休的嵇师傅把小吃店转给了现在的主人王雷和丁根珠夫妇,而丁根珠在小吃店里做小吃也已经有三十年。

  嵇师傅带着记者穿过小吃店的后门,笔直走进了一户人家。这就是王雷和丁根珠的家,也是做小吃的后厨房。王雷回忆:“当年我老婆工作的丝绸厂印花车间停工,因为家里的房子和小店门对门,嵇师傅就提议让她去店里帮忙。”手巧的丁根珠很快就学会了小吃手艺,且越做越精,成了小吃店的顶梁柱。

  记者去的时候,丁根珠正在做客人预订的红糖方糕,方糕一般是造新房、订亲、作寿或者扫墓时要用到的传统点心。只见丁根珠熟练地把红糖、白糖和轧好的米粉、糯米粉按比例掺在一起,在蒸糕板上铺层纸,用夹板固定好,将这些粉撒到板上,然后用细木条将粉推平,再用筛子将粉均匀地抖落下一层,拿手擦去外沿多出的粉。“看起来容易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太紧或者太松都会影响方糕的口感。”王雷说。

  说话间,丁根珠拿起一旁的印花版,擦上色素与米粉拌出来的红粉,轻轻扣到做好的糕上,方糕就印上了秀气的红花。最后在蒸糕板上将糕整齐地切成小方块后就可以上土灶隔水蒸熟了。

  从乾元过来的高小姐是店里的老主顾了,当天过来拿提前订好用来办喜事的900块方糕。高小姐说:“我一年来这里不少于20趟,他们家的方糕很好吃,真的是拿糖做出来的,没有添加剂。”

  王雷告诉记者,不只是乾元,杭州、上海慕名而来的顾客也很多。“有一次,新市的自行车队经过,来我们店里吃了方糕和肉糕,说是比新市的茶糕还要松、还要好吃,后来还专程开车来,买了800多块糕回去分。”

  小吃店的生意一直很好,油饼、金馄饨等洛舍小吃都是店里的招牌小吃。王雷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床,烧热灶头、煮豆浆,丁根珠和其他帮手3点多也要起床做小吃,手工制作的小吃丝毫不能偷懒。价格公道、东西好吃让小吃店的名气越传越远,店里平均每天营业额能够做到2000~3000元,多的时候有5000~6000元。

  2010年接管店铺以来,王雷和丁根珠的儿子王足涯转让了自己开的汽修厂,也来店里帮忙。上手快、做小吃已经有模有样的王足涯成为了夫妻俩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小吃店手艺传承人。

作者: 见习记者 陆晨晖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