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志愿者正成为美丽的“中国名片”。他们中,就有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优秀代表,让我们借这几封回信,走进这些优秀志愿者的故事,感受中国志愿服务的成长,感受党中央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关怀。
收信人: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收信人简介: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是以曾经就读于这所大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名字命名的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是在该校志愿文化土壤上成长,以徐本禹为榜样、因徐本禹而聚集起来的校园志愿服务群体。
徐本禹和孩子们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向这支志愿服务队和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信件全文)那么,这支队伍做了些什么?
徐本禹考入华中农大 励志支教获校方支持
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他的成长从感受别人的温暖开始。家境贫寒的他在大学享受了周围人太多的温暖和关怀,他说:“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去帮助别人”。在学校支持下,徐本禹利用大三的暑假,组织了一支大学生支教队,来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一个岩洞小学支教。原计划两个周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告别时,面对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徐本禹给出了自己的承诺:“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
2003年,徐本禹本科毕业,以高分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然而,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于是做出了去支教的决定。学校对这一决定非常支持,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在多个场合强调,徐本禹的行动是大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要全力支持。校党委宣传部、研究生处、学工处、经管学院、团委等分别以不同方式给予徐本禹热情鼓励和支持,学校决定为徐本禹支教开“绿灯”,破例保留其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2003年7月,徐本禹再次来到贵州大方。在这两年里,徐本禹先后在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徐本禹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精神世界极度寂寞的处境下坚守自己的信念,就像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执着扎根在贫瘠的土壤。2004年上半年,他最为苦闷的时候,他先后给母校写了3封信。党委书记李忠云和时任校长张端品商量后说:“要去人看看,要鼓励徐本禹,可以带点钱去,把小学修一修”。
2004年6月下旬,党委宣传部两名工作人员带着学校给的8万元来到贵州大方看望徐本禹。
学校组织建立贵州支教基金 治病救人获好心人捐助
2004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的几个年轻人和部领导一起,带着学生志愿者们,成立了一个爱心中转站———华中农业大学贵州支教基金。学校破例为“华农贵州支教基金”义工小组开设了专用账户,由学校、媒体和专家教授共同进行监督管理。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华农贵州支教基金”与身在贵州的徐本禹实现武汉和贵州的两地联动,通过核实受助对象信息,确认后提供给捐资网友,同时还包括处理海内外大量来信、银行转账、汇寄物资……
2005年3月,一位年逾80岁的老者在儿女陪同下从湖南醴陵赶到武汉,找到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会。老人先捐了1000元人民币,半小时后,又拿着两万元现金再次登门。原来,老人的妻子生前是一位老师,一直想找到可靠的途径资助贫困儿童,并在存折上留了两万元专款。徐本禹的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老人马上汇了500元到中央电视台。央视推荐老人来找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会,老人通过实地考察后,放心地把1000元抚恤金和两万元专款交给了支教基金。感动支持着基金迅速发展。
2004年8月,华农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赵福兵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的崇山峻岭,在业州镇七里坪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支教服务工作。不幸的是,2005年4月26日晚上,赵福兵在给同学们辅导功课时突然昏迷,经诊断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伴瘤体破裂出血并脑水肿”,将自己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的岗位上。
爱心传递 建立社团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2005年,徐本禹回到学校,“贵州支教基金”的任务已经完成。2005年12月,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红杜鹃爱心社”,徐本禹任首任社长。爱心社的名字来自一首悠扬清脆的山歌《山边边那树红杜鹃》,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工人文化馆江晖与词作家夏劲风专门为学校和徐本禹创作的。爱心社致力于支教助学、帮危扶困工作,开展的项目包括资助贫困学生、乡村教师培训、援建校舍、医治患病师生、建立爱心书屋、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2009年,红杜鹃爱心社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更多事迹>>>
收信人:“郭明义爱心团队”
收信人简介:“郭明义爱心团队”是以鞍钢涌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名字命名的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团队由最初3000多名志愿者发展到近2万人,并在全国有600多支分队,志愿者总数超过130万人。他们以雷锋、郭明义为榜样,在奉献岗位、奉献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几名刚刚采集完造血干细胞样本的志愿者与郭明义(左二)合影。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以崇高敬意。(>>>信件全文)那么,这支队伍究竟做了什么?
爱心团队献血捐款 治病救人责无旁贷
郭明义成立爱心团队的想法萌发于救助工友张国斌患白血病的女儿和刘孝强患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的儿子。郭明义得知这个消息,心急如焚,起初倡议并带头捐款,号召全矿工友捐款救助两个不幸的孩子。后来,他发现只是劝大家捐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他开始号召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此,郭明义自己写倡议书,走遍了他所工作的齐矿的机关科室以及70多个班组来宣读倡议。面对大家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不理解以及犹豫,郭明义并没有放弃。他想出了用真情换真情的“搓澡宣传”法,他把职工浴池当成了宣传点,在为工友们义务搓澡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宣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日复一日,工友们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为了发动更多的人,他还走进市广播电台直播间,向社会发出爱的呼唤,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回应。在他的感召下,有400多名工友和社会爱心人士,采集了血液样本,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爱心创造了奇迹,由于郭明义及时发动捐款、捐献造血干细胞,张国斌的女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与一名志愿者配型成功。然而,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刘孝强的儿子因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型,不幸离开了人世。这对郭明义打击非常大,他深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郭明义坦然,“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我不图任何回报,只希望用我的爱心换来别人的爱心,由一朵朵爱的量化汇聚而成的,必将是爱的洪流!”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希望工程爱心联队、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服务队等爱心组织。2009年7月29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召开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动员大会,在会上为郭明义爱心团队授旗,标志着郭明义爱心团队正式成立。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队、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慈善义工大队、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和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七支大队。这七支分队在各自的岗位范围内,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自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更多事迹>>>
收信人:无锡3名志愿者周明珠、唐磊、苏大伟
图为3名志愿者 来源:无锡文明网
2014年4月2日,无锡3名志愿者周明珠、唐磊、苏大伟收到了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代写的回信。信中传达了对三位志愿者的肯定,并赞扬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用善行义举传递人间真情。(信件全文>>>)那么,他们三位到底做了些什么?
“无锡张海迪”周明珠: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
说起“无锡张海迪”周明珠,许多无锡市民都不陌生。这个身体残疾但坚强不屈的85后女孩,在18个月时不幸患上了“全身性小儿麻痹症”,除了头部,全身肌肉萎缩。但困难无法阻挡她追寻梦想的脚步,通过文学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她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出版了一本12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追寻梦的翅膀》,她把拿到的稿费用来资助贫困学子。
2006年起,周明珠成为江苏首档公益助残节目《明珠有约》的主持人。通过节目帮助许多自卑迷茫的残疾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目标,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或觅得有缘人……她还和朋友一起筹办了“明珠康心工作室”,关怀孤独症儿童,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做心理辅导。
2012年,因呼吸衰竭,周明珠被紧急送入三院抢救。媒体发起了“救救明珠”的倡议,当时轰动了整个无锡城。志愿者朋友轮流到医院陪护她,每天都会有许多熟悉或陌生的好心人去医院看望她,为她募集善款……大家用爱把她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经历了从病危到重生,周明珠更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爱。
“洋雷锋”唐磊:当义务辅导员,免费教英语
67岁的Peter来自加拿大,是无锡第一名外籍注册志愿者。他的中文名叫唐磊,也被人称为唐雷锋。2001年,他放弃家乡三层楼的大“house”,放弃年收入16万加元的生意,来到中国做教师。
到无锡不到两个月,唐磊利用业余时间在英语角当起了义务英语辅导员。13年来,他累计免费教学1000余次,达3500个小时。他帮助不计其数的年轻人书写英文简历、工作申请和面试技巧等。他和妻子通过培训,成为钱钟书故居、东林书院和薛福成故居的义务讲解员。此外,他还经常到社会福利中心看望慰问孤儿,教孩子们唱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给孩子带去了温暖和快乐。
也有人说他傻,给他人辅导英语,完全可以赚钱。但他觉得这样太功利了, “给予他人等于享受快乐。有人需要我时,我的回答是‘行!什么时候?在哪里?我一定到!’只要在无锡,我会把志愿者一直当下去。”
“献血达人”苏大伟:献血量相当于全身换血两遍
苏大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一名无锡普通农民。1996年10月,他从广播中听到了“无锡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的消息,就骑着自行车来回30多公里完成了第一次献血。从此,他的无偿献血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年至少献血两次,18年来,已经无偿献血30多次,累计献血量已达9000多毫升,相当于把自己全身的血液捐献了两遍。
苏大伟不仅自己献血,还发动妻子和家人、村民加入进来,儿子18岁的成人礼就是和父母一起参加的无偿献血。为了发动更多人,苏大伟又当起了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员。2002年5月,他花1万多元制作的22块大型无偿献血知识喷绘展板,在无锡市中心的八佰伴广场展出。此后,在无锡城乡各地巡回展出36次,并以自己多年无偿献血的经历现身说法,消除大家对献血的误解。他发起成立了一支农民献血队,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活动。目前,队伍已壮大到120多人,有近50人的血样进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收信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
简介: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两万名志愿者服务于赛场,同时,还有在大街小巷的五十万名平安志愿者,他们分布在观众服务、竞赛组织、礼宾服务、餐饮服务、医疗服务、代表团助理、安全保卫等四百多个岗位上。
在南京龙江体育馆物资管理岗位的志愿者进行快速铺地毯训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对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在青奥会上的工作提出殷切希望。(信件内容>>>)那么,都有哪些人成为志愿者为青奥会服务?
青奥会82岁最大年龄志愿者 和孙子齐上阵
南京青奥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刘国璋今年已经82岁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20岁的外孙、目前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周崇阳也成了一名青奥会志愿者。
周崇阳是在刘国璋的“鼓动”下成为志愿者的,刘国璋说:“我想让我的外孙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我一起把正能量传递下去!”
这种奥林匹克精神和基因的传递,正是青奥会创办的初衷之一。而南京也同样提出了“激励三代人”的目标,希望奥林匹克精神能代代传续。
刘国璋说:“青奥会是我们南京人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我希望给青奥会作些贡献,也希望带动、影响更多身边的人为青奥会做些事情。”
扮演“砳砳”的准飞行员们
在青奥会上,能跑能跳的吉祥物“砳砳”无疑是个焦点,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在那套厚重衣服里扮演“砳砳”的志愿者,是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学院民航(飞行)学院的70名飞行学员。
南京青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单晓峰直言这个工作“很不吸引人”:“穿那个衣服很热,对身体要求很高,而且又‘不露脸’,我们一开始真担心没有人来做。”让单晓峰想不到的是,这些准飞行员们干劲一个比一个足。
这70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飞行技术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飞行技术专业二年级飞行学员郭敏说:“虽然穿着砳砳的衣服会比较热,但是我们都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工作,也觉得很自豪。”>>>
长知识
易获得国家领导人回复的三类信件
一是写信的人或机构代表了社会很特殊的群体,信件写得很朴实、感情真挚,这部分信是有可能被回复的。比如志愿者群体、大学生村官、支教群体等等都曾获得过领导人回复。这样的复信,虽然多是一对一的,但对于整个群体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是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对相关信件予以回复。比如处于劳动节、建军节、教师节等时间点,正好有涉及相关内容的质量比较高的信件,会选取一些来复信。比如习近平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就属于此类。记者回顾近年公开报道的习近平、李克强所回复信件,发现领导人给青年群体的回复较多,学生、青年志愿者、支教群体、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群体受“青睐”。
三是领导近期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行业的发展,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信。比如前段时间,习近平给30位企业家复信,也反映了国家对企业的关注。“总之这种回复不仅仅是复信的问题,更推动某一个方面工作的发展。”有关专家指出。
群众信件如何送达国家领导人手中?
信件邮寄方面,只写收件人就能寄到。来自全国各地写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首先会齐聚北京府右街乙27号的中南海邮局。
中南海邮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时专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政局叫“山河邮局”。1950年,党中央机关进京,这家邮政局一路跟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而后搬入了中南海。起初不对外营业,后来扩展到服务社会各界,为通政、通商、通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邮局”。
许多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件该寄往哪里,但只要收件人的名字写正确,哪怕不写地址,所有社会渠道的信,包括海内外的,第一个渠道几乎都会汇聚于此。给领导人的信,对于形式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平信、挂号信、特快专递都可以到达。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平信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基本上都是特快专递和挂号信。
据了解,所有给领导的信,到达中南海邮局后,会在这里进入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
经过安全把关后,中南海邮局会把给领导人的信件转送到国家信访局。国家信访局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处理国内群众、境外人士、法人及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给党中央、国务院及领导同志的来信来电,接待来访。一封信到达国家信访局之后,会先按照来信地区所属行政区不同,把信划分到不同处室办理。
据介绍,群众来信大多数涉及到诉求,占到60%至70%的比例,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出口也很多,总结起来一共有三个:向上的、平行的和向下的。根据信的内容和重要程度,部分信件上报到最高层;有的给国家机关和相关部委参阅;还有的转到省局,由省局根据信的内容、情况转到市里或者直接在省一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