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穿天然羽绒衣 打算“谈恋爱”
www.dqnews.com.cn 2014-12-0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33只朱鹮野化放飞已近一月。这一个月,它们在野外生活好吗?眼下正进入寒冷的冬季,它们将如何度过在野外的第一个冬天?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了朱鹮繁育基地。

  与以往几次不同,这一次经过基地的驯化笼舍时,并没有看到朱鹮的身影,要是之前,或多或少会有几只“恋家”的朱鹮,在笼舍内停留。

  “现在它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是基地外面的道观山,就算是到了晚上,回来的朱鹮也很少了。”基地负责人俞建昌高兴地说,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国宝们越来越适应野外的生活了。

  为了保证朱鹮在野外不挨饿,基地专门在朱鹮常活动的地方设置了人工投食点。下午3点多,饲养员老许提着半桶鲜活的泥鳅,去投食点投食,记者也一同前往。老许告诉记者,他每天给朱鹮们投食两次,一天大约20斤活泥鳅。

  道观山脚下的菜地也是一个投食点,因为前段时间下雨,田畦里有积水。正好赶来指导繁育工作的浙大教授葛云法提醒老许,把泥鳅投到田畦积水里,“这样也是对朱鹮觅食的训练”。

  大概是觉察到山脚下有人,朱鹮迟迟没有来享用美味。不过抬头望去,就能看见山上丛林里一点点的白色。不经意间,突然“呼”地一声,五六只朱鹮一起飞了起来,或掠过我们头顶,或在天空滑翔。一番“集体表演”过后,它们又齐刷刷地“躲”进了丛林里。

  自从33只朱鹮放飞后,俞建昌和研究员小张最常做的就是带上高倍望远镜,到野外“数”朱鹮。“朱鹮放飞后,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失联。”俞建昌说,不过从他们近一个月的观察来看,放飞的33只朱鹮状况良好,经常出现在基地附近的田地和湖泊周边,GPS跟踪器传回的数据也一切正常。

  11月23日那天,小张通过望远镜有了新的发现:101号朱鹮颈部及背部的羽毛变灰了。“朱鹮毛色变灰是进入繁育季节的标志!”,不仅如此,小张还发现有几只朱鹮似乎有了“谈恋爱”的迹象,偶尔会有两只朱鹮一起停在树枝嘴碰嘴,或相互梳理羽毛。小张解释说,性成熟后的朱鹮,一般会在12月左右毛色开始变化,在次年1月份“求偶”筑巢,3月份开始产卵孵化。

  眼下已经进入冬季,天气也会越来越寒冷,第一次在野外过冬的33只朱鹮能抵御严寒吗?对此,有多年朱鹮繁育经验的葛云法老师一点儿也不担心,他风趣地说:“它们穿着天然羽绒衣呢。”

  饲养员老许同样很有信心。老许说,这些朱鹮是经过培训的,去年自己去陕西参加朱鹮繁育培训,“那里的气候可比我们这里恶劣多了,他们的朱鹮能平安过冬,我们的朱鹮也一定没问题。”不过老许也表示,进入冬季,野外的食物会相对减少,基地会适当地增加投食量,让朱鹮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也不挨饿。
 

作者: 记者 董华 文 姚海翔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