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虞高岚
邓家坝港建起“生态浮岛”种植水草
昨天上午,“沿着河流看治水”新闻行动小组来到禹越镇,实地走访了三条“黑河、臭河、垃圾河”。县治水办工作人员发现,经过治理后,禹越镇清“三河”中,变除草为“种草”——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种植了不同的水生植物并加以固定,美化河道环境的同时水质也有所好转。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位于天皇殿村的徐石桥港。在天皇殿村党总支书记徐杏兴看来,这曾是全镇最脏的一条河。“周围小丝绵作坊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水通通排到了河里。沿岸还有一个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户,污水也是直排河道。”
经年累月,河道变得不堪入目。河道里水草疯长,河水发黑发臭,河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灰白色漂浮物。而这正是县治水办工作人员徐水才第一次来到徐石桥港看到的情景。村里的保洁员朱林初回忆时更是连连摇头。“一塌糊涂,臭得让人站不住啊!”
禹越镇治水办工作人员吴泉海介绍,全镇有4条“三河”。根据方案进行清淤、关停污染源之后,河水虽然清爽了,但河道“光秃秃”的,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于是提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对河道环境进行美化。
如今徐石桥港内,一块块水草在毛竹圈成的方块内生长,水草周围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河水较为清澈,可以看到水面近50公分以下的河埠。对于河道的变化,住在沿岸的村民杜子南感触颇深。
“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养蚕。你们再早一个月来就能看到我们都在这条河里洗蚕匾呢。” 这两天蚕已经“上山”了,农事相对清闲。杜子南正采摘桑条上的老桑叶用来喂羊。她说,未清理之前,沿河的村民们都只能用自来水在家门口的晒谷场上洗蚕匾,很不方便。
在西港村的荡郎港,记者看到了同样的做法。不过这里毛竹圈起来的区域里种的是另一种水草。“具体哪种水草吸附力好,对净化水质作用明显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尝试种了不同的水生植物。”吴泉海说。
相对于用毛竹“圈养”水生植物的“土做法”,位于集镇的邓家坝港则采用了打造“生态浮岛”的做法。河面上固定的绿色区域内种植了菖蒲等不同水生植物,河岸一侧芭蕉郁郁葱葱,在大香樟树的掩映下显得尤为精致。与这美景不相符合的是,河水并不是太清澈。
吴泉海坦言,包括邓家坝港在内,禹越镇4条“三河”中有两条位于集镇。截污纳管是现阶段的难点。目前集镇污水纳管已经在进行规划,但就实际而言,污水管网建设投入大、进度慢,成效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看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