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安桥段,工作人员往河里投放鱼苗。
在永明桥畔,行动组正在向两位洗衣村民了解情况。
地处杭嘉湖三市交界的水乡禹越镇,素有“金三角”之美誉。这里不仅沃野百里、桑园万顷,更是河道密布、风景如画。而扎门湾港,就曾是禹越镇这样一条鱼虾肥美、水波荡漾而又承载着当地人们几多美好记忆的河流。
3月18日,“沿着河流看治水”大型新闻行动前期招募的热心市民志愿者喻维晴、宣再鸿一行来到禹越镇扎门湾港。通过实地查看走访,新闻行动小组对扎门湾港的感受是喜忧参半,不过更多的是感到了一种期望。
“泥浆河”正在改变
翻开禹越镇地图,可以看到,扎门湾港连通东湖墩漾和盐管下湖,途经木桥头村、东港村、杨家坝村和兴隆居委会,自西向东最后汇入大东港,全长为2.7公里。
同行的禹越镇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扎门湾港是禹越镇的二级河流,是当地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喻维晴和宣再鸿一行按照“地图”的标示,一路驱车来到扎门湾港流经的其中一个村庄——东港村。
永明桥下,河水缓流,随着河床高低不同,水体呈现深浅不同的绿色。
“看看这水,有点浑浊,感觉水质还不行啊。”喻维晴和宣再鸿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喻维晴说完,疾步走到永明桥下,细细观察水质,她用手舀起一捧水,发现水里夹杂了细沙一样的物质,一闻,还有点异味。
正在永明桥头洗衣服的村民徐阿姨说,她们印象中的扎门湾港,河水清澈,螺蛳一摸一大筐,鱼儿扑腾扑腾得很热闹。现在水质大不如从前,整条河道像泥浆水一样浑浊不堪,还伴有刺鼻的气味,不敢洗衣,不敢下河,甚至都不敢靠近河道。
那么,好好的河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一旁的沈大伯道出了原委。原来,此前上游开了家金属拉丝厂,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水直接流进扎门湾港,几年工夫,河道就变成了“泥浆河”。
“去年3月这家厂终于关了,河水眼看着就慢慢清爽起来了,现在洗洗汰汰也来煞了。”徐阿姨说。
近水能解黑鱼的“渴”了
离开东港村后,老宣一行又折身沿河而上来到扎门湾港上游木桥头村。
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扎门湾港,喻维晴和宣再鸿来到人民桥下,踩着高低不平的田埂看水质。“你看,河面上还是漂浮着大片干枯的水葫芦,还有一些零散的水葫芦从上游顺河而下。”宣再鸿说,河面上的水葫芦水草,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尽管还是气温较低的初春,但还是能够闻到河道上飘来的怪味道。
这时,眼尖的喻维晴看见在桥北侧一千米开外处有一根黄色管道裸露着。她心生疑虑,难道是排污口?走近一看,河水缓缓地通过水管被吸至鱼塘里。原来,这根抽水管是属于黑鱼养殖户沈老板的。
沈老板指着不远处人民桥对面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说,那里曾是一家金属拉丝厂(即村民先前说过的那一家),主要生产镀锌钢铁丝,排放的废水经过排污管流到河里,给周边水产养殖户造成了影响。去年,随着镇里治污力度的加大,这家金属拉丝厂被关停了,污染源终于被掐断了。
“水质改善了,现在我和周边的养殖户又开始从河里抽水给黑鱼换水了。”沈老板如释重负,一脸欣喜地说道。
沿着扎门湾港一圈走下来,喻维晴和宣再鸿鞋子上已是沾了不少泥尘。可两人还是觉得很开心地说,今天接了回“地气”,对“五水共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全民治水”感觉更有责任,也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