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漫步德清 >> 天下德清人
文字:   打印

余立群:旅居香港的德清“女管家”
www.dqnews.com.cn 2014-06-1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档案

  余立群 1971年出生于德清县新市镇,1984年跟随母亲移居香港。香港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同时担任香港德清同乡会会长一职。

 

  “如果我没有去香港,没有出去,我可能是一个娇娇女。”余立群说。
  短发、黑框眼镜,除了搭在脖子上的一块粉色丝巾,人们很难把如今的她与娇娇女挂起钩来。
  余立群现在是香港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同时担任香港德清同乡会会长一职。她说德清是她的故乡,自己一两个月就要回来一次;她说自己像是德清在香港的“管家”,投资、求学甚至在香港租房等,只要是与德清有关的,她都不遗余力地帮着忙。

 

新市是第一故乡

  “我外婆家在新市,在西河口丁家弄,四世同堂,是当时的好人家。我妈妈后来在杭州参加工作当了中学老师,我的户籍也因此落在杭州。但是,我把新市当做第一故乡。”余立群毫不犹豫地说道。
  外婆在许多人的童年里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余立群来说也不例外。“我从出生到学前都在新市,都是在外婆身边度过的。幼稚园也是在新市读的,幼稚园就在派出所附近。”
  古色古香的韵味,大家庭温馨的生活以及没有学业的烦恼……在新市度过的童年,是余立群最开心的时候。“最怀念的事是到了夜晚,外婆拿着长条凳带我去看电影。”
  即便是到杭州上小学之后,余立群身边也没有缺少外婆的照顾和陪伴。余立群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着外婆对自己的关爱。特别是作文,每次参加比赛都能获奖。她还考进了当时杭州最好的杭二中。
  “母亲是语文教师,我成绩又很好,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也没有受过什么磨炼,很轻松。如果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很可能是娇生惯养的一个。”

 

谈生存不谈理想

  但余立群的母亲并没有给她变成娇娇女的机会。“我妈妈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作后在杭州做中学教师。思想解放、性格独立,是个女强人。”1984年,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余立群的母亲不甘平凡带着余立群移居香港,开始了从零开始的生活。
  “刚到香港,一是语言不通,二是大陆与香港差异大,整个环境对大陆人有点歧视。”好在余立群和她的母亲得到了浙江籍乡贤帮助,而这也间接地为余立群踏入金融行业奠定了一定基础。余立群刚去香港的时候读了苏浙同乡会在香港办的中学——苏浙公学。余立群的母亲则做起了对外贸易。
  周遭的环境让余立群的母亲对她要求格外严格。“我当时去香港是初一升初二的时候。我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可能是职业病吧,在她印象里留级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所以我来不及适应当地的语言、繁体字,我妈妈就让我上了初二,甚至还跳了半级。”
  毕业后余立群在乡贤的帮助下进入了证券公司实习。“这是我第一次踏入金融行业,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后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完成了所有金融方面的从业资格证照。”
  “那代人在香港想要扎根很艰难。刚开始去就是求生存,没有什么理想。你知道吗,那时苏浙公学的门卫是北大的老师。”余立群感慨万千,“打拼的时候很艰苦,遇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往回看,为我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奠定了一些基础。”
  1996年,余立群正式入职大福证券,也就是周大福的姐妹公司。2011年大福被海通国际收购。余立群成为香港海通国际的副总裁,分管证券市场销售、融资服务等业务。

位于禹越镇栖湖村的“侨爱图书室”是由余立群出资设立的

 

热心的德清女“管家”

  包括香港德清同乡会会长在内,余立群有近十个社会职务。说起余立群,德清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沈海明连连称赞:“当会长,好处是没有的,是要有担当的。余立群很积极很热心,像德清企业到香港需要什么咨询服务以及金融业务服务,她都帮了不少忙。”
  “同乡会的宗旨是让旅港的德清同胞团结起来。让有兴趣来德清投资、经商的,多了解一些德清,也让旅港的德清人有一个交流乡情的平台。”兼任香港德清同乡会会长的余立群说。
  余立群还是德清县政协的海外代表,2010年12月出资在禹越镇栖湖村设立了“侨爱图书室”,供村民生产生活之余进一步丰富精神世界。她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家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同时,她也一直同旅港德清籍人士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和鼓励旅港乡亲更多地为德清新崛起献计出力。

 

我的根在德清

  余立群回来得很频繁,每隔一个多月就要回来一次。除了本职工作业务需要,社会职务也占用了她一部分时间。她坦言很忙。
  那为什么还选择去做呢?“其实跟我妈妈的一个要求有关,她再三叮嘱我,德清的事一定要管。在外创业,心里都会有一个根。故乡对自己而言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感觉。”
  “虽然我妈妈思想很解放,但家庭观念很传统。她一直灌输我一种观念,一定要回来上祖坟,每年清明、冬至都要回来。我还特地在武康买了房子给我母亲住,后来我母亲病逝了,但房子还一直留着。”
  “受我母亲影响,我对家乡的感情不是一点点,是很深厚的,甚至以后还是会叶落归根的。”

 
作者: 本期撰稿 记者 虞高岚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