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直击
在踏进新安镇新桥村的路上,连排的三层楼房、茂密的水杉树和连片的青虾养殖,一下子让人领略到“和美家园”的魅力。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一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实践也正在进行着。
见到村书记沈文松和村
主任俞建根时,他俩正在东村组村民老章家里。老章的邻居最近打算打个围墙,而围墙的一侧刚好对着老章家的大门。为此,老章很是郁闷,但碍于邻里之间的情谊,只好找上了村里。
“搭建围墙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如果属于临时建筑,是需要批准才能建的,而且前提是不能对邻居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还得向国土所讨教。”听到沈文松的回答,老章才慢慢消了气。
“看上去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拖着拖着就大了。在它还是小事的时候来走走,矛盾就提前解决了。”沈文松说,村里依法办事加上民声表达渠道畅通,村里一直很“安耽”。“从2001年合并建村以来,一次集体性上访事件都没有发生过呢。”
兼任村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俞建根看来,除了不断加快“法治”进程,这份“安耽”与淳朴的民风也密不可分。俞建根说,小时候在晒谷场上听老人用白话讲的故事大多是劝人向善的,其中古桥双桥的由来最让他印象深刻。前两年,村里评选了“好婆婆”、“好丈夫”、“好妻子”、“好媳妇”,引导村民们和谐生活。而今,流传已久的双桥传说、村民身边的道德榜样都进了村里的桥文化馆,“渡人渡己”成了村训。
俞建根提到的双桥位于新桥村俞家埭组。在那里,一位老人正在打捞河道里一个漂浮着的垃圾袋。一打听,原来老人并不是河道保洁员,而是村里古桥保护志愿队的志愿者。老人叫邱连法,今年69岁,是村里的退休干部。“我们不光是保护古桥,还要保护河道环境。只有人人参与了,村庄才会越来越美!”
在新桥村,像邱连法一样积极参与中心工作的村民并不少见。2013年新桥村创建和美家园,15户农户主动参与了中心村集聚;村里开展土地流转,得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如今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村级建设工程招标,村民组长、村代表集体表决并进行监督……
沈文松说:“村民自治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全村“德治”环境好,村里有纠纷、村务决定也遵循依法办事,矛盾自然少了。”
现象解读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我县开展城乡体制改革试点的内容之一。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新桥村的实践又有何借鉴意义?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县委政法委综治办主任杨顺安。
杨顺安说,今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在我县开展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创新社会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三位一体”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有效载体。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自治是根本。
推进基层“德治、法治、自治”的社会治理方式,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安镇新桥村结合实际,围绕德治与自治,强化村级治理机制建设,融合了创新社会治理要求,为基层治理探索了新路子。以弘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发挥道德的自我约束,从身边挖掘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加强了道德氛围建设。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机制建设,提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强化自治功能,保障自治权利,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自治,更好地夯实了社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