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城纪20年1994-2014 >>
文字:   打印

德清县环境保护局:从“先污后治”到全民环保
www.dqnews.com.cn 2014-05-29 德清新闻网 来源:

老环保人的压力与努力

  王正桅刚进入环保系统工作时,环保局还没从建设局分出来。这位原县环保局副局长介绍说,当时,他所在的部门只是建设和环保局所辖的一个环境管理科,行政人员才3人,加上监测站和监理站的工作人员,一共20人左右。

  那时,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2000年,某个乡镇有家造纸厂已经装上了治污设施,但还是对下游乡镇的水体造成了污染。邻县乡镇的村民饮用水受到了影响,闹到了建设环保局,指责工作人员监管不到位。

  为了解决这件事,一共去了5个人到现场取水样。没想到,刚下船就被十几个村民围住了。情绪激动的村民听不进解释,拉扯着把他们往水里推。有个环境监理站站长的手脚都被架了起来,幸亏他拼命喊“我不会游泳,我不会游泳”,才没被扔进水里。

  “那些年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治污的执行力度也不是很大。很多企业将设备装上去就算是把环保工作做好了,其实污染还在继续。”王正桅说,这还不是遇到的最大难题,更难的是来自企业和乡镇政府的阻力。“若要

  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查处力度,会遇到很多阻力,有些地方乡镇领导甚至还为企业说情。”

  不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这也直接促成了建设局和环保局在2001年4月分设。

  后来,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慢慢增强,环保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还记得,一家杭州的化纤厂曾经想要入驻德清。通过考察,我们判断这个项目高耗能高污染,会对武康的环境造成冲击,就写了一封意见书上交。”王正桅说,“最后,县领导亲自听意见了解情况,并采纳了环保局的意见。”

新环保人的忙碌与充实

  嵇浩翔,2011年进环保局工作。他所面临的情况,已和王正桅那会大大不同。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老百姓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其中。“以前一年最多就百来个投诉件,现在有近2000个。”嵇浩翔说,就连前段时间全城柳絮飞扬,老百姓都打电话举报,以为是化纤厂在偷排。

  今年5月22日晚上9点多,他就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号码来自雷甸,反映当地空气中的异味问题。报料人说,这个异味只在晚上出现。“其实前一天我们已经去过一趟了,从武康开车过去要半小时,到那异味就没有了。”不过,嵇浩翔依旧耐心十足地对电话那头的投诉人说,“如果今天晚上7点钟还有这个味道,我们一定会赶过去的。”

  除了24小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环保局还经常开展夜间突击检查。有一次,监察大队突击检查,发现新市有家印染厂,虽然已经在协议书上承诺停产,却在晚上偷偷开工。老板被执法人员抓个现行后,只能在规定的日期内拆除违规生产的设备。“我们的行动事先都是保密的:环保局的领导事先安排好4个封口的信封发到每个组,组员上车之后才能看到要走的企业名单。”

  平时,嵇浩翔的工作也很有挑战性。早上,他要去看县长热线的记录,并将和环保有关的事项分派到乡镇的环保所。要是遇到疑难杂症,他会和所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去现场调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个双休日是不能休息的。凌晨5点睡下去,早上8点正常到岗也是常有的事。”

  最终,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起到了明显的成效。现在一些老板要办厂第一个想法就是来环保局咨询:怎样才能让排出去的废水达标?“其实他们也知道,要是前期工作没落实好,后期也不能安心生产。”

寄语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郭坤华

  近年来,我县生态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着力在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执法监管、能力保障上下工夫,基本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我县已正式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成为新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历经十余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得到了肯定,是圆满,更是新的挑战。

  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五水共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强化污染治理,倒逼转型升级,严格执法监管,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深化绿色创建,以让德清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为目标,努力当好先锋、作出示范,为实现德清新崛起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回眸:环保成果

优服务强监管塑造环保新形象

  提升环境保护监测、统筹生态文明创建、推进排污减排工作、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这是近年来,县环保局在探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时所做的努力。

  着力提升环保监测能力。近年来,德清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先后获得“2005-2007年度浙江省先进基层环境监测站”、“2010年度浙江省优秀环境监测站”、“2012年度浙江省优秀环境监测站”等称号。

  在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环评监测、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等委托监测服务。近年来,加大了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该站平均每年获得监测分析数据11万个左右。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创建。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科学理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建立生态文明志愿者、生态文明监督员、生态文明小小宣传员等三支队伍,开展“低碳生活我先行”等主题活动,普及生态科学知识。

  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消费日”,建立德清县国民生态消费教育中心,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消费、关注环境、关注民生的良好氛围。按照“巩固、提升、创新”的要求,统筹推进系列创建。

  全县已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22所,省级绿色企业15家,省级绿色社区9个,省级绿色家庭23个,省级绿色饭店4家,省级绿色医院1家,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16个。

  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艺装备得到提升、污染排放量得到削减,整治成效明显。前几年关闭了全县3家铅蓄电池企业,开展了以化工为主的钟管工业集中区专项整治工作;对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开展了油气回收工作;对竹拉丝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关停了饮用水源范围内44家竹拉丝企业;电镀行业整治通过市整治办验收,电镀企业由22家减少到16家。

  去年,强势推进四大行业整治,共关停企业26家,搬迁入园2家,原地整治提升37家。

  大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执法监管“亮剑”。坚持把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和高压态势。推行4×(3+1)执法模式,即四个环保所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天检查企业不少于3家,每月开展1次突击检查。2013年,对167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责令37家次严重违法排污企业停产整治。

  打造“阳光”处罚机制。召集相关企业召开情况通报会,并建立乡镇通报机制,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启用行政处罚电子平台,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行政处罚结案率、罚款到位率分别同比增加了30.3%和24.2%。


 展望:环保建设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德清”建设

  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完成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二是协调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一季一考核制度,不断改善全县环境面貌,努力打造清洁德清、绿色德清。三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注重对河口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会同有关乡镇开展竹笋加工企业专项整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以项目准入为抓手,强化源头环境污染控制。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总量平衡政策和替代削减标准,为加快发展腾出环境空间。二是提升环评审批效率。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效率。三是扩面提质强化验收。认真梳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查及验收程序,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环节,确保重点项目验收到位。

  以污染整治为抓手,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排放。一是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全年锁定39个减排项目,强化指导督查,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是扎实推进行业整治。确保2014年6月底前完成造纸、印染、制革行业整治,2014年底前完成化工行业整治。三是强化辐射管理。强化放射源、射线装置、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创建辐射环境管理省级示范县。

  以治水治气为抓手,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一是合力推进“五水共治”。以“治污水”行动为重点,强化九法治水,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十大工程、清三河,年底前消灭垃圾河,黑河、臭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督查、通报机制。二是协同防治大气污染。建立大气重污染应急机制,全面加强对PM2.5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扬尘、粉尘、烟尘污染,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和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及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危废产生企业的日常监管。

 来自莫干山的风

写在德清获“国家生态县”称号之际

  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香气。这是初夏的味道,带着莫干山的竹香和下渚湖的清爽。

  蓝天、白云、清洁的水,还有宜居的城市。这为德清带来了“国家生态县”的荣誉,也为德清勾勒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画笔所至,新城崛起,百姓安居;彩墨铺开,漫野翠竹,迎风摇曳。

  美丽的风景,离不开近十年来,致力于生态县建设的全县人民,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的德清之路。

  生态经济之路越走越宽。规模经济效应与发展循环经济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思路,已让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73%的比重。与高新技术产业一样迅速成长的,还有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2005年,德清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拥有“名山湿地古镇”的“休闲胜地”,渐渐在长三角地区打响品牌。

  生态环境之路越走越美。在环保上的多年努力,使德清城乡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城市化率达到61%,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绿色小康县”。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上,2005年,德清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屏障地区乡镇“考绿不考工”,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环保支出。在西部山区,历经岁月变迁,青山绿水却始终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美景醉人,苍翠欲滴。

  生态文化之路越走越深。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德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着力保护生态环境,重视挖掘文化内涵,瓷之源、游子情、道德高地……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重新发现、继承与弘扬,让德清的文化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乡村旅游、洋家乐……给山青、水清、人亲的德清注入了新的发展契机。

  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万事兴。今天的德清,生态县建设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实际行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全民环保、支持生态县建设的浓厚氛围。今天的德清,在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成就了全国文化生态旅游的一个典范。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来自莫干山的风,催人远航。这座城市,正在再次奏响集生态环保、科学发展于一体的新崛起号角。

  让我们记住昨日之奋斗,分享今日之荣耀,再创明日之辉煌。

  记者 陈炜

从“先污后治”到全民环保

德清环保: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丰收”

讲述:环保故事

两代环保人眼中的难与易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排污造成的环境问题成了令各地头痛的事情。

  在当时刚刚调入德清环保系统工作的王正桅印象中,无论是阻止污染企业入驻还是查治正在排污的乡镇企业,都显得困难重重。不仅乡镇领导会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替企业向环保部门施压,就算企业按要求花大价钱配置了治污设施,也很难真正实现达标排放。

  这样的难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在新环保人嵇浩翔眼里有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各级领导不仅会全力支持环保部门的工作,企业主也会主动上门征求环保局意见。

  环保工作渐渐改变的背后,是德清43万人民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

 

 

   以执法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巩固4×(3+1)的执法监管模式,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环境执法后督查力度。二是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深化环保公安联动机制,加大环境案件的侦办力度,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与法院、电力、工商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增强执法刚性,提高执法效能。三是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全面开展环境风险源等级评估,加强全县环境风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环境风险动态化管理。

  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切实树立阳光环保形象。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环保为民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支“为民、担当、务实、清廉”的环保队伍。二是加强学习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实现环保能力与环保事业相匹配。三是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

作者:撰稿 黄洁杰 陈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