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城纪20年1994-2014 >>
文字:   打印

德清县卫生局:从省城求医到“家门口看病”
www.dqnews.com.cn 2014-05-2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德清医疗卫生事业的20年巨变

 

讲述·医疗故事

家门口就能享受与杭州一样的医疗水平

  从两家医疗设备简陋的小医院到如今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德清县人民医院成了浙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县级医疗机构。
  从当初动不动要往杭州跑,到如今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服务。20年的岁月变迁,德清县的医疗水平,已然翻天巨变。

一位老病人口中的“点赞”

  25年前,陈作轩不幸被确诊为尿毒症。从那以后,他的生命只能靠每周三次(周一、周三、周五)的血透来维系。25年来,从为生的希望四处奔波,到如今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老人见证了德清医疗卫生条件从简陋到完善的大变迁。
  5月19日上午7点40分,81岁的陈作轩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县人民医院做血透。36台先进的血透机器,让他不用排队,第一时间就可以接受血透治疗。没用多久的时间,老人就完成了血透,这让他全身上下重新焕发了活力。
  要是20多年前,这样的医疗服务,老人连想都不敢想。“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县里没有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我只能跑到杭州的医院去做血透,每周来来回回,饱受颠簸之苦,非常不便。”
  改变来自1997年,当时,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引进的血透仪器,已经能够胜任陈作轩平常的血透治疗,老人不用往杭州跑了。
  “但当时治疗一次还是比较麻烦。”一台血透机、一个医生、两个护士。这是1997年陈作轩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时留下的印象。一间治疗室,一间血透医生办公室,成为了当时血透病人的主要治疗场所,四个多小时的血透治疗,让陈作轩觉得治疗过程有点漫长。
       如今,在德清县人民医院做血透,不仅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更让老人激动的是,医疗报销政策的落实让他在经济上也大大松了口气。
  “1998年,我做一次血透自己需要支付200多元,现在做一次血透加配药,自己只要支付50元不到,这完全得益于医保政策给我送来的福音啊。”

老医生见证医院走向现代化

      20多年前,如果有人得了危急重症怎么办?那时候,医生尽管竭尽全力抢救,但迫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救活率却不高。      这样的无力感,从医38年的徐同珊当年深有体会。作为曾任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的他,目睹了德清医疗水平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历程。  
  “那时候,由于受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限制,尿毒症病人在县级医院很难开展施救。”回忆起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徐院长表现出了几分惋惜。惋惜一条条生命因设备落后或经受不了送往杭州时的颠簸而被病魔带走。1976年,徐院长在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那时,他就目睹了一位尿毒症病人因条件的限制而走向了死亡。  
  徐院长清楚地记得,患者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农林干部,当时39岁,长期的尿毒症让他只能不间断的接受一般的治疗,但这样的治疗并没有缓解他的病情,最后引发了尿毒症脑病,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在从乾元到武康的途中跳车身亡。“如果这位病人生活在现在的条件下,绝对可以活下来啊!”徐院长摇着头叹息道。  
  这样的尴尬在10多年前就得到了改变。2002年中秋节前夕,一次抢救在徐院长记忆中也尤为深刻,人民医院某专家在恳谈会上汇报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地上,徐院长与在场的专家立刻展开了施救,将他送进重症监护室,并做CT等相关检查,脑外科专家第一时间与杭州专家联系。因为和省城的医院建立了联系机制,杭州的专家很快就赶来了。
  “当时,我们和省城来的专家没顾得上吃几口热腾腾的面,县人民医院脑外科专家就对病人进行了术前准备。”
  “通过两地专家的通力合作、医院ICU的健全完善、规范化的急救系统,病人被抢救了过来。”徐院长介绍到。 
  如今的县人民医院,人才队伍更是不断壮大,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267人;临床科室专业进一步细化,医院的眼病诊治中心、微创诊疗中心、内镜诊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在本县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院拥有日本东芝数字减影X线机、日立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仪器设备。
 

 

展示·卫生成就

德清创建省卫生强县纪实

  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联合国计划生育第六周期优秀项目县、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县、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县治搬迁以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浙江省卫生强县创建工作,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装修一新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设备现代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齐全,县级医院实现就医“一号通”,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医刷卡报销……今年5月,又传来喜讯:我县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强县,成为湖州市首个获得命名的县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010年2月,在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形成了以307种国家基本药物为主体、150种省增补药物和100种县常用药物为补充的基本药物目录体系。2012年12月底,在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启动了综合改革,实施“一减两调一补”政策。2013年总体补偿率为74.53%,药品收入占比下降9.04%,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明显提升,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的调研肯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审批设立了中医针推医院、五洲生殖医学医院、天顺骨伤科医院3家民营医院。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13年9月,县政府与省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2月,三家县级医院成为省人民医院合作医院。同时,以协作医院、技术指导医院、分院等形式,加强了县人民医院与浙医一院、县三院与杭师大附属医院、县中医院与杭州市中医院的技术协作。成立了全市首家常驻医疗机构警务室,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改造升级了120急救中心指挥系统,累计创建省级平安医院3家、市级平安医院7家。实施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推广了优质护理服务,推行了电子叫号、自助取单、专家预约等便民服务举措,连续7年获市献血考核一等奖。

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落实三大类12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服务经费达到30元,省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全覆盖。推进了省级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甲乙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了县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中心,积极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县卫生局被国家卫计委表彰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表现突出单位”。2010年7月,在全市率先实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六个服务项目的“政府埋单、全程免费”。

农村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了有效整合,2014年起实施一体化、无差异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1年,我县实现市级以上卫生乡镇全覆盖,目前拥有国家卫生县城1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卫生乡镇6个、市卫生乡镇3个,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每个乡镇(开发区)拥有一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卫生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41家,基本建立了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创建省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1家,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90家。开展了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1.8万份。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

  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于2008年前相继投入使用,新建住院大楼、高压氧舱项目作为政府交钥匙工程,已落实资金来源,明确建设主体,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县三院整体搬迁项目已明确建设主体,纳入县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县中医院新建综合楼,在全市率先成立国医馆。县疾控中心扩建实验楼,建成我县首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县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搬迁新址,开设规范化门诊。完成了洛舍、筏头、秋山等10家乡镇卫生院(分院)的标准化建设工程。

卫生队伍技术力量有效加强

  2011年以来,择优签约普通高校医学类优秀毕业生210名,公开招聘普通高校应届类和系统内实践经验类卫技人员 311名。每年组织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员赴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医院进行上挂锻炼,选派县级医院医疗骨干赴沪杭大医院进修深造。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培养”和“年老乡村医生退出”三个计划,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医60名、定向培养生30名,78名年老乡村医生已退出,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