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绿水 不愁金山银山
生态建设换来发展新天地
现象直击
天蓝、水清、山绿、景美。春末夏初的筏头,似一幅山水画卷。正因如此,曾经无人问津的筏头山村如今游客如织。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后坞村西坞里73号,情环山野、竹声鸟鸣、溪水叮咚。店主是两个韩国80后,吕寅赫和沈秀元。
旅店店门口最显眼的,是一副可以展开的无烟烧烤台,旁边是一个可以自己生火烧烤的壁炉。遮阳伞下,在上海从事电子行业的杨先生和妻子坐在休闲椅上,一个捧着书、一个捧着Ipad,喝着茶,惬意地享受着乡间的美好时光。“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空气好,还有山有水,让人很放松。”杨先生说,从网上看到了介绍,就自己开车3个多小时过来了。打算在这里好好休息几天,然后再回去。
走到店内,墙壁上展示着韩国老板沈秀元参加山地车俱乐部活动时的比赛用车和照片。吕寅赫正坐在电脑前查看客房预订。
“这个周末只剩一间房了,下个礼拜也订满了。”说着熟练的中文, 吕寅赫满脸笑意。说起来后坞村开洋家乐的事,吕寅赫显得有些兴奋:“6年前,我们还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有一次,来莫干山骑山地车,发现这里环境实在太美了,一看便爱上了这里。只是,在这里住宿太不习惯。于是想搞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休闲旅舍。没想到,现在人气这么旺了。”
正交谈间,外面走进来两位年轻的外籍朋友,友好地向记者打招呼:“hello !”
“生态补偿机制,带给了我们青山绿水,也带给了我们无限生机。”后坞村党支部书记项明亚喜滋滋地说,这几年,环境好了,“后坞生活”等洋家乐纷纷落户,还带动了当地一批农家乐的发展。现在,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打工,自家种的蔬菜、茶叶还能卖给“洋家乐”和游客,确实比过去好多了。
现象解读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是我县城乡体制改革中创新完善生态建设保护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我县对环境精心呵护的决心和信心。
县环保局副局长陈珏介绍说,我县2005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去年,县政府又出台《进一步深化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高了生态公益林、乡镇财政以及行政村集体资金的补助标准和对村民的补偿力度。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将有力调动西部乡镇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陈珏解释说,主要是深化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这对促进企业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我县开始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企业来说,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增加了企业的排污成本,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能使企业珍惜排污指标,把排污总量削减下来。几年下来,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陈珏说,改革过程中,计划在过去基础上,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扩大交易标的,逐步形成管理规范、交易顺畅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环境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