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城纪20年1994-2014 >>
文字:   打印

德清科技新城:我将青春铸新城
www.dqnews.com.cn 2014-05-22 德清新闻网 来源:

 
——写在德清科技新城成立4年之际
 

  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这是一座飞速崛起的充满智慧和创意的新城。

  对武康城区的许多市民来说,科技新城曾经是遥远而陌生的。随着塔山街南侧景观带的日益丰满,随着云岫路延伸段、曲园路延伸段、塔山二街等一大批纵横交通干道的横空出世,随着荒凉空地上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踏足这片城市南部的“处女地”,并不由得为土地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叹。

  2009年,在深入贯彻浙江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大背景下,为了深化“德清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抢占新一轮县域竞争先机,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了在塔山街以南区块建设科技新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年初,由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组建成了新班子,新城建设正式启动;2011年5月,在考察了许多县市和多次商榷下,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县政府签订《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正是选择了科技新城核心区块,这份来之不易的合作协议,使懵懂之际的科技新城找到了更为明晰的前行方向。伴随着国内37家地理信息龙头企业的落户,现今该产业园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规模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自诞生之日起,科技新城就承载着深化“德清模式”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期冀和梦想,现如今,这块以科技为名的土地,正在不断地加速崛起,全力筑就着一个“新城梦”。

向南,一座新城即将诞生

    沿着云岫路一路南行,穿过塔山街,高挑大气的路灯,一直向前延伸,艳丽多彩的蔷薇花,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行道树下,一条崭新的双向六车道道路展现在眼前。

  站在新路上,再次摊开《浙江省德清科技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彩图,作为建设亲历者,科技新城规划建设部部长姚欢亮脸上充满了欣慰感。“你看,红色箭头标示的塔山二街、中兴南路、云岫路延伸段等几条道路,都是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道路,现在,图纸上的线条都已经变成脚下实实在在的路了。”

  中兴路延伸段、云岫路延伸段两条道路是整个科技新城的纵向主干道,均按照宽56米的双向六车道建设,比塔山街以北的中兴南路和云岫路宽很多;而横向主干道塔山二街,宽度也达到了45米。仅仅一年多时间,大气、精致的基础设施已开始改写新城昔日的粗放景象。

  自从2010年新城启动建设以来,姚欢亮便是其中基础设施的参与者,亲眼目睹着新城一点点从图纸走进现实里。也正因为如此,他格外关心新城建成区域内的一草一木。一路上,一块掀开的道板、一株倾斜的灌木,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一番仔细观察后,或拿纸笔记下,或马上电话联系施工者。

  不断完善路网建设,在改善城区交通的同时,大大拉开了城南框架,拓展了新城的发展空间。据介绍,截至目前,科技新城6个总投资10亿元的平台项目不断推进,其中投资2.65亿元科技新城道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启用,投资6亿元拆迁安置小区建至18层,园区北侧30米宽公共绿化带投入使用。

  当然,在道路与道路之间,一幢幢正在拔地而起的风格独具的产业大楼,更加吸引眼球,也让姚欣亮更为自豪和期待。最东侧,由地理信息数据中心、行政审批中心、数据备份中心三大主体楼群组成的浙江省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大楼已经初具规模,一旦大楼投入使用,将为入园企业提供“零距离”全方位服务,对德清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从省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大楼往西走,云岫南路与塔山街交汇处,城仕中心大型写字楼也已开始地面建设,施工现场外围,招商活动刚刚启幕,已呈现出火热情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武康新的青年创业中心。

  目前,在这片热土上,共有20幢总投资高达16.24亿元的产业大楼正在夜以继日地快速“生长”。其中投资2.6亿元5.4万方的国遥联建产业大楼现已实施幕墙施工;投资5.7亿元7.8万方的德清智创科技城正进行主体框架建设;投资2.56亿元5.2万方的山东正元、浙江臻善联建产业大楼项目已进入地下工程施工;投资8050万元1.3万方的浙江省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大楼开始室内装饰施工;总投资4.56亿元9.2万方的芯片科技大楼正进行桩基施工;北京国遥、四维远见、中测新图、数据中心大楼等产业大楼预计都于今年投入使用。

  在这里,处处是高塔林立,处处有车辆穿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理念,科技新城一期508亩沉睡的土地已经被唤醒,截至今年4月,这一区域内,已累计完成总投入20.2亿元,建成平台面积1600亩,拓展平台面积2445亩。

  向南,一座新城,即将诞生。

 

瞄准,招商不断收获硕果

    建科技新城,如白纸泼墨,而在这块土地上当如何“作画”?走进钱江的办公室,他正在整理招商信息。而在那个拉开的抽屉里,近千张名片甚是吸人眼球。

  钱江是科技新城的招商部部长,2011年,刚来到新城工作时曾被派往北京驻点招商。这几年,在向客商推介科技新城时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可以将那句“正在推进中”自豪地改为“有空时可以来看看,都已经建好了”。

  马年春节刚过,科技新城8个招商组,早早分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汉等地驻点招商。近年来,科技新城积极探索采用特聘招商、中介招商模式,再新增16名特聘招商员,努力把“以商引商”的招商模式做细做大。

  找准方向,招商成效逐步显现。四年来,这座华东地区唯一的地理信息产业园捷报频传:北京四维图新、广州中海达、上海北斗卫星平台、杭州星软等8 家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伸出了合作之手;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臻善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渔(福建)通信有限公司、浙江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有限公司等37家国内知名的地理信息企业入驻科技新城。

  从最早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签约引进,到联合国地理信息管理论坛永久会址落户科技新城,从产业园一期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到被认定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每一次的收获,对“新城人”来说,都是一次鼓舞。

  欣喜的何止这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带着国家科技进步奖来了;清华大学研发团队来了;浙江大学教授、专家带着科研成果来了,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来了……

 

成长,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仅仅四年,科技新城整体框架已跃然眼前。的确,这片充满现代感的区域正在被人们所熟知,更为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对自己承诺的兑现。

  张妍见证着这一切。她是科技新城首家入驻企业——湖州数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她用“惊人的速度”来形容新城每一天的成长。“我喜欢看到科技新城的变化,喜欢看见在新城投资创业和工作的每一个人因为共同的观念而让生活变得美好。”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科技新城的快不仅在于基础建设和行政审批的快速,更在于它富有节奏性的成长。”随着2010年9月正式注册以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城人”,张妍在这片承载着未来和梦想的土地上走过了四个年头。

  在她看来,科技新城作为德清最宜居、宜业、最具潜力的新城,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这不仅体现在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CBD,还体现在新城更加强的政府扶持上。“政府的扶持甚至比承诺的更好。”张妍对此深有感触。

  打造软环境,科技新城有真行动。自园区设立以来,科技新城不断强化软硬环境建设,积极为入园企业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氛围。建成一批集体公寓、人才公寓和高端公寓,为入驻机构和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同时,科技新城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人才政策优惠。在人才引荐补助、人才贡献奖励、初创企业资助、产业培植扶持等12个方面给予更多补助和支持。每年专项列支2000万元,支持地理信息产业企业发展,对承接重大项目、购买进口成套设备以及其他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和张妍一样关注新城变迁、思考新城发展的企业人,还有很多很多。

  “从一片荒凉的土地到一座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这是我们见证着成长的新城。”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德清负责人陈臻红抬头仰望着正在结顶的11层楼高的产业大楼,在感叹岁月变迁的同时,也不禁为科技新城的今天欢呼,并继续怀揣着梦想迎接更美好的明天。“这幢产业大楼今年六七月份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是国遥公司遥感影像数据的‘大本营’。”
  “四年来,科技新城对我们的关心和服务,比我们想的更周到。”陈臻红说,“科技新城为我们解决了企业在项目申报、注册、子女入学、住房配套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并提供‘全程式、全方位、全天候’的‘360度’周到服务。”

  事实的确如此。陈敏良是科技新城经济发展部部长,作为新城2010年建立以来的16位“元老级”人物之一,他深有感触。

  陈敏良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晚了半小时出现。问其缘由,才得知,在一个多小时前,他接到了企业咨询如何申请办理一项资质的电话咨询,挂了电话,便急匆匆地赶去现场,为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现场解释。这就是张妍和陈臻红所看到的,比承诺更好的服务。“我们非常强调对企业的服务,大到企业落户手续办理,小到申请一个公共自行车租借点或举办一个文体活动,我们都会为企业一一办妥。”陈敏良说。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目光“锁定”这座新城,一个个大项目在科技新城落地、生根,并结出累累硕果。四年来,科技新城用事实给出了答案:从1家企业到如今的170家企业“抱团”入驻。截至目前,科技新城已签约企业170家,已注册企业163家,有产出企业55家,总产出15亿元,占注册企业的34%。从数据情况分析,科技新城的地理信息集群效应已经初显。在已注册企业中,包括地理信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类企业共75家(其中地理信息企业37家),占所有注册企业的46%,产出1.5亿元,税收2000多万元。

 

未来,打造中国地理信息南园

 

  都说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作画是容易的,因为能发挥的空间最大,但如何画下继往开来的精彩第一笔却是件极其考验功力的事。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科技新城已用饱含浓墨的一笔画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思路必将带来新跨越。“2年了,之前来看到了路,这次来看到了建起的高楼,看到了规划和产出,看到了科技新城踏踏实实地在进步。”5月16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第二次来德清调研地理信息产业园工作时甚至打趣道,“如果我在杭州,我一定会来科技新城!”

  开车时查看行车路线的交通流量、上班时遥控家里的电饭煲做饭……未来,整个城市都在地理空间的框架系统中……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理信息运用所带来的诱人前景上,都会烙上“德清”的印记。

  “一年启动、四年成形,八年成城”,德清科技新城将成为科创研发、信息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聚集、基础设施完善、商务服务一流、高端人才聚集、生态环境优美、绿色休闲宜居,具有鲜明科技特征的德清城市新区域,并努力将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打造成中国的“南园”。

  2014年起,科技新城将通过奋战三年,大力实施“1166”工程:集聚地理信息企业100家,完成税收1亿元,66幢产业大楼全面完工。我们似乎能在这柔软的文化和绿色山水间感受到“德清魅力”与“科技”的又一次火花四射的碰撞,而“我将青春铸新城”的新城文化将是新城人的誓言和建设科技新城不竭的动力。

作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