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10岁慈孝女孩撑起一个家:婆婆把我养大 我也要养婆婆
www.dqnews.com.cn 2014-05-1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俗话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百步梯村二社的10岁女孩李春玲,就像是一棵小草。几个月大时,妈妈抛下襁褓中的女儿,离家出走。爸爸在主城当棒棒,留下小春玲和64岁的婆婆相依为命。

  婆婆身体不好,常因病起不了床。做饭、洗衣、养鸡鹅的担子,全落在小春玲柔嫩的肩膀上。女孩最大的愿望是成为医生,治好婆婆的病。她说,是婆婆把自己养大,这份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了。

  婆婆患病长期卧床 10岁女孩成“顶梁柱”

  5月9日下午4时许,渝北区古路镇百步梯村外的泥巴路,及人高的野草随风轻摇。空旷的大山里,除了鸟鸣泉溅,隐隐几声犬吠,行人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泥巴路的尽头,钻出一个嫩绿色的小小身影,10岁的李春玲放学回家了。

  走完公路转山路,近40分钟行程,小春玲走得很快。到达百步梯村二社,穿过几个农家院坝,尽头一拐,迎面有4间土墙房子,那便是女孩的家。

  “婆婆,我回来了!”刚迈进门,小春玲就大声打起招呼。家里黑乎乎的,除了电灯、吊扇,看不到其他家电。最值钱的,是两台闲置已久的脱谷机。

  “好、好,走累没得,快歇一哈。”最里间的屋子,传出几声虚弱的回应。说话人是小春玲的婆婆,64岁的曾祥英。因患高血压、肺炎等疾病,曾祥英干不了重活。有时犯病,一身都痛。别说下地,就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躺在床上,昏沉入睡。

  趁太阳还没下山,小春玲搬来小桌子、小板凳,放在大门口,就着门外的光亮,做起作业。一次作文课,老师让大家写“我最爱的人”,她写的是曾祥英。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主城当棒棒,一年仅回家两三次。在小春玲眼中,婆婆就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

 出生几个月妈妈离家出走 6岁起学着养家

  提到小春玲的身世,曾祥英长长叹了口气:“娃娃太造孽了……”2004年,小春玲出生。那时,父母正在南坪打工。一天晚上,爸爸李美全回到租赁房,推开门,一下就楞了:妻子不见踪影,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在地上乱爬,又哭又闹,脸上身上沾满灰尘。

  李美全将女儿抱回家,邻居们闻讯而来,却被小春玲细细的手脚吓了一跳。“看到都害怕,不敢走近了。”邻居陈淑英说,大家都担心,孩子太瘦小,养不活。

  好在婆婆爷爷精心照顾,又是喂米汤,又是喂糖水,1个月后,女孩渐渐有了气色。但爷爷患有脑淤血,事事都要人照顾。婆婆忙不过来,三四岁,小春玲就学会架柴烧火,六岁就学会做饭洗碗。

  2010年,爷爷撒手西归,家中不仅债台高筑,婆婆也病倒了。照顾家里的担子,全砸在小春玲的肩上。那时,她只有6岁。

  灶台没过胸口 小小人儿站在板凳上做饭

  做完作业,小春玲赶紧抱起盆子,去小河沟洗衣服。拧干晾好,给家里的3只鹅、15只鸡喂食,歇不了几口气,又忙着烧火做饭。

  柴火得用玉米叶引燃,小春玲有些怕火,点了好几次才成功。火钳又长又沉,足足有她半个身子长,就用双手握紧,一点一点往灶里添火。

  灶台太高了,快没过胸口,她就搬来一张小板凳,踩在上面,倒入白菜,小心挥动锅铲。炒不了几下,又得跳下板凳添柴。灶台里,火光忽明忽暗,映红了巴掌大的小脸。不时飘出的黑烟,呛得人直咳嗽。

  一碟炒白菜,一碗稀饭,就是小春玲和婆婆的晚饭。除中午学校提供“爱心午餐”能吃到肉外,家里的饭桌上,除了白菜,就是咸菜。长期缺少营养,长到10岁,小春玲却只有1米2高,体重38斤,外表像个六七岁的孩子,是全班个头最小的学生。

  “婆婆,吃饭了!”将碗筷端到床头,小春玲扶起曾祥英,一边守着她吃饭,一边聊起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吃完饭,又得洗碗、扫地。

  对于小春玲来说,做这些已是寻常。清晨5点多,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得起床做饭,喂饱鸡鹅后,再读20分钟书。6点40多,女孩出门,步行近40分钟上学。下午3点35分放学,回家后,又得干活做饭,复习功课。女孩的英语成绩不错,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她也因此自信、开朗了很多。

  做家务时,邻居陈淑英会过来帮忙。每隔三四个月,住在两路的姑姑会上门,给她做好吃的。逢年过节,爸爸会回家,给她买来新衣服,给家里劈柴、割玉米杆。但她总觉得,爸爸“一眨眼就不见了”。

 独自撑起一个家,小春玲也会感到无助,躲在被窝里偷偷掉泪,但她从没在婆婆面前叫过一声苦:“婆婆把我养大,我也要养婆婆。”

  小春玲只担忧一件事,婆婆的身体。“去年秋天,婆婆的病情加重,眼睛半睁半闭,一直起不到床。我生怕病魔会把婆婆带走,万一她走了,我怎么办?”说到这里,女孩的眼圈一下就红了。

  为帮婆婆减轻痛苦,她试着做头部按摩。婆婆的额头有些发肿,让女孩的心猛然一揪:“我好想哭,但又不能哭,不能让婆婆看到,不能让她伤心……”

  除了吃药,平时,只要听说有土单方可以降血压,小春玲都会想办法弄来,满心期待地看婆婆吃下。

  去年10月,听说银杏叶泡水管用,她跑到4公里外的渝邻高速古路服务区,捡了满满一口袋银杏叶,洗净晒干,泡水喂给婆婆喝。“婆婆说她喝了水,舒服多了。我好高兴哟,要是婆婆能好起来,就可以陪我踢毽,教我折衣服!”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