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曾用于粮食局办公
站在乾元镇清溪小学的校园内,一抬头,就能看到高高的树丛上方露出一座古建筑的飞檐翘角来。这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县儒学(又称孔庙),同时也是历史上清溪书院的所在地。3月25日、27日,在清溪小学的一间会议室里,接连召开了县儒学(孔庙)维修方案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县儒学已经进入了修复模式。
职能:兴教办学
唐贞观时,朝廷下诏各州县普遍建立孔庙,元、明以后通称文庙。到了明代,进学校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到了清代,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所以孔庙又是古代州县兴教办学的所在。
明清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德清书院有五座,其中以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的清溪书院最为闻名,前后历经五百余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李方榕利用县儒学会馔堂重建清溪书院,后毁于太平天国兵灾,同治八年(1869)再建。其间,朴学大师俞樾曾多次来书院讲课。
光绪二十九年(1903),邑绅蔡焕文、程森、施涵、徐士峻等改清溪书院为官立高等小学堂。三年后,学堂迁新舍,旧址一划为三,成为教育会会场、劝学所、县议会寄宿舍。
管理:划归百年清溪
县儒学始建于北宋,现仅存大成殿,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俗称孔圣殿,是目前省内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纪念孔子、推崇儒家学说的古建筑。已故蔡剑飞先生在《鸡冠集》之《清代德清文风鼎盛》一文中写道:孔圣殿后有大厅名明伦堂,堂内曾高悬六块匾额,前面一排中间一块大书“状元”,东面一块为“榜眼”,西面一块是“探花”;后面一排正中是进士题名,共录清代进士81人,东面有一块是“执义秉德”,为大总统徐世昌给邑绅徐士骈的题字,西面一块是“重宴鹿鸣”,这是赐给俞樾的。民国初,这里曾是小学的礼堂兼雨操场。
解放后,这里一度被改建成县粮食局的办公楼,但基本结构还在,2006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粮食局搬迁武康后,该建筑一直闲置,2012年经有关部门同意,县儒学划归清溪小学管理。创办于1901年的清溪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我县第一所传播新知识、宣扬科学民主的小学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人之一夏衍,上世纪30年代著名电影、戏剧艺术家沈西苓,社会活动家沈兹九等名人、大家都曾是清溪学子。
为了保护利用好县儒学,清溪小学征得文保部门同意,决定对县儒学建筑进行维修。根据文保部门的要求,校方聘请了高资质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修复方案。
孔庙飞檐
展望:打造国学基地
展现孔子思想、传承儒家文化、弘扬国学要义,建设一个文化气息浓郁、国学特色鲜明的教育基地,使县儒学和清溪书院重新回归、恢复,使之成为现代校园里一道典雅的文化风景线,是这次县儒学修复的初衷和目的。
据文保部门介绍,县儒学的修复工作将严格按照文保单位保护规定进行,修复后的县儒学也将用于国学教育,其中有纪念孔子,及反映儒家思想和传统教育等内容。
在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上,与会者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就清溪书院应定位为县儒学的经典一隅,县儒学应成为全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散落在民间的县儒学文物要加紧征集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校方还表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在4月底前对县儒学的修复提出意见建议,来信请寄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校长室)收,或发送E-mail至dqqxxxsxd@163.com,他们将在修复方案的论证过程中认真加以研究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