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第四届游子文化节 >>
文字:   打印

姬新龙:眺望世界风云的“无冕之王”
www.dqnews.com.cn 2014-03-2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档案

  姬新龙男,汉族,浙江德清人,生于1969年12月,新华社驻朝韩首席记者。

  之前发短信约访,可以说抱着十分“胆怯”的心态。短短数十字的短信内容来回修改了好几次,生怕一开始就被贻笑大方。

  因为,从行业上来说,他是我尊敬的前辈。而他的报道作品也着实让我“惊讶”。其中就包括“金日成逝世”、“韩亚航空坠毁”、“韩朝交火”等国际重大事件。 他是一个可以周游世界、遍访名流的媒体人,他有着一个集荣耀与刺激于一身的身份。他就是新华社驻朝韩首席记者姬新龙。

  电话刚接通,我就听到了一口十分标准的儿化音:“您好您好,我们是老乡也是同行嘛。”如此亲切的开场白瞬间打消了我之前所有的紧张和顾虑。

  姬新龙是我县钟管人,高中就读于德清三中。1986年,在北京大学外语系求学期间,由于各科成绩都特别优异,被派往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朝文系留学。那时,和国内亲戚朋友传递信息只能依靠外交部的信使,一般四五天也能把信寄到国内了。 由于姬新龙在专业方面一直刻苦钻研。各方面出色的表现却早早吸引了国家外交部的注意。大学还没毕业,他就收到了国家外交部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尽管各种考核都通过了,但那里不是我的追求。”姬新龙最终还是放弃了外交部的工作机会,选择了新华社驻外记者这个自己十分喜欢的职业。”

  突然传来金日成去世的消息

  由于有了之前在朝鲜的留学经验,1994年4月,初到朝鲜的姬新龙在生活方面并没有感到不适应。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也算是乐在其中。

  变化总比想象来得要早。

  就在初到朝鲜那年的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去世,这也成为了他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之一。

  采访中,记者也有幸听姬新龙亲口详细讲述了当天的曲折经历。

  “平壤是个美丽的城市,而春天又是平壤最美丽的季节。”姬新龙如此描述自己的工作环境。

  但那时的朝鲜是一个封闭的国家,那里的事,有时真真假假,令人捉摸不透。说是出了什么事,不一定就有;而当真出了事,人们又往往习惯性地打上个问号。这就给新闻报道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7月8日,经历了一夜风雨之后,阳光出奇地灿烂。姬新龙如往常一样早起到办公室读报,但是,往常早早摆上桌的朝鲜党报《劳动新闻》等报纸却迟迟没来。

  具有超强职业敏感性的姬新龙感觉到事出蹊跷,连忙跑去金日成综合大学等一些常去的单位打听,都说没有收到什么异常的信息。

  “这在朝鲜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姬新龙当即判断道,“当时,金大的一名留学生见我慌慌张张,忙问我怎么了,我回答了一句‘出大事了’,就匆匆离开。” “虽然疑问没有解开,心中的顾虑和猜想也一直存在,但是报道新闻绝对不能盲从,一定要有确切的证据。”姬新龙说,从金大出来后,他开着车在平壤大街上不停地兜圈子,但是不论是万寿台铜像前还是使馆区,都没有任何异常的风吹草动。

  独自翻译一米长的朝文讣告

  无奈的姬新龙只能回到办公室紧盯着电视台和朝鲜广播。果不其然,不久后,就听见朝鲜广播和电视台预告将播报重大新闻。得知这一消息,姬新龙连忙给总社打电话进行汇报,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等候。

  那时的姬新龙与其说是焦急,不如说是焦躁。

  上午10点,让全世界震撼的消息终于传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因心脏病突发于1994年7月8日凌晨2点在平壤逝世,享年82岁。

  说到这个细节,电话中的姬新龙依旧十分激动。他说,当时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半天没合上,感觉整个呼吸都停止了。来不及抑制住发抖的双手,他赶紧拿起电话,准备通知国内。“那时,平时就不争气的国际电话,越加打不通了。”

  于是,姬新龙掏出了纸笔,准备用不停发抖的双手把快讯写出来。可是,由于手颤抖得实在太厉害,提起笔后,却连一个完整的字都写不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完成稿件的姬新龙把消息交给了报务员,准备像往常一样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朝中社)转发。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时,最重要的收报机却停电了。急得姬新龙在办公室连连打转,浑身冒汗,一时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广播开始播报朝鲜党中央、中央军委、国防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发表的讣告。姬新龙赶紧把广播抱到了耳边,闷着头仔细听起了录音。

  这实际上是一份官式讣告,文字很长。姬新龙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打印出来的电讯稿有一米长。而这其中的翻译工作,全都是姬新龙一人完成,可以想象,当时,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在几经周折后,姬新龙终于与国内取得了联系,并发出了他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那天,傍晚时分,姬新龙又抽空来到了平壤大街。“这时的万寿台前已是一片哭声。”姬新龙说,接下来的几天里,朝鲜举国哀痛,就像是天塌了一般。

  奔波辛劳只为新闻的真实性

  其实,一直以来,除了满负荷地工作外,新华社平壤分社的人手也严重不足。事实上,包括新闻报道、韩朝文翻译、摄像、司机、行政、做饭等所有工作都只有姬新龙一个人在负责。因此,在“金日成逝世”后的几天里,姬新龙压根没时间离开办公室,吃住都在办公桌前,生怕错过了一条紧急新闻。

  然而,无论多苦多累,姬新龙的成绩总令人刮目相看。

  “对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锻炼与考验。”姬新龙坦然地描述这段艰苦的生活。

  他说,那个年代,驻扎在朝鲜的外国媒体很少,可以说,我所掌握和报道的新闻就全世界知道朝鲜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第一手新闻。“我报道多少,世界就知道多少。我的责任就是还原新闻的真相,容不得有丝毫差错。”

  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每逢突发重大国际事件,他从来都是不计回报甚至不计后果地一往无前。

  虽然,姬新龙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大事件”的报道工作,但在他看来,却也留下了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错过了唯一一次当面见到金日成主席的机会。 他说,之前有一次,金日成会见中国军队友好参观团,而当天恰逢朝韩在板门店商讨首脑会晤的具体日期,于是他与人民日报记者兵分两路,合作报道。“我原以为来日方长,但怎知从此阴阳阻隔。”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虽然作为一名驻外记者,在朝鲜韩国一待就是两年,期间只能回国一次。但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家乡,姬新龙从不怠慢。他对家乡发展的点点滴滴,一直十分关注和支持。

  “德清洋家乐上了《纽约时报》是吧?”姬新龙说,“2013年1月27日,我在《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看到一条有关德清生态建设方面的新闻时,那种感觉就是作为一个德清人的自豪!”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给我提供了不少家乡的消息。”姬新龙说,我的微博关注了不少德清的老朋友,还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发布有关德清的信息,他都会特别关注。“我在北京也有德清同乡会的朋友,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聊家乡。”

  而且,他还告诉记者,2012年9月,他还曾在国家大剧院看了自己家乡人民进京献演的大型越剧《德清嫂》。

  “去年9月,我才回过德清,接我爸妈去北京玩了几天。”姬新龙告诉记者,在电视新闻中,他得知家乡德清通了高铁,便立马买了高铁票,带着全家回了一趟钟管老家。 “那次回来,我在钟管安安静静地待了一周,这一周,我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最怀念的生活。”姬新龙说。

  采访最后,记者提出是否能给家乡发展提些建议。姬新龙却十分谦虚地说,自己专业局限,谈不上给家乡建设提建议,但是作为家乡人,他觉得,德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特别是莫干山的美丽风光是大家的骄傲。他希望,德清能利用自身优势,保护好那片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德清,爱上德清。

作者: 本期撰稿 记者 王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