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漫步德清 >> 天下德清人
文字:   打印

俞曲园的先祖们
www.dqnews.com.cn 2014-03-14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明清以来,德清县(时德清县仅今德清县中东部地区)在仕宦方面素有徐、胡、谈、蔡四大家族之称,而俞氏则是四大家族鼎盛期过后新兴的文化家族。经术道德,文章艺事,这是形成旧时所谓世家的基本条件。承俞氏先德渊然,又俞曲园以下俞陛云、俞平伯的传续,使得德清俞氏为近世中国五大较有影响的文化世家之一。

  俞曲园,名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朴学大师。尽管其一生大多寓居苏杭,但每以德清俞氏自称,更亲制印章三枚,曰德清俞氏、乌巾山舍、南埭村民,以示不忘出生地。鸿达之后,俞曲园不以富贵肆志,不以贪多累心,不抵押生命为物质,更不透支生命给将来。他在诗中屡屡述及祖德,“我家巾山阳,溯源自元末:堂堂希贤公,孙谋善诒厥”。  

  德清俞氏从何而来,祖籍业已失考,据传由山东南迁,元末希贤公自越州郡上虞、新昌迁湖州郡德清县东门之南埭,“先世多隐于农,故谱牒不著”,尔后又无考。清末始见名望,民国初年才见地方志传。举凡德清俞氏子孙,其名按火、土、金、水、木五行相生排行。近宗俞煜,字明远,康熙初年生人,务农,生有六子。明远公第六子名国培,字天因,略识字,为俞曲园支派祖考。

  天因公有二子,长子名廷镳,字昌时,号南庄,雍正十年(1732)生,补博士弟子员,在县学有盛名。平素砥学砺行,喜读韩昌黎文章,曾为子讲韩文“此日足可惜”句:“此语极有味,试思明日亦日也,然非今日矣,明年亦有此日,然非今年此日矣,由是言之,古人惜分阴岂为过乎。”因之,以“日惜轩”为室名。尤对“四书”颇有心得,手批“四书”,用蝇头小楷详加评注,议论十分精到,积有数册。闲时课诗,颇得士林好评,《两浙輶轩录》收有其诗。

  乾隆年间,郡伯樊公到浙江七县巡游,见南庄公的文章叹为奇才,然而他的榜运却不佳,屡次至省城应试,都未能中举。乾隆五十九年(1794),南庄公与侄辈鸿坤一同应乡试,本已中式,将写榜,浙江巡抚吉公见南庄公年过七旬,与他商议:像这种情况,可由皇帝恩赐一个举人的,就不要占此榜的名额了。便告知主考官,把南庄公的卷子换成其他人的卷子。及循例入奏,得到的批复是,年七十以上者,止得副榜贡生,不能算正式中举。对此,吉公很自责不该“推恩”,人皆以为可惜。南庄公却笑答:“留此以贻子孙,不更优乎?”其洒落如此。南庄公一生半耕半读,幼以仁孝见称乡里,常陪父扶杖而游,后“设垂帐三十年”,“仍家无一椽之居,耕无一亩之田”。嘉庆二年(1797)卒。

  待俞曲园复见南庄公遗书,伏而读之,认为“以此读书,书理自明,以此行文,文律自细”。持书见江苏巡抚恩锡,恩锡很重视,即与应宝时、杜文澜等同僚集资在苏州刊刻,并请李鸿章题签《俞南庄先生四书评本》。俞曲园不敢忘祖父南庄公遗训,配以舅父姚平泉名言,集联:“日有明年之日,年非今日之年,吾祖南庄府君是以垂惜日之训,后人宜敬体此意;事或入世之事,心仍出世之心,先舅平泉老人用此为处事之方,小子窃有味其言。”

  南庄公五十岁,始有独子,名鸿渐,字儀伯,号剑华,别号三埂芦圩耕叟,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在南埭建有鹊喜楼。德清坊间流传有小鸿渐县堂策对故事。剑华公未放官,以幕府、坐馆为业,所交皆名士,诸如大理寺少卿赵竹贤、曾典试浙江的顾筠岩、安徽巡抚康绍庸,足迹北出居庸关,逾八达岭,游张家口、柴沟堡等地。诗风沉雄博厚,为文常打腹稿,爱画墨菊及山水小幅,于学无所不通。著有《印雪轩文钞》《诗钞》《随笔》《读三国志随笔》,其中《随笔》甚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与当时学人旨趣实异,主张以学问为小说,足见他是见闻广博、学识深邃的新派人物。

  剑华公生二子,长子俞壬甫,次子俞曲园。当俞曲园出生时,剑华公正游京师,闻此喜讯赋诗:“春风吹喜气,千里到幽燕。”并示兄弟俩“贮室无金穴,传家有砚田;异时耕且读,盼汝弟兄贤”。及晚年,居里,无疾言厉色,有诗为证,“闭户曾穷皓首经,先人晚谢一衿青。不图世泽延孙舍,早有清芬接祖庭。”而里人恒敬畏之。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葬德清金鹅山原祖茔之侧,小地名牛舌地。以后俞曲园每岁来往苏杭,都要绕道回德清一次,上先人冢。俞曲园在《致戴子高书》中曾表示,“他日南中肃清,得归卧乡山,拟于南埭旧居改造先祠,即依古制为之,计所费亦不多,未知能如吾愿否?”虽然俞曲园最后未能如愿,但南埭这片土地深深记得他的美德。

  “大虹桥下是通津”。大虹桥是进出德清县城必经之桥,而俞家旧居就在桥东二里。俞曲园对大虹桥感情极深,同治年间大虹桥重建时,桥额即由他所题。民国《德清县新志》载:“大虹桥,年久失修,桥上满布木莲藤,航行过此,相约不开口,远近皆知。相传桥下有燕巢,城内科甲必盛。”距大虹桥不远还有一座拱元桥。光绪十三年(1887)冬,拱元桥坍圮亟需重修时,俞曲园慷慨出银三百两,并欣然撰《重建拱元桥记》。检视该记中所列出资者姓名,不乏当时名公,如归安陆心源、德清蔡汇沦等。暮年俞曲园自伤衰老,未知能几度瞻拜松楸,乃于祖先庐墓各赋一诗,见《曲园日记》:

  舟过乌山又向东,丁家桥外去匆匆。

  橹声一曲移舟入,早已松楸在望中。(右先曾祖天因府君之墓)

  
  小艇还从北埭摇,橹声摇过四仙桥。

  过桥泊岸先茔见,只隔涂泥路一条。(右先祖南庄府君之墓)
  
  西门城外路夷犹,认取汪家小兜兜。

  亲向榜人遥指点,渡船一叶在前头。(右先大夫之墓)
  
  四仙桥,为德清俞氏祖居地南埭仅存的标志性建筑。桥有铭“光绪庚子三月里人俞樾题”,东西两侧各有联一对,东联:“野渡傍溪山会有才人题驷焉;嘉名登志乘不劳仙迹访骖鸾。”西联:“一条横约略青鞍安稳往来人;双桨泛轻舟绿水潆洄南北埭。”相传俞曲园捐资造此桥时于桥头曾得一上联:“一橹二桨三人摇出四仙桥。”望求征下联,却迟迟无人对出。后来有个徐宗楷的德清人做了上海《大美晚报》的编辑,在报上登启《古联征对》,不少青年俊彦跃跃欲试,虽得“五音六律七孔吹成八板调”“五歌六麻七遇写成八景赋”等备选下联,然终不能与曲园公上联共映珠辉。

  俞曲园孙辈中唯同元一户留在德清故籍,司守土之责。而抗战结束后,同元之子铭铨也举家迁居杭州。此后,德清故土无裔,后世子孙与德清的关系每代愈弱。
 

作者: 朱炜
分享到:

相关稿件